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助力广西兴边富民的探索与思考
2012-04-29蓝妮春
蓝妮春
摘要:最近,广西提出在8个边境县(市、区)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本文从如何充分发挥科普的功能作用,切实加强边境地区的科普工作,提升边境地区居民科学素质的角度,阐述广西科普助力兴边富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科普助力兴边富民的相关探索与实践,提出科普助力广西兴边富民的思考与建议,为广西推进科普兴边富民工作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科普;公民科学素质;兴边富民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2-0077-04
最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落实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l~2015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那坡、靖西、大新、龙州、宁明、凭祥、东兴、防城等8个边境县(市、区)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吹响了新时期广西兴边富民的新号角。
近年来,广西通过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边境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自然、政策等因素影响,广西边境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仍然落后。边境地区科普水平低,劳动者科学素质低已经成为制约当地人民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成为严重阻碍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重要因素。因此,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广西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中,充分发挥科普的功能作用,对提高广西边境地区各民族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兴边富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普助力兴边富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科普对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意义
科普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科普的对象是社会的全体公民,其目的是使公民在任何阶段都能接受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熏陶。科普对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2010年3月,广西科协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广西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据经中国科普所综合测算,2010年广西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水平的比例为1.40%(即是指每万人中有140个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低于同期全国公民的平均水平(3.27%)和西部地区公民的平均水平(2.54%)。同时还显示,广西公民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人群、城乡、民族的群体之间科学素质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性别上,男高(1.90%)女低(0.80%);在年龄上,年龄段越高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越低;在文化程度上,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越大;在城乡分布上,城镇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3.0%)高于农村居民(0.5%)。
1.2边境地区科普工作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作为广西边境地区,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普遍较低,留守本地的居民又多数是女性、高年龄段、低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可以想象,其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水平更低。而边境地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低下的现实,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依靠科普助力兴边富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边境地区多为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边境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在科普设备和经费上难以保障科普活动经常开展等原因,导致了边境地区的科普工作仍普遍存在投入水平低,场馆供需矛盾突出,设施落后,人才队伍缺乏,科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1.3大力加强边境地区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因此,广西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中,大力加强边境地区科普工作任重道远。有关的边境县(市、区)应注重通过加强科普工作,大力提高边境地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提高边境居民的生产、生活技能,提高边境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启发个人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应注重通过加强科普传播,大力宣传、弘扬对边境居民的价值观可产生重要影响的科学文化(包括科学精神),倡导边境居民树立学用科学的态度、用理性的思维方式,科学地判断和解决个人在就业、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帮助他们掌握科技致富的手段,助力兴边富民行动的开展和取得扎实成效。
2.科协组织以科普助力兴边富民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广西科协及有关市、县(区)科协组织,积极围绕兴边富民行动计划的实施,因地制宜做好科普兴边富民工作,通过狠抓示范,典型引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等多措并举,为实现科普助力兴边富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2.1以带动边境居民“致富”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普示范和科普培训
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原因,广西边境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边境居民的科学素质相对较低。为此,各级科协组织注重以科普示范基地为重点,以科技培训为平台,大力向边境居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带动边境居民实现科技致富。
如与云南省和贵州省接壤的百色市隆林县科协,以“科普基地”为载体,推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科协所属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建立了具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的科普基地:一是建立“优质烤烟栽培示范基地”,面积33.3hm2,并以基地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二是建立“隆林黑山羊原种保护基地”,推广黑山羊圈养技术。目前,全县黑山羊年存栏量近15万只,年出栏量约8万只,初步形成了当地的另一个重要产业。三是在天生桥库区建立网箱养鱼示范基地,推广科学养鱼技术。由于库区移民生产得到了发展,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维护了库区移民的稳定和团结。自2005年6月以来,隆林县科协还在全县开办新型的农民培训课堂一“农家课堂”,积极培养民族地区农村实用型人才。在农村党员中心户、致富能人家中开设实用技术培训课堂,让群众学习在农家,吃住在农家,通过农民培训农民,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农家课堂”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行“点菜式”培训,使接受培训的学员能够真正学到自己想学的技术。通过搭建“农家课堂”这一平台,创新了农民培训的新模式,提高了党员中心户、致富能人的科技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新型的实用型人才。
再如,崇左市科协以科普促“双赢双富”,积极推广甘蔗种植技术,帮助与崇左市接壤的越南地区边境居民致富。在距离中越边境只有18km的越南高平省下琅县,由于历史原因蔗农甘蔗种植技术相当落后,为了推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两国边境居民脱贫致富、和谐相处、实现边境和平安宁,崇左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与龙州县有关部门把甘蔗种植技术推广到越南。几年来,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越南甘蔗基地免费为越南群众举办甘蔗培训班,参加培训的越方人员达500多人,并邀请越南下琅代表团54人到龙州县甘蔗种植基地观摩、学习甘蔗种植技术。现在越南人种植甘蔗生产的经济效益,是原来种植玉米、木薯及黄豆等其他农作物的2倍,许多越南农民靠种甘蔗走上致富的道路,现在甘蔗种植面积达666,7hm2以上,每年龙州回收所有种植的原料蔗,2008~2009年榨季越南甘蔗入境龙州6万t,边境双方实现了“双赢双富”,促进了龙州县的经济发展。
2.2尊重边境居民的生活习俗,打造富有特色的边境科普活动
近年来,广西少数民族工作队积极指导全区各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结合实际,努力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如崇左市科协通过多年努力,开创了“夜色科普”、“壮语科普”和“边境科普”等几项特色工作。
“夜色科普”活动是崇左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利用晚上,错开群众的劳动时间,解决群众生产劳动与学习科技知识的矛盾,深入到各县(市、区)乡镇、社区、学校,特别是少数民族村屯播放科普教育影片。几年来,到基层放映10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3万多人次,使群众既学到了科技知识,又陶冶了革命情操,丰富了文化生活。在边境山区放映时,用当地方言土语解说科技种养知识,使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易看、易听、易懂,深受群众欢迎。
“壮语科普”是崇左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结合本地实际,开播壮语电视节目,为少数民族群众传递科技种养致富信息。崇左市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市,为了便于壮族群众学习科技知识,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与市民语委在龙州、宁明、凭祥3个边境县(市)电视台开播壮语节目,用当地壮语方言向壮族群众传递科技种养致富信息,很多壮语群众通过壮语电视节目学到技术、找到发展生产项目和获得科技种养致富信息后走上致富道路。
“边境科普”是与崇左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与相邻的越南边境地区合作开展双边科普活动。每年崇左市工作队与凭祥市、大新县、龙州县、宁明县合作开展1~2次“科普边境行”等较大型的科普活动,邀请相邻的越南谅山省长定县、高禄县、文朗县的科技团体、青年团和群众代表参加,主题主要围绕“远离毒品”、“防治艾滋病”、“环境保护知识”、“科学种养”等切合实际的内容。通过开展双边科普活动,全面提升了南疆科普的开放形象,打造出具有边境国际特色的科普品牌。
2.3发挥科普大篷车机动作用和优势,打造科普大篷车活动品牌
考虑到广大边境地区山路崎岖,边境居民按民族分散聚居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广西科协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的作用,组织联合行动,上山下乡、趟河临海,开展各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主题科普活动,努力打造科普大篷车活动品牌。
如“科普边陲(山区)行”活动,是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和平台,面向基层群众,服务“三农”而深入边远地区开展的一项群众性科普系列活动,每年以“科普边海行”、“科普瑶乡行(苗乡行、侗乡行等)”等名称不定期开展多次,在八桂大地播散下了科学的火种。特别是近年来在策划开展活动中注重贴近当地群众实际需求和民族特色,并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和各级部门整合资源,联合行动,取得了扎实的成效,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已成为广西科普助力兴边富民行动的工作亮点。
“科普进军营”是着眼于促进边境地区军民共建,拥军护军的科普活动。该活动针对广西边防驻军战士的实际情况,每年与崇左、北海等沿边沿海市科协共同组成科普大篷车队伍,开赴军营,通过车载科普展具向青年战士普及科技知识。由于近年来在中国科协大力支持下,车载科普展具更新快,科技含量更高,吸引了广大战士的求知兴趣,有效提升了青年战士的科学素质。
3.科普助力广西兴边富民的思考与建议
科普助力广西兴边富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多年来,由于缺乏全区性的统一规划,边境地区科普基础设施不足,专业科普队伍组织建设滞后,科普经费投入较少,整合科普资源能力不强等因素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各地科普兴边富民工作的开展。结合新时期的兴边富民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发挥科普对兴边富民行动的助力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切实加强。
3.1加强边境地区的科技教育工作,提升边境地区的科技教育质量和水平
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广西边境地区的教育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是直接影响这些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的根本因素。边境地区教育的落后,不但在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落后,而且教学设备配制、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等方面全面落后于全国和全区的平均水平。边境地区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也不足,科技教育手段落后,形式单一,师资缺乏,科技含量低,难以保障必需的教学实验和教学实践,使科技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远远不能满足边境地区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需求。此外,边境地区在基础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与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联系密切领域也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这些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因此,科普助力兴边富民,必须从切实加强边境地区科技教育工作着手,通过提升边境地区的科技教育质量和水平来提升边境地区居民的科学素质,进而实现兴边富民的伟业。
3.2加强边境地区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边境地区的科普服务能力
科普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推动科普兴边富民,就是要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工作总体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科普为手段,以兴边富民为目的,以提高边境地区群众科学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边境地区的科普能力建设。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管理和增加投入等多种措施,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普工作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基层科普组织,加强科普设施、科普示范和科普传播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培养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人才和乡土人才,提高基层科普服务的能力,构建科普工作长效机制。为此,建议在边境地区县(市、区)深入科普兴边富民工程,推进边境地区科普能力建设,建设的内容包括: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科普宣传车、科技服务车”的特殊功能,为边境县(市、区)配置辆科普大篷车;加强和完善边境县(市、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建设,发挥工作队科普轻骑兵作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扶贫、科技培训、科技边疆行等活动;因地制宜建好一批农技协会、一批科普富民兴边示范基地,发挥示范辐射及带动作用;加大各类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建立起稳定的科普人才培养机制等。
3.3加强边境地区科普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边境地区的科普工作水平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用大协作、大科普的思路对科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筹运作,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是推动科学素质工作落实的基本方法。因此,推进边境地区的科普兴边富民行动,必须大力加强边境地区科普资源的整合利用和集成共享。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科普中的主要社会力量作用,扩大科协组织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支持科普工作,博物馆、天文馆、科学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海洋馆、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实验室、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科普示范基地以及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景观等都是开展科普工作的宝贵资源,各级政府要加强协调管理和开发利用,充分发掘其科普资源潜力,推动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工作。三是加强大众传媒的宣传主渠道作用,各地要在继续办好现有的科普节目和现有科普报刊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品牌科普节目和报刊。
总之,科普助力兴边富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全民,利及子孙。广西各地应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切实重视科普兴边富民工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各单位和部门应围绕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十二五规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全力推进科普兴边富民工作,以卓有成效的科普工作,积极助力广西兴边富民行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