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历史课
2012-04-29杨金明
杨金明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课本的知识,更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角色,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且能让学生带着对历史研究的兴趣,观察我们当今的社会,以史为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愉悦式教学的尝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情趣备课
众所周知,如今的历史教材很多内容被删除或一笔带过,较为简略。例如《红军长征》这一节内容,学生看过课文后,大部分都觉得非常简单:没有介绍前四次反“围剿”的经过,直接讲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失利;另外,长征途中几次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重要战事也写得非常简单,这就让学生觉得兴趣全无。如果老师就这样照本宣科,教学效果会不理想。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并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补充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通过补充的有趣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文知识要点当然也记得更加牢固。所以,将趣味性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让学生轻松愉悦学习、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的条件。
二、情趣教法
1. 导入精彩好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精彩的导入可以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其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成效。比如:《秦王扫六合》一节优质评选课的导入,笔者曾经听过几位老师的不同导入,效果明显不同。有位教师在学生充分预习后的导入是:“假如你是古代的一分子,你愿意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愿意生活在秦朝?”教师的本意是好的,想让学生探究,进一步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但由于导入设计得不科学、不严谨,针对性差,致使很多学生的回答远离主题,使得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完成。而有位教师的导入是通过多媒体将泰山上的石刻、五大夫松等图片搬上课堂,以此导入新课《秦王扫六合》,这样让学生就备感亲切,针对性强,直接引发学生思考。因此教师的导入新课不能只图表面上、形式上的热闹,或是故弄玄虚,画蛇添足,当然导入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而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2. 授课新奇重方法
(1)故事化的讲课内容。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明,给我们流下了巨大的财富,而每个杰出的历史人物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但历史教材的编写都过于呆板,这让学生像学天书一样,久而久之,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能改变教学方法和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笔者认为讲故事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爱听故事,而每段历史都是人、事、物编织而成的精彩故事,把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感人的场景、绘声绘色的讲出来,把部分悬念留下来,把学生置身于故事中,不但获得了历史知识,而且丰富了学生感情,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2)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以多种方式刺激学生大脑,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增强记忆,这需要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表演情节,引导学生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加以合理想像,编出短剧或小品,在课堂上表演给大家看,这种方式尤其适合历史教学。又如解说画面,历史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可以用教材中的图,也可以用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结合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行学习。如学习牧野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时,学生对战争是很感兴趣,对于战争的过程,可以采用在课堂上放投影片,让学生结合画面和所学知识,对画面进行解说。一个学生解说,其他学生边看边听,判断其解说是否正确。
(3)个性化的教学形式。教改是时代赋予每个老师的重任,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个性化教学,给学生充分挥洒个性以最大空间,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发挥了自身潜能,发展了个性。“疑乃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古人的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启发他们对问题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既能深刻领会和掌握历史知识,又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3. 画龙点睛话结束
历史学科的内容基本与自然界没有直接的关系,和现实生活也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我们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始终是就历史讲历史,不对历史现象作一点必要的联系和联想,那么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是不会高的。我觉得在历史课的结束语时,对当堂课所讲的内容作回归自然,融入生活的恰当比喻,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如笔者在上《美苏争霸》一课时,这样小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如两虎相争,其间你来我往互有胜负,但最终必有一伤。”一个简单的比喻,把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比作自然界的生物现象,可谓回归自然。这样简单几句既高度概括美苏拉锯式的争霸场面,同时也指明最终结果,为后面的教学内容作了铺垫。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寓教于乐,教师教得投入,学生学得愉悦,两全其美,完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不妨一试。
(宁都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