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的复刻
2012-04-29
我们都知道复刻是什么意思。在我心里,这是一个令人浮想连翩又极富情感色彩的词汇,似乎只是一提起,我便能想起那木刻板的模样,用感受轻抚过那凹凸不平的时光印迹,那细微的刻痕一笔一画再印在纸上,成为码满文字的书页,被装订一册册书藉。当木刻书藉重新复印,将会如《版本小言》所说:“‘善本也不一定是初刻,有时复刻本,因作者删改增补过,或者复刻者精细的校阅音注过,会比原刻,或原作者刻,是更为优胜的。”于是乎,那些曾经带有油墨木香的版本,拥有了更新鲜的灵魂。
如今的设计师们仿佛也深爱复刻,各行各业各大品牌都推出具备非凡意义的复刻产品,也许是为了怀念,也许是为了经典重现,更也许只是为了表达对某时某刻某款物件的敬意。于是带着情感与好奇的人们,将这些复刻的商品附加上了感情色彩,推崇、热爱,奉为新的经典。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旅行地也开始了复刻,原本一切都应该如经典重现般美好,然而……
在拆迁的热潮中,怀旧的人们或是独具眼光的商人,用抢夺遗存的姿态,将那些即将被极富执行力的工人们当作朽木弃之或毁之的旧门楣、老瓦片、缺了角的窗户棂纷纷如宝贝般收藏起来;财力雄厚的更能遍寻老屋老宅,整屋完整进行绘图、编号、拆分,运至他处。除了个人收藏,这些老物件不少也有机会重现于很多以复古和原生态为目标的景区之中。当我们倘佯于这样带着淳朴气息的古村古镇,闻着散发着旧日时光幽香的门窗,才足以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但总有一些地方、一些东西,锁住了那些值得怀念的真实气息,让我们感受那所有的生活感受都真正存在过。
丽江,我们曾经那么地趋之若鹜,坚定这样美的古城若不能为更多人欣赏将会是多么大的遗憾。彼时那里小街小巷,石板街、门板房,流水不息。如今也是。只不过那坐着聊天老人们的小场坝,变成了不伦不类的广场;孩子们奔跑嬉戏的街道,油亮的青石板路开始整齐规一的复制成了石板路,只不过无论如何后加工打磨,也磨不出曾有过的草鞋底与马蹄磨出的油亮光泽;那些每天都升起炊烟,让饭香四窜到邻里远方的房子,全部成了商铺,卖着和全国所有景区一样了无新意的特色商品……门还是木板的、地还是石砌的、灯笼还是仿古的,但完全不能将古城的意韵复刻,只会变成极具商业化的敷衍。
周庄,那样一个诗情话意的水乡人家,密布的河道、沿河而居的人们、在湿润的屋顶上野蛮生长的小草、河沿的青苔、乌篷船划出的水纹,想必当年由繁华闹市而来的人们初识这江南水乡时,将会有多么惊叹与满心欢喜,走过那历经百年屹立俯视的古桥将会如何庆幸与满足。是的,它被复刻了,因着人们的怀旧之心,因着游客的汹涌而至,因着它巨大的旅游商机。于是乎,旧的门被修好刷上新漆、破得不行的窗直接换上了新窗、乌篷船有了统一的模样、水岸人家们,拿着补偿迁走,任由曾经的家园变成街肆,红灯笼变成了必备品,崭新、鲜艳,一水儿的望去,竟看出壮观与和谐,却全然变作招牌,而不是那喜庆时刻的祈福。若只是一个周庄,并不完全可悲,但接踊而来的,是水乡旅游开发复刻到了乌镇、朱家角、枫泾、七宝等一溜儿长三角的古镇太多。
一模一样的仿古、牌坊、红灯笼、石板路,各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将记忆中的水乡复刻出来,但呈现的却是让人生厌的审美疲劳,想来经常游历水乡的驴友会有多清楚,这“去一知三”的复刻让人有多无奈。“灯一亮、人就走”的尴尬开发者们早已知道,却为了发展经济而一意孤行。我们只能在无奈中傻言:放过古镇吧,那么多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各色古镇请让它们自由生长于经世变化之中,不要无情妄图复刻或过度开发,让复刻都变得如此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