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2012-04-29张浩
张浩
根据德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下面谈谈我的主要做法。
一、在导入新课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适时地渗透德育,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大有益处的。导入新课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在教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一文时,介绍作者欧阳修小时候家境贫寒,买不起纸笔,他就在母亲的教导下用树枝在沙地上写字。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后来他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在散文上的造诣很高,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很小时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代大家。以此教育学生,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环境能考验人,也能塑造人,只要我们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就能把事情做好。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又教育了学生。
二、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传统民族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高尚人格;《离骚》中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正道直行的执著追求精神;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 《木兰诗》中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他们的事迹,光照人间,为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在语文教学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崇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用闪光的人物形象感染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会学生作文,是检验我们语文教学的一把尺子,作文的写作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教学生作文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例如: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引导学生通过对文题的思考,懂得尊重的含义,学会去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选择,尊重他人的权利。学会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让他们懂得:尊重是这个世界和谐美好、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才能化解矛盾,才能和睦相处。我看不惯别人,不尊重别人,是因为我的素质太差。利用作文教学,渗透德育,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道德素质,达到了教与育的辩证统一。
四、把德育渗透在语文实践活动载体中
寓德育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集体观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种极好的途径。利用植树节教育学生要有环保意识,开展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一二·九”“五四”这样特殊的日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开展写一次感悟、记一次活动经过、做一次演讲等方式灵活,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利用节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节,组织学生与老师座谈,联欢,通过各种方式向老师献爱心,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洗一次脚,对父母说说心里话,让学生学会感恩。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德育和语文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五、用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应注意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学高为师,行为世范”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质。善于用教师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化熏陶学生,善于把教科书中提倡的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所阐明论述的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思想,一律付诸教师自己的行动,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加以体现,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教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德育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做到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要做到关爱同学,助人为乐,是非分明;要做到发愤图强,拼搏向上,有所作为;要做到爱护环境,关爱生命,拒绝毒品;要做到尊重科学,破除迷信,反对邪教;要做到正道直行,爱国爱家。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争做一位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人。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勇于开拓,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遵义县茅栗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