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钙芒硝”系列冲锋枪全揭示
2012-04-29聂春明
聂春明
顺乎時代要求
1970年代,各国军队中使用的各型冲锋枪大多被使用中间型威力弹药的突击步枪取代,冲锋枪则主要满足特种部队在特殊环境下的作战需要,并且呈现出体积小、质量轻、火力迅猛、操控性好和携带方便等特点,在制造上则采用了聚合物之类的新材料和点焊冲压等新工艺。在这一趋势下,10多年前还十分先进的波兰PM-63冲锋枪,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PM-63冲锋枪在波兰本国部队的实际使用中确实出现不少问题,其枪机结构就像手枪上的套筒一样套在下机匣上,射击時枪机的往复运动让缺乏经验的士兵大伤脑筋,诸如眼睛被撞伤甚至出血的可怕传闻在新兵中大量流传。戴上核生化防护面罩后,面罩镜片被击碎的情况也時有发生——因为在1970年代,关于未来战争的设想大多与核战有关,穿戴核生化防护装作战是所有国家军队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波兰国防军总参谋部军事技术研究与发展局提出,在未来武器设计中,除手枪外,不得再研制任何枪机外置式的自动武器,未来所有武器都必须采用枪机在机匣内往复运动的设计。很快,军事技术研究发展局向各轻武器研发中心下达了研制符合前述标准、代号“Glauberyt(钙芒硝)”[波兰武器研发代号均采用矿物(如钙芒硝、黄铁矿等)或门氏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如铍、钒、钽等)命名]的研制任务。当時有两家研发机构承担新型冲锋枪的研制任务,分别是位于杰隆卡市的军械技术研究所和位于拉多姆市的瓦尔特兵工厂,二者研制的新枪分别称为杰隆卡“钙芒硝”冲锋枪和拉多姆“钙芒硝”冲锋枪。
杰隆卡“钙芒硝”冲锋枪
杰隆卡“钙芒硝”冲锋枪是由军械技术研究所的亨里克·阿达姆斯克(Henryk Adamczyk)、杰西·欧克拉泽维斯基和赖赛德·齐德诺维斯基3人小组研制出来的。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其下机匣与握把为一个整体,与当時广受好评的奥地利斯太尔MPi-69的设计相似。按照设计图纸,全枪采用聚合物一体成型的工艺制成,且弹膛可容纳9×18mm马卡洛夫弹和9×19mm巴拉贝鲁姆弹,弹匣和枪机也都是通用的,如更换弹药,只需更换枪管即可。
该枪于1972年研制成功,被命名为“M1973冲锋枪”。1974年末至1975年初,工厂根据设计图制造了两款样枪:G-01和G-02。因为生产聚合物下机匣模具的成本太高,故样枪采用了铝制下机匣。试验证明,这两款样枪达到了设计标准,射速750发/分,全枪非常短小紧凑,轻便易携,且可在满是尘埃的实战环境中正常使用;弹匣安装在握把中,有15发和25发两种;拉机柄设在机匣上方,为避免遮挡瞄准线,其拉机柄中间开有凹槽。但与最初设计不同的是,这两款冲锋枪只能使用9×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不能发射9×19mm巴拉贝鲁姆弹。该枪可单手发射,也可展开折叠式枪托和前握把抵肩双手发射。
拉多姆“钙芒硝”R-75冲锋枪
位于拉多姆市的瓦尔特兵工厂(General Walter Metal Works)研发中心,有两个小组负责开发“钙芒硝”(又称R-75项目)冲锋枪。
第一小组的R-75-Ⅰ
第一小组由赖赛德·切尔米基(Ryszard Chelmicki)、简内斯一切特基维奇(Janusz Chetldewicz)和斯坦利斯劳·布莱克斯(Stanislaw Bryx)组成,其研制的R-75-Ⅰ冲锋枪发射9×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包络式枪机,弹匣位于手枪式握把中,这些结构与经典的以色列乌齐冲锋枪类似。当然,R-75-Ⅰ并非乌齐冲锋枪的克隆品,其闭膛待击、击锤内置、机械式降速器、拉机柄等机构则是借鉴了捷克“蝎”式冲锋枪的设计。
R-75-Ⅰ冲锋枪采用可向上折叠的枪托,准星则直接从PM-63冲锋枪上移植而来,采用与“蝎”式冲锋枪类似、从机匣侧面突出的按钮状拉机柄。R-75-Ⅰ的照门颇具特色,不像传统的“L”型翻转式表尺照门,其照门板为三角形金属片,金属片的每个角上有一个觇孔,分别对应射程为100mm、150m及200m,其中在100m和150m的觇孔之间还有一个“U”形缺口,用于瞄准距离50m的目标。照门板装在照门座上,可360°旋转,需瞄准不同距离的目标時,转动照门板,使某一个觇孔“U”形缺口转至顶部即可。机匣左侧、握把后方是独具特色的保险和射击模式选择杆。该枪大量采用冲压板材和点焊工艺,并有极少量的车制部件。
此外,研发中心还要求第一小组尽快研制9×19mm巴拉贝鲁姆口径的衍生型号,以便未来用于出口。
第二小组的R-75-Ⅱ
第二小组主要由乌拉迪斯劳·克拉切克和玛丽安·格莱斯切维奇(Marian Gryszkiewicz)领导,研发的样枪命名为R-75-Ⅱ冲锋枪。该枪除与R-75-Ⅰ采用相同的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及包络式枪机外,其他设计存在很大不同。如该枪采用的是击针击发方式,当枪机向后运动会带动击针向后处于待发状态。枪口设有消焰器。照门为可翻转式,可对50m、100m、150m和200m距离上的目标进行瞄准射击;准星螺接在可左右调整的准星座上。采用两道火扳机,轻扣为单发,将扳机扣到底则为连发。机匣由冲压和车制部件通过点焊或锻焊而制构成。
根据设计,R-75-Ⅱ同样只需更换枪管,便可换用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不过实际上最后只制造和测试了发射9×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的样枪——这一点也与R-75-Ⅰ的命运相同。
R-81和PM-84冲锋枪
尽管R-75-Ⅱ在测试中表现不错,但最终入选继续研发的却是R-75-Ⅰ,因为其更适合大规模生产。经过继续研发,1981年,R-75-Ⅰ的改进型被命名为R-81冲锋枪,并制造出10支9×18mm口径的样枪进行测试。初期测试之后,又生产了配有不同扳机护圈和带有传统的PM-63折叠式前握把的20支R-81进一步测试。此外,为接驳新研制的消声器,其枪口处增加了一段外螺纹接口,枪管长也从150mm增N165mm。R-81沿用了“蝎”式冲锋枪上的按钮状拉机柄,由于在冬季带着手套操作不便,后来该拉机柄被外凸的钢制“突耳”所取代。
此后又经过一些完善,该型冲锋枪被正式命名为PM-84冲锋枪,主要配发波兰军队和安全部队。值得一提的是,PM-84冲锋枪握把内设有枪机延迟运动部件,这一部件使该枪的理论射速降低到600发/分左右,这样低的射速对于这种紧凑和轻巧的武器来说可提高点射命中率,同時还有助于节省弹药。
该枪计划于1985年开始正式进入量产阶段,但由于机器调试和生产准备工作持续数年,直到1990年,第一批完整的量产型PM-84冲锋枪才生产出来。尽管测试结果不错,且广受各方好评,但期待中的PM-84大规模量产却未发生。后来,波兰试图推出只能单发的半自动版本进军国际市场,但严格的枪械许可制度让这一设想胎死腹中。
随着苏东剧变,波兰于1992年决定将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作为军队冲锋枪的制式弹药,并开始寻求采购一种现代的、大量采用聚合物的冲锋枪,因此PM-84/中锋枪没有被采用。
PM-84发扬光大:演化出军、警、民型号
虽然PM-84没有得到应用,但其衍生型号却打入军、警、民三大领域。
PM-84P军用冲锋枪
按照最初设想,R-75-Ⅰ是一种发射两种枪弹的武器。当R-81研制之時,这依然是一个可行的设计思路。不过用于先期试验的30支R-81冲锋枪中,最终却只有一支配置了9×19mm口径枪管。主要原因是1980年代初美苏两大阵营的斗争处于高潮,波兰在1981年12月13日宣布戒严令,禁止一切面向非苏联盟国的出口。鉴于这种情况,当研发人员在对R-75-Ⅰ的机匣和弹匣进行修改時,已经放弃了对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兼容性的考虑。
在波兰退出华沙公约组织后,鲁兹尼克国营兵工厂(原来的瓦尔特兵工厂)开始了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仿制设计工作。随后,波兰军队明确提出研制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和研发聚合物枪身的新型冲锋枪。
新枪命名为PM-84P(“P”表示适用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但实际上该枪是对PM-84进行了改进设计,一方面适应更大威力的新弹药,另一方面利于量产。PM-84P和PM-84的一些部件是可以通用的,但大多数部件的尺寸做了改变。为适应更大尺寸的弹药,枪机变得更大更重,机匣和握把也是如此,拉机柄为左右两侧设计。美中不足的是,弹匣卡笋是少数未作改变的部件,这无疑是个错误。该弹匣卡笋是在研制R-81样枪時的临時设计,其卡簧连接在固定握把护板的螺钉上,每当对武器进行清洁時,就需拆下握把护板,而安装時需费力地将螺钉连上卡簧。
由于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较9mm马卡洛夫手枪弹的威力更大,之前的消声器不再适用,而且由于并无设计新的配套消声器计划,因此PM-84P的枪口不再设计螺纹。同時,为便于生产,对照门和准星也进行了简化设计。新的准星座是固定的,准星柱只能做上下调整;照门的铆接轴也改为螺接,且照门可以左右调整。由于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弹道曲线与9mm马卡洛夫手枪弹的不同,因此觇孔式照门分别为50m、75m、150m及200m。
PM-84P在机匣前后端还设有背带环,而在PM-84或更早時候的R-81和R-75-Ⅰ中只有握把后部的一个金属环,上面设有PM-63上的单点式挂带。当時的设计考虑是,由于这种微型冲锋枪主要是放在枪套中携带,因此一个挂带环就可以了。而PM-84P在体积和外形上并不适合用枪套携带,因此采用了便于战斗中携带的两点式背带设计。
PM-84P拥有更重的枪机,但射速不降反增,由PM-84的600发/分升到了640发/分。
1993年,波兰军方作出了量产PM84P的决定。量产期间,还出现过一款专为内政部生产的带激光瞄具的版本(共生产数十支),该激光瞄具体积较小,设在枪管下的一个小盒内。
PM-84P成为波兰军队制式冲锋枪,并曾少量装备警察部门,至今已生产约6万支。
PM-98警用冲锋枪
当警察和军队纷纷装备使用PM84P冲锋枪一段時间后,政府开始渐渐意识到军警之间对枪械需求是有差异的,有必要专为警方定制一款勤务用枪以取代PM-84P。这是因为,军队中冲锋枪属自卫武器,是作为辅助武器配发坦克乘员、炮兵、驾驶员等;而在警察系统中,冲锋枪却是警员在执行巡逻、护送和打击组织犯罪过程中的主力作战武器。就拿PM-84P的折叠式前握把来说,警察在使用过程中就对其利用率极低,他们更需要的是加装战术灯而非PM-84P的折叠前握把。
最初,根据警察需求,鲁兹尼克国营兵工厂在1996年试制了所谓的“警用PM-84P”冲锋枪。该枪回归了1975年的设计,用护手取代了前握把,轻薄易损的托底板也被更大更厚实的固定式椭圆托底板取代,同時准星外形由矩形改为锥形。这些改进并没有得到警方认可。1997年,随着军方的PM-84P订单生产完毕且暂時不再下单,鲁兹尼克国营兵工厂开始对新式警用冲锋枪作更完善的改进设计,于是诞生了只能半自动射击的PM-98警用冲锋枪。
PM-98的枪托使用了固定式托底板,拉机柄设在右侧(原来是左右两侧均有凸起),且尺寸放大变薄,根据其外形,使用者昵称其为“狗耳朵”。折叠式前握把被取消,改为一个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护手,护手可装载战术灯或激光瞄具。不装附件時,接口处则可旋入螺旋塞以防进入灰尘。机匣顶部可选装不同长度的皮卡汀尼导轨,以便安装多种瞄准装置或其他附件。PM-98采用三点式背带环,且与PM-84P的设置不同,其背带环均设在机匣上部。
警用与军用冲锋枪差异十分明显的一点还体现在弹匣卡笋的设置上。PM-84P军用冲锋枪的弹匣卡笋设在握把底部,射手更换弹匣時必须用另一只手按压卡笋,释放弹匣之后,再用这只手拿取新弹匣装上——这一点对军用而言似乎不是大忌,但对警察而言,这种换弹匣速度则显得太慢。PM-98警用冲锋枪即对此进行了改进,采用手枪上通用的拇指卡笋,这样一来持枪的手可按压卡笋,空弹匣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滑出,另一只手便可将弹匣迅速装上。不过,由于两种冲锋枪采用了不同更换弹匣方式,工厂不得不制造两种非常相似却不可混用的弹匣。如果军警之间并不混用PM-84P和PM-98的话,弹匣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鲁兹尼克国营兵工厂于2000年破产,并重组为鲁兹尼克-拉多姆武器公司(Fabryka BroniLucznik-Radom),重组后的公司不再生产PM-84P,以至军方只能购买PM-98来替换耗损的PM-84P。这样,弹匣混用便不可避免。可能是担心弹匣会出现混淆,加之,冲锋枪在军队的战术作用并不突出,军方最近转向了采购5.56mm M1996“铍”迷你卡宾枪以替换老旧的PM-84P。
BRS-99民用半自动冲锋枪
“钙芒硝”系列冲锋枪也有面向民用市场的半自动版本。早在1990年,刚刚出现的PM-84就有了被称作“PM-84半自动冲锋枪”的民用型,PM-84P军用型同样如此。到了1999年,PM-98警用冲锋枪的民用型号也面世,命名为BRS-99民用半自动冲锋枪。不过,BRS-99与先前军用冲锋枪的半自动型仅更换扳机组件不同,其瞄准的是美国民用市场,故除配置长409mm枪管外,还沿用了PM-98上的下机匣,目的在于符合美国法律的要求,防止使用者自行安装可连发的扳机组件。
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但BRS-99却未走出国门,且在波兰的民用市场上也只卖掉20多支。主要原因是因为警方认定BRS-99为全自动武器(事实并非如此),禁止在波兰民间销售。少数BRS-99的私人拥有者也因购枪陷入麻烦,后来变成了只有保安公司才可以合法购买BRS-99。
PM-98S冲锋枪和PM-06冲锋枪
21世纪伊始,重组后的鲁兹尼克一拉多姆武器公司开始为军队和警察的特种部队制造“钙芒硝”系列冲锋枪的衍生型号,最早的成果便是PM-98的速射型PM-98S冲锋枪,其去掉了PM-98的枪机延迟部件,使其射速由640发/分增至770发/分。对普通军警而言,这样的射速简直是犯罪,但对特种部队成员而言,强大的火力输出正是梦寐以求的优点。PM-98S还有一款采用406mm长枪管的型号,该枪加装有“铍”式步枪的消焰器。波兰人将这款PM~98S冲锋枪称作“匹诺曹”冲锋枪,大概是因为该冲锋枪的枪管与其身量相比实在太长了。
速射型PM-98S冲锋枪出现不久,就推出了增加导轨的型号。2002年推出的一款导轨太靠前,加装瞄准镜后不便瞄准射击;2004年的改进产品中将导轨后移至机匣后部,但又普遍反映瞄准镜太靠后难以舒适地瞄准;直到2006年在波兰开耳策国际防务展(MSPO)上,鲁兹尼克-拉多姆武器公司再推出一款PM-06型。
作为“钙芒硝”系列冲锋枪的最新型号,PM-06可谓最后的集大成者——原有的基本设计没有大变化,不过人机工效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存在于先前型号中的导轨设置毛病也已改进,即机匣顶部采用了全长型导轨,加装的光学瞄具可根据需求调节到合适位置。其他改进还包括:机匣盖使用更厚钢板压制,在射击中的振动明显减小;保险和射击模式选择钮采用双手通用设计;更为重要的是,重新设计的枪托更为厚实,且长度3档可调。先前型号的枪托太长,既不便于用机械瞄具射击,也不便据枪利用光电瞄具瞄准;而PM-06则使射手可通过调节枪托长度便于操控。
另外,其枪管长改为250mm,枪管口部枪管制有螺纹,可加装BKT Implus Ⅱ消声器。
“钙芒硝”系列冲锋枪的研发已持续30多年,至今没有结束的迹象。在该系列冲锋枪中,PM-98还走出国门,如伊拉克国民警察曾定购3000支,印尼特警单位也购买数十支,不过出口数量终究不大。
“钙芒硝”冲锋枪是当今波兰冲锋枪的“国”字号,虽然在世界上名气不大,但对本国来说则是不可忽视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