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浪潮演绎三“圈”连环
2012-04-29李潇逸
李潇逸
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那么2011年就是微博大发展、大繁荣的一年。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不断圈人圈地,几乎将所有网民及所有互联网领域都席卷进来。而2012年微博浪潮仍将汹涌,在占据“人和”与“地利”之后,微博将加快圈钱的步伐。
圈人:吸纳用户得“人和”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微博单靠区区140字内容就支撑自己成为一项互联网主流应用,并以其208.9%的增幅,创下了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之最,为2011年打上了深刻的“微烙印”。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网民在各网站注册的微博账号约8亿个,用户总数超两亿,而这些微博用户每天发布的信息量也约为2亿条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各大微博自然纷纷抓紧圈人,以得“人和”。
以腾讯和新浪两大微博巨头为例,在去年2月份的时候,春节刚一过腾讯微博就抢先发布了注册用户过亿的消息,而到了十几天后的3月中旬,新浪发布2010年财报称微博用户也已过亿,不过此时腾讯的财报上,微博注册用户数量已达1.1亿。从此开始,二者就以财报发布为节点,展开了逐季度的注册用户数据大比拼。直至去年第三季度,新浪与腾讯的微博用户数比对是2.5亿:3.1亿。而在尚未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中,这一数字肯定会再次被刷新。并且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12年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用户数量还将大幅攀升。要知道腾讯的王牌——QQ发展到7亿用户也用了足足12年时间,而已目前的发展状况,即便步入平稳发展阶段,腾讯及其他微博想要聚集那个数量的用户,也不用等上12年。
此外,在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目前其实只有36%的人在使用网络,这一比率比美国的77%和日本的78%都要低。这显然意味着在中国微博市场竞争中,圈人大战尚未进入到白热化时期,还有巨大的用户蓝海等着所有微博竞争者们去争夺。
圈地:细分差异占“地利”
各大微博上日益增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用户,而更多的用户也反过来促使更多的平台产生。
微博的140字早已冲破了像晒生活、看新闻、交朋友这样的基本应用的局限,像微博营销、微电影、微小说、微博招聘等一系列垂直应用不断被开发出来并推广,将人们线下的工作与文化生活通通融合到线上来,让微博逐步成为网民们生活的标配。
在微博市场竞争逐步走向精细化道路的同时,它还向差异化方向发展。
腾讯微博一方面借助其客户端优势继续做强,一方面在年末时分推出语音功能,这或许意味着腾讯微博将与其之前推出的微信达到功能上的互通,并成为超越新浪的杀手锏。
而新浪微博虽避开腾讯的锋芒,却也掏出柄利刃。在2012年元旦之日,于中国40个城市举办了“达人新年夜”,会上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提到新浪微博2012年将重点放在达人生活服务平台,建立达人兴趣特权体系。他表示说:“达人是新浪微博最活跃、最真实,也是最有价值的用户群体之一,我们将针对这部分用户展开更多激励。”
可以看出,无论是走细分路线还是朝差异化发展,不断的圈地助微博抢占“地利”,而各大微博也借此,从用户数的增量竞争逐步向微博用户活跃度的存量竞争上过渡,真正拥有“地利人和”。
圈钱:盈利要靠商业模式
微博坐拥“人和”“地利”后,自然应该想到圈钱。一般而言,大量用户+可行的商业模式是互联网常规营收方式。而微博现在似乎也到了变现的节点。市场分析机构易观国际在去年二季度微博行业监测报告中就指出,微博的注册峰值已经过去,竞争重点将转向活跃用户体现的内容价值和商业价值。在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新浪CEO曹国伟就预言了可行的六大微博商业模式: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
但寻找核心的商业模式似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2011年,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推出了“微商城(新浪微博)”和“微卖场(腾讯微博)”模式,将之与主流电商企业的官方微博打通。在增值服务、内容收费等领域,新浪微博去年下半年上线虚拟货币“微币”,并试水“微号”收费。尽管不断尝试,但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截至目前仍未透露任何微博商业营收的数据,可见双方应该都未如想象那般赚得盆满钵满。
尽管微博业务还没有带来利润,但是投行仍看好新浪微博的势头。瑞士信贷在2011年11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维持对新浪股票的中性评级,目标价上调至91.6美元,并预测2012年微号将为新浪带来收入3100万美元。未来资产今年10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一旦新浪微博在2012年实现商业化,新浪微博的广告收入将达到5000万美元。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2011年12月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也指出,在2012年,微博营销将会迎来爆发期,对微博盈利模式的探索也将日趋深入。因此,在2012年,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为首的微博群体必将在商业模式做出相应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