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压装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2-04-29杨卫兵
杨卫兵
摘要:对采用力-时间曲线轴承压装过程中出现的压装不合格原因从压装过程异常、曲线不合格和压装后质量检查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
关键词:滚动轴承压装不合格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U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04-01
铁路货车轴承的压装质量,直接关系着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压装质量不高,将会导致燃轴、切轴事故。为防止该类事故发生,铁道部对轴承压装标准多次进行修改。现行轴承压装合格判定依据是以压装力、终止贴合压力、压入后的轴向游隙和压入后轴承到位情况来确定的,整个压装过程由微机记录压装时的压力曲线。目前使用的压装设备均为能打印压装曲线的固定式压装机,压裝曲线的记录有力—(位移、时间)曲线和力—时间曲线,本文主要针对采用力—时间曲线的压装机,进行不合格原因分析。分析主要从压装过程异常、压装曲线不合格和压入后轴向游隙及轴承到位不合格这三个方面进行。
1压装过程异常
造成压装过程异常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对车轴和轴承因素进行分析。
(1)轴端中心孔加工或修理不达标,造成压装机引导套与车轴中心线不重合。在伸套后压装时造成轴承内圈与轴颈卡阻,甚至造成轴承内圈损坏和轴颈刮伤。(2)车轴端面与车轴中心线的不垂直,当引导套与车轴端面贴紧后,压装液压缸中心线与车轴中线存在夹角,其危害与(1)相同。(3)轴承中间隔偏离轴心位置,在压装中卡滞在轴颈上,造成压装过程终止。(4)对降等级轴承压装中,未对压装机引导套进行相应的更换,造成在伸套时引导套与轴承内圈卡阻。
2压装曲线不合格
2.1 压装力超吨
如图1所示,因轴颈与轴承的过盈量选配超出上限,造成初始压装力急剧增加,最终超出规定压装力。
2.2 压装力欠吨(图2)
(1)因轴颈与轴承的过盈量选配低于下限,造成轴颈与轴承内圈过盈量不足,使初始压装力低于规定压力。(2)轴颈圆柱度不符合要求,造成轴承内圈和轴颈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降低,使初始压装力低于规定压力。(3)轴颈表面粗糙度过低,轴承内圈和轴颈间摩擦力降低,造成欠吨。这也是新造车轴轴承压装曲线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2.3 压装力降吨
轴颈外侧至今大于内侧直径呈倒锥型,造成压装力初始大,后压装力降低,产生降吨。
2.4 压装力曲线平直
选配后的轴承压装时内径大小方向反装,造成压装力曲线平直。
2.5 压装力跳吨
如图3所示轴颈极压锂基脂涂抹不均或部分位置无油脂,造成压装力跳动。
3 压入后轴向游隙及轴承到位不合格
轴向游隙不合格,如352226×2-2RZ轴承轴向游隙超出0.075~0.50mm。在压装过程中由于轴承两内圈与轴颈摩擦力大小差异,压装后的轴承两内圈与中间隔的间隙增大或减小,导致轴向游隙过小或过大。轴承到位不合格,轴承端部与车轴端部距离测量不合格,如RD2型超出在14.3mm~16.7mm。在采用压力—时间曲线记录的压装机中,由于设备液压管路堵塞或漏泄等原因造成两压装缸压力不同步,动作较慢一侧时间达到50s时,系统默认压装结束,虽曲线显示压装力、终止贴合压力均符合规定,但实际轴承未压装到位,在测量中轴承端部与车轴端部距离大于限度要求。
4 解决措施
4.1 检查
(1)重点对轴颈的粗糙度、端面与车轴中心线垂直度和中心孔的检查。(2)对轴颈磕碰、拉伤和中心孔故障进行精修复,以减少轴承卡阻和压装时跳吨、超吨。
4.2 测量
(1)测量时严格按照《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中4.9.2.3对轴颈、防尘板座、轴承内径测量位置和方法进行测量。(2)轴承内径大小方向应明显标示出。(3)测量量具、样缸按期校验,以保证测量准确性。
4.3 选配
根据轴承型号和轴型对轴承与轴颈、后挡与防尘板座进行选配,配合过盈量须符合规定限度。
4.4 压装
(1)压装前对按《规则》4.9.2.5对轴颈根部或卸荷槽、轴颈后肩、防尘板座进行擦拭。(2)轴颈根部或卸荷槽处、轴颈后肩、防尘板座配合面均匀涂抹卸荷槽防锈脂和极压锂基脂,不得遗漏和过厚。(3)认真核对选配的后档和轴承及轴承方向。
4.5 设备
定期对设备管路进行清理,对漏泄部位进行维修,对不同步现象进行维修。只有设备良好才能保证工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