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摄影的“语言”
2012-04-29藏策
“摄影语言”是一个常被专家和老师挂在嘴边的词语,逐渐成为评判一幅摄影作品优劣的标准。我们常听说:“这幅作品的摄影语言运用得不错”。但到底什么是摄影语言?说来说去,总还是在构图、光线、瞬间性、相机以及镜头的特性等等这些摄影基础知识中间转悠。我想不仅是普通影友,似乎连资深的专家如罗兰·巴特也很难准确回答。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解读摄影语言的构成,我们也希望读者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摄影语言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视觉语言,与绘画语言确实有重合的地方,但更多的却是差异。因为绘画完全是由画家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是全部被编码了的。而摄影语言却既是编码的又是未经编码的信息,是一种既是“自然的”又是文化的符号。这是罗兰·巴特对摄影语言的发现,但到底怎么个编码和未编码,巴特也没有说清楚。其实所有单一的视觉元素,基本上都是未经编码的,除非这个视觉元素本身就是不同寻常的,而编码则发生在各个单一视觉元素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之中。所以若想让自己的影像有摄影语言,就要学会给视觉元素“拉关系”,而不是一味地去寻找美景或美人。
那些拍走秀拍车展MM的照片,大家喜欢看,但那不是因为这些照片有摄影语言,而是因为模特漂亮。这样的照片在视觉信息上是透明的,照片漂亮不漂亮,主要取决于模特漂亮不漂亮,照片自身却没有形成语言。而像于德水、王征、李杰、吴家林等摄影家,他们既不拍美景也不拍美人,但他们的影像却非常耐看,因为在他们的影像中,视觉元素之间构成了新的视觉关系,构成了属于摄影的视觉语言。
在视觉元素之间的关系中,又有修饰关系和语义关系之分。如果只有修饰关系而没有语义关系的话,还是构不成摄影语言。比如很多影友都以为只要把光影关系拍漂亮了,就有了摄影语言,这其实是不对的。光影其实也只是一种视觉元素,而不等于摄影语言,如果光影只是用来修饰主体的话,那很有可能拍出来的是糖水片,而不是真正的摄影佳作。而像布列松的《跳过积水路面的人》,那个路面上的跳跃者与背景中的跳跃者形体之间所构成的,就是语义关系。
没有语义关系只有修饰关系的编码,是肤浅的编码,拍摄主体的语义并没有真正转化和改变,也就是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影像语言。这就好比你只是给石头镶了个金边儿,而并没有点石成金一样。所谓的“糖水片”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是给风景或其他的什么镶了个金边儿而已。
那么“构图”与摄影语言又是什么关系呢?“构图”确实是构成摄影语言的重要维度,但“构图”的说法,从思维方式上来讲太局限,容易误导人,让人理解为在既定的画框里经营,就像画家面对一幅方寸之间的画布那样……什么黄金分割啦,什么光影点线面啦……没有把重点放在对现实的“发现”上。对于初学者,培养自己“发现”的眼睛,比玩转黄金分割更重要。所谓“构图”,其实就是给现实加上一个边框。这个边框怎么加,直接影响到视觉元素之间的关系,当然非常重要。其实包含在所谓“构图”里面的,有三个意义远远超越于“构图”之上的部分:一是给现实加边框,这是摄影的发现;二是选择观看的视角,这是摄影的智慧——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看是一种智慧;三是对瞬间的捕捉,这就是摄影的“造化”。
藏策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从事文学与摄影两个领域的“元理论”研究,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批评奖),著有《超隐喻与话语流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