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等师范院校特色教材编写初探
2012-04-29彭秦
摘要: 特色教材的编写是西藏高等师范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西藏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特殊性转化为特色和优势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视唱练耳教程》为例,就特色教材编写的必要性,以及教材特色化的依据、方式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 特色教材视唱练耳音乐教育藏族传统音乐
笔者作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援藏教师,于2008年9月~2009年7月任教于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艺术系,在担任常规的教学工作之外,主持编写了一部高等师范院校特色教材——《视唱练耳教程》。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随着对西藏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现状,以及藏族传统音乐的逐步了解,笔者形成了对特色教材编写工作的思考。
一、西藏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概况
目前,西藏地区具有高等师范院校性质的音乐院系共两所:西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与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艺术系。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其前身是1975年成立的西藏师范学院文体系。该学院下设音乐系、美术系、舞蹈系、设计艺术系、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以及“中·韩艺术研究所”、校级“艺术研究所”七个子部门。音乐系设有音乐学、音乐教育、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及作曲等专业,其中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及成人教育等办学层次。在课程设置方面,除开设11门主干课程之外还增设了六弦琴、藏族音乐简史等具有鲜明民族与地方特色的课程。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系1975年成立的拉萨师范学校。2006年2月,经国家高校设置委员会批准,学校升格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成立体育艺术系。该系音乐教育专业开设于2006年7月,9月正式面向全区招生,学制三年。现有专职专业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4人,教员1人。
多年来,这两所院系不仅为西藏地区大、中、小学教育界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音乐人才,同时也为藏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以及理论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其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藏大音乐系,生源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为藏族。
二、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分析(以拉萨师专为例)
虽然,近些年在各兄弟院校的对口支援及自身努力的推动下,西藏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在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相对较为薄弱的环节。
(一)师资力量有待充实,硬件条件尚需改善。
该系为视唱练耳课程配备1名专职教师,未成立专门的视唱练耳教研室(组),无固定的视唱练耳课程专用教室。教学用琴已多年未经调律,音准状况不良。这些阶段性现象,即将随着拉萨师专新艺术大楼的落成、启用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学生的视唱练耳技能水平与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关系。
视唱练耳课程是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极强的技能型课程。它的教学效果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对专业课程教学产生某种程度的促进或促退作用。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较低水平的视唱练耳技能已经一定程度地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专业教师普遍对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效果感到忧虑,甚至有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为学生进行视唱练耳方面的基本训练。
(三)教学实践对视唱练耳技能的要求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关系。
2009年6月,该系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班的学生在历经一学期的中小学教学实践后,普遍反映视唱技能的不足是他们在实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需通过聆听录音,模仿学会课堂上需要教唱的歌曲。
上述这些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现状显然不是某种单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然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以什么方面作为切入点?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又是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与进步,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视唱练耳教程。然而,从这些教材在西藏地区高校中的使用情况来看,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水土不服”。通过一系列的教研会议、专家座谈、师生交流了解到,视唱练耳教材在西藏地区的“不适应性”早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西藏地区相对落后的教育发展水平导致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在专业素养方面与内地生源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生在进校之前甚至从未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技能培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这类教材的总体难度过高。
第二,对于这些自小成长在西藏地区独特的文化背景下的藏族学生而言,教材中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传统音乐语汇与他们在藏区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熏陶下建立起来的独特音乐审美倾向之间产生了较显著的冲突,直接导致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自信心受挫,进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其他各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拉萨师专是一所以培养自治区中小学师资为主的高等学府,其毕业生绝大部分就业于地理位置偏远、教学硬件条件较差的农牧区,有些小学甚至没有键盘乐器。目前该校毕业生已普遍认识到学好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尤其是具备良好的简谱视唱能力是他们在当地顺利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
由此可见,这些“输入性”视唱练耳教材,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西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教学需要。“希望尽快编写一本能够适应我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需要的教材”成为拉萨师专音乐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心声。
三、教材的主要特色
特色教材的编写关键在于对“特色”内涵的准确把握,任何脱离实际、标新立异的“特色”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将视唱练耳教材的特色化与本地传统音乐文化、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以及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一)民族特色。
1.突显教材民族特色的基本依据
(1)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方针、政策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发展规划、改革步骤、目标要求、办学形式、教学用语、课程设置、学制安排等方面因民族、因地区制宜;要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扩大民族间和地区间的开放和交流,大胆吸收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使我国民族教育既保持自身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西藏高等师范院校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应敢于突破以往传统教材在形式、内容和观念上的束缚,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根据各种客观因素创造性地在教材中注入民族特色与时代特点。
(2)教育对象在音乐审美心理上的特殊性
藏族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发展、文化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状况与经济基础等因素的长期影响,使其在音乐审美心理上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在交通困难,文化阻隔的情况下,每个民族都会以为本民族的审美标准是唯一的,以为自己的喜好才是真善美,而他族的音乐是奇异的,甚至是错误的。”①这一特殊性是教材突显民族特色的又一重要依据。
2.民族特色在教材中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1)体现藏族传统音乐形式的全面性与多样性
拓宽教育对象的音乐视野,尤其是对藏族传统音乐形式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及藏族音乐语汇的积累,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目标之一。
藏族传统音乐形式极具多样性,主要包括民间歌舞音乐、藏传佛教音乐、宫廷音乐、器乐音乐和藏戏音乐等大类。教材编写充分地利用西藏地区丰富的音乐资源。囊玛、堆谐、弦子、果谐、六弦琴、藏戏、酒歌、牧歌、古鲁歌、劳动歌曲等多种音乐体裁与形式,在教材中得到较为全面的体现。
藏族学生通过自己的音乐“母语”不仅可以认识和积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音乐语汇,同时也为掌握视唱练耳基本技能打开了便捷之门,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助于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2)藏族传统音乐素材融入教材的充分性与契合性
藏族音乐素材在教材中的运用形式是多角度的,不仅有单纯的旋律素材,还包括节奏素材,带歌词的旋律素材等。同时,这些藏族音乐素材并非仅作为视唱训练的练习曲目,而是从充分、适宜的角度加以考虑,将其渗透到教材的多种训练项目中来。
例如,在五声性调式调性的训练项目中,每种调式的音阶、音型练习之后均配有一条调式色彩鲜明、调性明确的藏族传统音乐旋律作为范例。通过这种典型化的形式促进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调式调性感。如谱例1。
谱例1:d五声商调式
在节拍节奏的训练项目中,大多数的节奏素材直接来源于藏族音乐。对于藏族学生而言,某些常规的教学难点(如混合拍子、连音符等)的难度大大降低。如谱例2的节奏素材就是直接取自于《昌都锅庄》。
谱例2:
在旋律听写的训练项目中,大多数的旋律素材也是直接来源于藏族传统音乐,并以简谱、五线谱两种记谱法交替的形式出现在教材的最末三个单元中。这种情况下,即便旋律中存在较复杂的节奏模式,也不会使学生感到很困难。如谱例3。
谱例3:
再如,散拍子的视唱训练项目中,选用藏戏《卓娃桑姆》与《嘛呢歌》中的旋律片段作为练习曲目。见谱例4与谱例5。
谱例4:
谱例5: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鉴于文章篇幅有限,不一一在此列举。
(3)突显民族特色的同时兼顾音乐素材的世界性
视唱练耳教材虽然在教学内容、训练项目等方面有其特定的针对性与规律性,但是,在音乐文化方面,却具有较显著的包容度与宽泛性。在当今音乐视界立体的、多元的、多向的音乐教育理念影响下,视唱练耳教材以某种单一音乐文化为基础的知识导入、技能训练已不能完全适应于21世纪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因此,本教材在突显藏族音乐素材的同时也兼顾了音乐素材的世界性。不仅引入了我国其他各兄弟民族的音乐素材,还包括欧洲传统音乐素材及世界各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等。既丰富了教材在音乐文化方面的内涵,又为藏族学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实用特色。
为切合藏族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对视唱练耳基本技能的需要,教材编写工作遵循“简谱与五线谱两种记谱法并重,突出首调唱名法兼顾固定唱名法”的基本原则。
教材前七个单元的视唱部分均设置了简谱视唱练习、五线谱视唱练习和简谱带词视唱练习三个训练项目。在前两个训练项目中分别导入“节拍节奏”训练与“调式调性”训练。在简谱带词视唱练习中设置了“一字一音”练习和“一字多音”练习,以此强化学生带词视唱的技能。如谱例6与谱例7。
谱例6:一字一音
谱例7:一字多音
(三)结构特色
教材共设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均由“音乐听觉训练”、“视唱”和“补充视唱练习”三大部分构成。
其中,第一至第七单元的听觉训练部分,以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增四减五度、大小六度、大小七度和纯一纯八度这七类自然音程为线索加以横向贯穿。每一类音程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对其进行理论讲解和听觉训练。从而使学习者既能在理论层面了解音与音之间的基本关系,又具有在实际听觉层面准确把握基本音高关系的能力。在第八至第十单元的听觉训练部分中,安排了节奏模击、节拍听辨、旋律听辨、调式听辨、节奏填空与旋律听写等技能训练项目。其目的是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尤其是藏族传统音乐中出现的各种较为常见的、典型的或是复杂的节奏型、旋律、节拍、调式等音乐基本要素具有良好的感受力、记忆力与辨别力。
视唱部分,由“简谱视唱练习”、“五线谱视唱练习”与“简谱带词视唱练习”三个板块构成。虽然这三个板块均是以提高读谱能力为目标,但训练内容的侧重点及训练方法不尽相同。在简谱视唱练习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节拍的类型,各类节拍不同的击拍与划拍方法,以及充分认识节拍与节奏之间的关系,进而养成在视唱时能够准确击拍或划拍的良好习惯。在五线谱视唱练习中,重点是通过视唱在某一特定调式背景下的音阶、音型模进和旋律,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调式调性感。在这一板块中五声调式的训练内容和项目是以宫、商、角、徵、羽为序,在前五个单元中与大小调式并列对照出现。简谱带词视唱练习的重点则是帮助学生了解、熟悉歌词与曲调的对应关系。
为保证学习者有足够的练习曲目,以及便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教材设置了补充视唱练习部分。其中,部分藏族民歌是经编委会成员的精心译配后首次以汉语歌的形式进入到高校视唱练耳教材中来。
四、结语
由于历史发展、经济基础、人口状况、自然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办学基础等方面的影响,西藏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随着西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将西藏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特殊性转化为特色和优势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
2008年拉萨师专体艺系“音乐教育”专业申报“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并获得自治区教育厅的批准。特色视唱练耳教材的编写正是作为该区级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以开展、实施的。
西藏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教材的特色化,如何与本地传统音乐文化、视唱练耳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以及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教材编写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虽然在笔者和拉萨师专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对该课题作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初步探索,但是,受自身学识及对藏族音乐了解程度等方面的制约,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以促进西藏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注释:
①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423.
参考文献:
[1]彭秦,况云丽,布穷次仁.视唱练耳教程(待出版).
[2]况云丽.西藏学校音乐教育之我见——以拉萨为例.人民音乐:评论,2008(9)
[3]西藏大学教务处.西藏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艺术学院分册:140-143.
[4]房灵敏,王琼,娄源冰,李智元,尼玛拉姆.西藏教育的特殊性分析与思考.西藏大学学报,2008(4).
[5]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42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