范恒山:打造区域经济新亮点
2012-04-29王源浩
王源浩
区域经济归根结底离不开区域问题本身。而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关键就是解决两极差别。
岁末年初,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中原经济区、河北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区域政策承上启下的一年,新时期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哪里?下一阶段区域工作的重点领域是什么?这十年间区域发展思路的变化有哪些?
2012年1月8日,第四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发表了题为“打造区域经济新亮点”的报告。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区域经济所遇到的问题和今后的战略措施。
带着相关问题,本刊记者参加了本次会议,试图在范恒山“打造区域经济新亮点”的报告中,探寻区域发展的未来路径。
两级差别
在范恒山看来,区域经济归根结底离不开区域问题本身。而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关键就是解决两极差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不断地吸取着国外的经验与教训。从国土面积而言,中国几近整个欧洲。欧洲分45个国家和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战略就是45个战略。相比而言,我国制定的区域经济战略并不多。
范恒山介绍,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所以一些资源要素就流向了东部,东、中、西的差距也就开始拉开,到了“八五”期间这个差距拉得就比较大。各种因素最后导致了一个问题: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重要目标。实际上,“八五”以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举措来缩小地区差距。如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等,和西部大开放一起,正缩小着东、中、西发展的绝对差距。
尽管成绩有目共睹,但难以否认的是,东西差距仍然很大。比如包括内蒙、广西在内,以及西部的十省,占到我们国土面积的71%以上,但经济总量难以和东部沿海相提并论。
客观而言,我国的区域政策仍然需要继续细化、实化、差别化。所以从十一五开始,我们沿海、中部、西部细化了多个经济区,出台了很多有含金量的政策、文件。
范恒山介绍,在区域发展不断细化的同时,每个经济区的经济都比过去有了大的发展。“十一五”时期以来,区域发展形成了新的格局,有两个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它改变了中国区域增长的格局。从2007年开始,西部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从2008年开始,中西部增长速度全面超过东部。虽然速度的改变不是实质性的改变,但是没有速度的改变就谈不上别的改变,速度是前提。
第二个重要的改变,是培养了一大批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正是因为这些增长极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即便在巨大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经济也能够奋勇前行。
天津滨海新区就是新的增长极之一。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滨海新区开放”的政策。2005年滨海的产值是1700多个亿,2011年达到6200多个亿,经济年均增长超过24%,超过了天津原来的产值,现在占到整个天津的55%,增长速度连续五年全国第一。还有重庆两江新区,广西北部湾等地区。
这些有国家战略和指导的地区,发展速度、发展效益、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正是这些地区支撑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
实践证明,国家战略规划不是多了,不同类的地区规划不存在数量过多的问题,区域规划、区域文件都是从各个地方实际出发,一地一策,发挥地区优势。范恒山认为,区域政策重要的意义正是突破了很多体制和其他方面的政策障碍,解决了一些我们靠其他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
问题犹存
对于公众最为关心的人均收入实质性拉大的问题,范恒山见解颇深。范恒山承认,虽说区域政策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看,区域问题还比较严重。
问题之一,是区域格局的差距仍在实质性拉大。但是人均GDP、人均财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实质性指标都没有效改变。
问题之二,是一些贫困地区的收入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近期国务院把扶贫标准提高到了每年人均收入2300元,但仍然有1.28亿贫困人口。
问题之三,是以行政区为板块的发展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地区间的无序开发与恶性竞争仍然存在,区域一体化纵深推进仍有障碍。
为解决区域政策现存问题,范恒山强调,“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要继续贯彻落实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继续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保持领先地位。主体功能区战略则是按开发角度将不同地区分为四类:重点发展地区,优先发展地区,限制发展地区,禁止发展地区。
新重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范恒山眼中,区域经济下一步的重点已经非常明确。
首先,应继续把区别对待作为完善区域政策体系的基本方向,依据各个地方的实际,体现差别化,作为研究各地政策的基点。
其次,要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缩小地区差距的重点任务。明确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经济协调化的关键力量,这不仅仅关系着经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公平和人们的幸福指数。
再次,要把促进重点地区加快发展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几年区域政策就是发展重点地区,通俗地说,就是“抓两头带中间”。其具体表现,就是一头抓好较先进地区的率先开发、开放。
在范恒山的介绍中,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地区,应该继续保持发展。像长三角、珠三角、天津滨海等地,是未来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在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中坚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12月23日,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改革系统地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和范恒山司长都做过在2012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为重点,促进海洋事业全面发展的表述。在发改委的网站上也发布了多个关于山东和广东海洋经济区试点的文件。
另一方面,则要加大力度支持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国家将集中精力解决14个贫困地区的问题,将做规划,给政策,投资金优先发展。
最后,则是打造一系列试验、示范区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工作的核心要求。国家发改委为此也推出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成渝经济区战略。
事实上,改革试点的推行,正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探路的重要之举。例如重庆现在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选择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的试点,是因为重庆有2800多万人口,农村人口占了三分之二,可能是现在全世界最大的直辖市之一。其城乡差别之大,世界罕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地区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区域经济取得了宝贵的探索经验。
2012年1月9日,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上,讨论通过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会议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加强领导和指导协调,细化政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