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巨人”转型
2012-04-29瑞杰
瑞杰
IBM的转型成功,在于从战略咨询到IT落地,以及后台系统的合力支持。
“没有向服务转型,就没有你所看到的IBM今天。”回首IBM十年服务转型之路,IBM全球副总裁、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感慨地说。
截至2011年,IBM服务业务收入已经占到全球总收入的将近60%,基本完成了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型。
成功转型密码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的简称),1911年创立于美国,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在全球雇员拥有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创立时的主要业务是商用打字机,后转为文字处理机,然后到计算机和有关服务。
101岁的IBM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为两种颜色:蓝和黑。前者是因为这家公司的Logo和“蓝色巨人”的称呼,而后者则是那些身穿黑西装、白衬衣,跟企业客户打交道的市场人员。
IBM的每一次重大转型都伴随着收购,随之而来的则是与自有研发体系的融合。在云计算时代,IBM更需要做到这一点。 “今天的云计算、移动技术、大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趋势。”王阳说。
IBM一直在变化。面对云计算、大数据,IBM对此的应对是:“IBM将在这个时代提供新的平台和工具,教大家怎么自己做云计算平台。”这将是IBM的又一次重要转型。
在IBM内部,“云计算”并不是新概念。当2009年时任IBM CEO的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时,这个将感应器嵌入电网、铁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实现各种物体联网的“物联网”,就是云计算的一种运用。
从2007年开始,IBM先后收购了数据分析公司Cognos、OpenPages、Applix、Algorithmics,以及著名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
“IBM的收购策略是为了填补空隙。”王阳说。以知名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为例,当时的这项交易价值大约为12亿美元,起因是IBM内部也在使用SPSS,他们发现这一产品与IBM自己的产品整合得很好。不足的地方在于,这家公司在平台、销售、客户群方面都不如IBM。如果SPSS加入IBM,很可能可以实现非常快的增长。
如果回头看看IBM过去收购的历史,会发现如今IBM软件部门的五大产品线均来自收购。这是IBM在历次转型中的共同点。即便不能把IBM称为最擅长整合的公司,它恐怕也是其中之一。
对于IBM而言,只有使新业务的未来方向也融合到IBM的研发体系中,才是公司能够继续被称为“蓝色巨人”的理由。
无论是对IT咨询服务的价值还是对大数据、云计算趋势的判断,该公司都更有预见性,这也是IBM可以引以为豪的地方。但对IBM这样一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30万名员工的公司来说,及时调整这架“精密机器”的步伐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1年年底,著名投资商人沃伦·巴菲特用107亿美元收购了IBM的6400万股股票,占5.5%的股份,成为IBM最大的个人股东。在与IBM现任CEO罗睿兰(Virginia Rometty)交谈时,他提了一个问题: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我害怕我们会错过转型。”在思考片刻之后,罗睿兰说。
+-×÷形成合力
事实上,IBM服务业务不仅仅包括企业咨询服务(即和普华永道咨询合并后壮大的部门,简称GBS),还包括提供IT咨询及IT架构实施的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简称GTS),以及依赖于全球8个交付中心的全球业务流程服务部(简称GPS)。而从全球来看,后两者的收入贡献度甚至远远大于前者。
可以说,IBM的十年服务转型中,GBS部门确实起到了引领作用。但是,IBM的真正转型成功,关键在于从战略咨询到IT落地,以及后台支持系统的合力转型。三者相互协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最终促成了IBM由一个简单的硬件公司,变身为真正的服务型企业。
直到今天,外界仍普遍认为:10年前对普华永道咨询的收购,标志着IBM向服务转型的起点。但事实上,IBM向服务转型,远远早于这之前。不少老IBM人更习惯用服务转型20年的说法。
1990年初,微软(微博)、英特尔(微博)、康柏、戴尔(微博)等IT巨头的竞争几乎令IBM陷入绝境,在原IBM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郭士纳的主导下,IBM拉开转型序幕,而指向正是服务。
此后的IBM毫不犹豫地将包括磁盘驱动器、打印机和个人电脑业务等在内的低利润的、商品化的部分逐渐剥离,并开始改变之前的分散状态,进行组织缩减,力求组织架构更为简化精简。
与此同时,另一挑战在于,IBM以往跟客户的关系多数建立在企业的CIO层面,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业务部门领导加入到IT决策中来,IBM的关系覆盖面显然需要扩大。IBM需要提升整个团队的行业知识以及咨询能力、拓展团队实践业务咨询的方法、经验和技能,同时增强整个团队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服务水平,而且这个服务不仅仅是在咨询部,而是需要整个公司的改变。
于是,便有了对普华永道咨询部的合并。今天来看,这的确成为IBM服务转型的里程碑。
变身软件巨头
在竞争对手面对金融危机纷纷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蓝色巨人”IBM的股价却一路走高,目前的股价几乎已达到了2009年低潮时的2倍。考虑到同期IBM的竞争对手在金融危机时的股价表现,IBM股价的“逆势上涨”的确足够令人兴奋。
以前,IBM的主要业务是生产硬件,并出售大型主机。但现在,IBM虽仍然生产硬件与主机,但这块业务所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小。事实上,当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IBM逐渐被竞争对手在“PC革命”中追上并超过后,IBM便已经开始了向“服务型企业”的演变历程。应该说,IBM在过去10多年中得以复苏的最大原因在于遍布全球的IT服务,尤其是针对大型企业和政府客户所提供的IT服务。
IBM近年来向软件公司的转变已经开始使公司及投资人获益,其中公司财报的出色表现及股价的不断上涨都使公司投资人收益颇多。
作为一家老牌硬件企业,IBM的软件业务和其他科技巨头相比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数据显示,2011年IBM软件业务总共为公司带来250亿美元营收。与此同时,老牌软件企业甲骨文的2011年总营收为260亿美元,其中有不少营收都来自软件支持和更新授权文件等“服务类”业务;另一家科技企业惠普,2011年的软件业务营收为320亿美元。因此,目前IBM的软件业务规模已经基本追上了惠普、甲骨文公司的业务规模。
IBM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公司拥有数目巨大的现金储备,这些现金储备可用于收购、购买专利及回购股票。就每股利润增长率来看,IBM的全年增长仍有望达到10%左右。对于目前相对萧条的全球整体经济环境来说,IBM创造价值的方法是值得所有企业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