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研基地”不是办学的正途

2012-04-29熊丙奇

大学生 2012年2期
关键词:三本二本考研

熊丙奇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将于 2012年1月7日至8日进行。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2012年全国研究生考试人数为165.6万人,比去年增长6.9%,创历史新高,增幅达14万人。这已经是考研人数连续三年人数增加10万。

看到这样的消息,不知当年宣称考研降温的教育官员,是作何想。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全国考生为120万,比上年减少8.2万,出现了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因此,有官员分析指出,考研开始降温,并将其归为就业形势好转以及学生考研越来越理性。然而考研形势的发展,毫不留情地否定了这种判断。

当然,对于考研人数的增加,有关部门还是会找出理由,比如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大,吸引了考生报考;研究生考试改革,为学生报考创造了条件等等。但在笔者看来,近年来考研人数的增加,最为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二本、三本院校毕业生逐渐成为考研的主力军,而这一群体,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早在2008年前后,媒体的调查就显示,在不少地区的考研报名者中,被民间称为“二类院校”的二本、三本学生占了很大比重,改变了以往名校学生考研多的情况。在有的二本、三本院校,考研率高达70%~80%,一个班级里选择本科毕业就业的只有少数几个人。这些院校,也被研究生招生单位称为“考研基地”。

二本、三本院校成为“考研基地”,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首先,这些学校“高不成、低不就”,与一本院校相比,他们的学校品牌不硬,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学校的定位比较模糊,于是,在就业中,这一群体的就业形势最严峻。新华网的报道指出,据统计,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连续两年高于普通本科,部分高职院校专业的招生调档录取分数线已高于二本的调档线。考虑到一本院校(主要指985高校、211院校)的总体就业形势不错,因此,二本、三本院校,尤其是三本院校的就业实际上处于低谷。

其次,一些二本、三本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是成为“考研预备校”,这些学校并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办出学校的特色,而是以每年的考研名校率作为一项重要办学指标(当然,考研水平高,也可称为“特色”)。显然,围绕考研升学率的教育,搞的还是应试教育的一套,学校重点组织考研科目的教学,而学生也从大一时就准备考研。进入二本、三本院校的校园网,很容易就找到针对一年级新生举办考研报告的消息,而在大三下学期,举办考研动员会更是这些学校的普遍做法。这种办学,使学校的大学教育趋向“空心化”,也把学生引向考研“华山一条路”,因为如果考研不成功,由于没有培养就业能力,他们的就业将十分困难。

近年来,一些研招单位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可是,根据目前的研究生入学“统一笔试+面试”的方式,学校其实很难拒招笔试分数高的学生,担心操作不好,会引来社会质疑。于是,有的高校采取扩大推免生的方式,但由于把名额过多地给985高校、211院校,也遭致涉嫌学校的歧视争议。在就业中,一些用人单位,则推出所谓的“三个985”要求,要求查求职应聘者的本科、硕士、博士学历,让就业歧视升温,可以说,这就是“考研基地”惹的祸。

如果二本、三本院校的“考研基地”定位不变,我国的考研将很难降温,并催生出各种教育和就业乱象。对此,一方面,需要深化研究生考试制度改革,推进高校的自主招生和导师制,引导这些院校转变教育思想,改变针对研究生升学的应试教育做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赋予学校自主权,促使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出学校和专业特色,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改变把资源过多投向所谓名校,政策也向名校倾斜的传统做法,取消对学校的歧视性政策,同时对处于资金困境中的民办院校、独立院校给予适当的补贴。

责任编辑:张蕾磊

猜你喜欢

三本二本考研
三本院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与构想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这三本,你家有吗?
“三本提”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
二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分数段的志愿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