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2012-04-29冯竹
冯竹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和方法,为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某些困难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教学
长期以来,数学学习似乎就是枯燥、乏味、无从入手,感觉数学抽象、深奥、高不可攀.更多的学生在数学上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之后,在成绩上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因而感到心灰意冷,乃至失去信心.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数学课上进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培养.
一、引入数学史,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是一个长期的、变化的而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百家争鸣,激烈交锋,不同的观点和学派在碰撞与融合中产生,也正因如此,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与研究才会不断地发展,并最终得到真理.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有利于将问题引向深入,揭示其中的奥秘与规律,并促进科学全面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以外,还应该结合课程适当地为学生引入一些有趣的、令学生感兴趣、喜闻乐见的数学史.例如:介绍一些数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小故事,给学生讲述一些定理和定律在数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激励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探索自然的求知欲,因为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必将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震撼和激励,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形成一丝不苟、认真勤勉、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要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教会学生使用发散的思维能力,并将对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贯穿其中,然后再利用同类题型加强学生思考的深刻性,再使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养成严密的思维模式.除此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用批判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大胆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和学习乐趣.
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参与到数学定理和定律的发现和探求过程中,在教学中强调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和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指导.让学生养成思考和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转换的习惯,学会将所学的新内容和已知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及归纳总结,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角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习者,而更应该尽可能地让其积极地、独立地参与到思考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突出其主体地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学生思考内容的引导者,思考方法的传授者,思考结果的解惑者,而绝非是学生思考的约束者和限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开放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解决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解决办法,阐明计算原理,形成基本概念,进行公式推导并分析解题思路,而教师对于学生的独特想法应该充分地鼓励,并帮其进行完善,共同完成学习的过程.
三、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个放松、开放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并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和学生形成合作者的关系,并以宽容和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学生.
学生时代对于一个人的思维及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决定学生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而教师通过教学行为所表现出的人格品行和道德规范会直接成为学生们所模仿的对象甚至是行为准则.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要的学习行为是在学校的环境氛围内通过教师行为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并非是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
教师应努力使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具有平等地位能够对话和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而并非是教学过程的领导者.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并可以和教师通过交流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还可以和教师共同完成对于所学内容的归纳和总结,甚至可以和教师与同学对某些问题依据原理进行辩论和提出质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耐心地聆听和分析学生的见解,并能给以赞同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
另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每名同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每名同学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由于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因此,根据其不同特点应该有不同的培养重心,包括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等.让他们在心中找一个同班同学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并不一定是班上最好的同学,这样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在短期内努力赶上目标,从而增强脱困的自信心.
总之,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的殿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踏实肯干和吃苦耐劳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在生活中能够应付所面临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