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就业人口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

2012-04-29李凯

时代金融 2012年3期
关键词:就业人口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

【摘要】本文运用了就业人口增长弹性系数和就业均衡系数分析了辽宁省就业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出结论,辽宁目前就业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程度较好,劳动生产效率较高。但按三次产业结构区分的就业人口各自的劳动生产率来看,有些方面仍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

【关键词】就业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三次产业结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协调发展程度较好。一方面,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已经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现代型模式;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并且远高于人口增长水平[1]。一般的,总人口中就业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有必要对总人口进行细分,进一步分析就业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总就业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将总就业人口按三次产业结构进行细分,进一步深入分析各产业就业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就业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定量分析

理论界通常用就业人口增长弹性系数来判定就业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业人口增长弹性系数表示为某一国家或地区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与就业人口增长率①之比[2,3]。其计算公式如下:L=GDP年均增长率/就业人口年均增长率。一般的,L值越大,说明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就业人口的增长就越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通过计算得出,辽宁省1978-2007年间GDP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就业人口年均增长率,L值均大于1,1980年以后各时期均维持在更高水平。并且从整体上来看,1978-2009年间,GDP年均增长率为14.49%,就业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94%,L值为7.46。说明这段时期辽宁省就业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程度较好,劳动生产率较高。另一方面,1978-2009年间,北京市和全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43%和15.76%,就业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65%和2.16%,L值分别为6.20和7.30。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虽然同期辽宁省的L值均高于北京市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是GDP年均增长率和就业人口年均增长率均低于北京市和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辽宁省目前整体经济水平还较低,就业状况还较差。因此,要借助目前劳动生产率较高的条件,大量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从而实现辽宁省经济长期快速的发展[1]。

二、基于三次产业就业人口分布的经济增长分析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得出辽宁目前劳动生产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就业人口增长真正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更深入的分析,有必要按产业结构将总体就业人口区分开,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或三次产业各自的劳动生产效率的高低,从而可以更深入分析就业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

国际上通常使用“就业均衡系数G[3]”来研究三次产业就业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令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分别为和(i=1,2,3),那么二者的比值我们称之为第i(i=1,2,3)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系数,记为,即:

通常,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其他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高于其产值比重,故<1,而第二、三产业的>1。所以,若劳动生产率系数趋于1,对于第一产业而言,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或就业人口数量相对下降;对于第二、三产业而言,说明劳动生产率降低或就业人口数量相对上升。而当=1(i=1,2,3)时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相等或不同产业的就业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等价。此时:

即②

亦即 ③

则,即为就业均衡系数G。

当G值等于3时,为判断经济增长质量的临界值,此时说明总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之间的配置均衡或就业人口供给与三次产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相等。当G值大于3时,说明三次产业整体劳动生产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当G值小于3时,说明三次产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较低,经济效益有待改善。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由表1数据可知,辽宁省G值总的呈现小幅度的上升趋势,表明三次产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在提高,有益于经济的增长。但具体来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1991年16.8%到2009年2%;就业比重下降趋势较小、整体保持稳定,始终维持在30%—35%之间;相应呈下降趋势,从1991年0.49到2009年0.07。因此,可以得出辽宁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劳动生产率仍较低,并不断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总的呈小幅上升趋势,直至2009年达60.7%;就业比重也呈现下降趋势,从1991年40.7%到2009年27.2%;相应呈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1.35到2009年的2.23。因此,可以得出作为工业大省的辽宁第二产业始终占据较大比例,就业比重逐年下降,进而导致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带动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91年28.2%到2009年37.3%;就业比重也呈上升趋势,从1991年24.9%到2009年42.2%;相应的呈小幅下降趋势,从1991年1.13到2009年0.88。因此,可以得出辽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程度高于产值比重的上升程度,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目前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

综上所述,由于产业结构问题是经济增长问题的核心,辽宁省若想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三次产业结构必须进一步优化。对于第一产业而言,应大力发展新兴农业,不断创新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减少农业人口比重,该部分人口应积极参加第二产业的发展,在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较高的良好条件下,扩大第二产业规模,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第三产业而言,辽宁应有重点的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应按照市场化、信息化、集群化、国际化的方针,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着重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4]。

参考文献

[1]李凯.辽宁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J].商业文化,2011(9).161.

[2]叶健夫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南方人口,2002(4).59~60.

[3]李竞能.人口理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3).85~90.

[4]张军涛,梁志勇.辽宁产业结构分析与振兴策略[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80~81.

作者简介:李凯(1988-),男,汉族,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责任编辑:赵春辉)

猜你喜欢

就业人口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黑龙江省县域就业人口受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21.1万,美国2015年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稳健
云南省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变特征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