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像谎言
2012-04-29袁洁
袁洁
照片会说谎,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一个提法,但是在事实面前,人们又习惯于“眼见为实”的佐证。当今,因对照片作为呈堂证供而引起的冤假错案频频发生,既然我们知道照片不可信,但在没有更强有力的证据面前,照片或者影像还是我们习惯思维中最可信的来源。
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将照片与真相联系到一起?
一张照片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画面所带来的首先是一种“记录”。摄影与记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是这种记录性,让摄影成为传播“真相”的有效载体。其次,一张照片还意味着具有“现场性”,即:画面中的人真的在拍摄现场出现过,这些现场照片,让照片变成了不容置疑的证据。再次,摄影基于严谨而科学的机械设备才能得以实现,这又更进一步剔除了人为感性的局限。但这句话也使得摄影身上的魔力被无限放大,回溯当下国内各大摄影奖项频频出现影像作假的丑闻,或许就是最好的实证。
美国女艺术家塔林·西蒙(Ta r y n Simon)曾经提到自己向迪斯尼乐园发出去拍摄申请,却意外遭到拒绝的经历。一个看上去如此和谐快乐、毫无危险的地方,摄影怎会对那里造成威胁呢?然而,迪斯尼的拒绝信写得颇有道理,它道出了大部分人对摄影真实功能的恐惧:人们渴望到迪斯尼乐园去逃避现实的困境,这里仿佛是一个失去压力、真空的世外桃源。但摄影,不,它太真实了,像一根现实的刺,威胁着人们的想象力。
塔林·西蒙用一组名为《无辜的人》的摄影作品,否定了摄影被过分夸大了的真实属性:她走访了美国各地因为照片而被错误当成罪犯的人们,这些人都是摄影被用来当成呈堂证供的受害者,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到过案发现场,就被受害人从几十张嫌疑人的备选照片中莫名其妙地挑选了出来。在这些照片中,摄影是将一个无辜的人最终变成罪犯的有力帮凶。
Taryn Simon. Courtesy Gagosian Gallery
塔林·西蒙女士将于今年春天,在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她的《拒绝死亡的男人》以及其它系列作品。
1《无辜的人》系列 塔林·西蒙 摄
费德里克·戴耶(Frederick Daye)
拍摄地点: 美国加利福尼亚, 圣地亚哥,美国退伍军人协会 310号地方分会。拍摄时间:2002年13位目击者指认戴耶在此处犯下了强奸、绑架及汽车盗窃的罪行,他为此入狱10年。
2《无辜的人》系列 塔林·西蒙 摄
查尔斯·欧文-范恩(Charles Irvin Fain)拍摄地点:美国爱达荷州,墨尔巴,蛇河,案发地点。
拍摄时间:2002年因被指控谋杀、强奸和绑架被判死刑,狱中服刑18年。
3《无辜的人》系列 塔林·西蒙 摄
特洛伊·韦伯( Troy Webb)
拍摄地点:美国弗吉尼亚,松树海滩。拍摄时间:2002年因被指控强奸、绑架和抢劫罪被判处47年徒刑,服刑时间为7年,图为韦伯在案发地点。
与塔林·西蒙拍摄初衷不谋而合的还有中国的两位艺术家李郁和刘波,他们将报纸上的新闻图片进行二次解读,当脱离文字语境的新闻变成了艺术家的作品时,影像的真实性也为之动摇:刚遭受打砸的美容院里,女顾客仍从容不迫继续做着头发;偷配同学家钥匙的13岁女孩,竟因偷盗未果,而放火烧了同学家的卧室;当一男子正对一少女实施强暴时,警察破门而入,竟发现还有几人在一旁观看,更可怕的是五名嫌犯都是高中毕业生,其中四人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些荒诞到不可思议的场景竟然都是新闻报纸上的真实事件,这无疑让人思考:我们是否已经被摄影纵容出了思维的惰性,以至于轻易地就将摄影与真实世界划上了等号?
“让我们用图像为证”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们眼睛无法看到的东西,摄影能帮我们看到,我们无法记录下来的东西,摄影能帮我们记录。当摄影变成一个标尺,成为刑事司法系统裁定正义的工具时,仅用一张照片就足以判定谁是罪犯,或者用一张报纸头版的照片就简单证明这是真实发生的新闻事件,同样是一种过分夸大摄影真实性的危险行为,这样做反而会激发出了摄影的另外一面——谎言性。照片失真是经常的,我们其实总是被照片所欺骗。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摄影在成为真相代言人的同时,也同样可以变成真相的终结者。小心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