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这里,读懂中国

2012-04-29符永康孔任远

祖国 2012年3期
关键词:新题社会保障民主

符永康 孔任远

探寻中国改革新路径

——2012“两会”特别报道

• 今年的全国“两会”,有着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作为中共十八大之前的一场最为重大的政治活动,引起了海内外各方的广泛关注。

• 在“两会”上,食品安全、校车安全、就业、看病难、上学难等老百姓反映强烈、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必将成为热议的话题。

• 在“两会”上,将集中探讨“上与下、虚与实、大与小、内与外”等各种矛盾,继续出台更多的利好,打好“政策组合拳”。

• 在“两会”上,“改革”势必再度成为热词,各种声音也将在“两会”这一共商国是的平台上汇集、碰撞,这将有助于凝聚改革共识。

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前一个多月便准备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并亲赴广东听取民意。

《人民日报》刊文呼吁民主党派多在提案中“讲真话”,珍惜民主权利。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年,此次“两会”被认为是观察中国政治走向的前瞻窗口,其中的每一个进步细节都将为民主政治加分。

聚集改革力量,撑起改革空间

对于正处改革“深水区”的中国来说,楼市调控、反腐倡廉、社会管理等诸多难题考验着“中国智慧”,唯有通过“民主增量”才能聚集改革力量,撑起改革空间。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向记者指出,近几年全国“两会”日益盛行民主之风,代表、委员们就很多敏感和重大议题进行辩论、交锋和批评,体现出中共对民主的认同与包容,更促进了很多现实问题的解决。

近年,从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到食品安全、空气质量等等,许多“老大难”问题无不是在民意诉求中得以重视,尤其是“两会”上面对面的压力,更能促使官方做出改革抉择,破除利益之争。

“‘两会已经成为民主的论坛,批评意见是为了激发智慧,共同破解矛盾和困难,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文化进一步发展。”张希贤说。

作为中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年度大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于3月5日开幕。全国人大于2月6日就举行了在京代表报告会,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报告工作,让代表全面知情知政,为参会审议做好准备。

作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政协全国委员会也于不久前发出通知,建议委员就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和民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建言献策,并预先提醒大会发言“力戒套话、空话”。

按照惯例,中国外交部今年仍邀请外国驻华使馆新闻官、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代表等莅会旁听。官媒网站也已推出“2012两会调查”,邀网友评选十大热点并发表意见。内外透明、开放运作凸显出“两会”民主的自信。

分析人士认为,一系列“预热动作”透露出人大、政协及政府对于提升民主质量的努力。人们也期待这场“言论盛宴”少一点花边新闻、歌功颂德,多一些严肃思考和理性交流。

诚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几年前所说:“代表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承诺。大老远跑北京来,要的是反映民声、民情!老百姓信任你,你得说点话。”

2012年是本届全国人大、政协的最后一届,中国经济面临通胀和减速的双重风险,内政外交亦面临严峻挑战,加之部分代表、委员即将届满,此次“两会”料将不会缺少刺耳的“炮声”。

对此,张希贤教授认为是民主政治中的“人之常情”,他说:“人将退去,其言也真。批评只会促进改革提速,而不是起相反的作用。”

民生“旧问”蕴“新题”

“两会”临近,民生议题再度升温。民生年年谈,但是“旧问”蕴“新题”。

近日,人民网进行的一项“2012年两会热点”问卷调查中,“社会保障”以高票位居榜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众关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章节。而2012年,被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称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中国筹建多年的社会保障体系工程进入最后阶段,覆盖全国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将在这年宣告建成。2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了这一消息。

过去一年,大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意味着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的“盲点”即将扫清。

胡晓义说,经过今年的努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全面覆盖,届时以养老、医疗、低保为重点的基本社保体系框架可以宣告基本建成。

作为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必谈及的议题,社保体系即将全面覆盖,似已“旧问”得解、大功将成,然而中国的社会保障建设还将面临新问题。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1.27%,历史上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

胡晓义认为,这表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加快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步伐”。

郑功成指出,社会保障制度普惠全民的愿景即将实现,此后应更加重视制度公平,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促使社会保障制度沿着公平、正义、共享的价值取向持续发展,成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课题。

2011年“民生成绩单”显示,去年21个省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国个税纳税人口减少6000万,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作为医改攻坚之年,2011年基本药物价格下降三成……“好成绩”诚可嘉赞,但“旧问新题交错生”不可忽略。

自去年8月,CPI增幅回落,调控物价关注度不似去年。但不能忘记,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增幅仍高达5.4%,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能否控制在4%左右”的“旧问”答案并不完美。尽管当前物价涨幅回落,但基数依然偏高,上涨压力犹存。去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旧提出继续“控物价”的要求。2012年能否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也似“旧题新问”。

一轮医改已经结束,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率达九成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在向均等化迈进,被认为是“新医改”成败之关键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才刚刚进入评估阶段。“革除以药补医”,“医患关系根本好转”,这是近日卫生部部长陈竺为“医改‘十二五”点出的“新题”。

2012年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是否能落实?这个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之时便提出的问题,今年需要给出答复了。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时,回应了当下关注度最高的教育议题,称民办大学应享受同公立大学一样的政策,提到校车安全条例及实施细则即将推出,从管理、运营、责任、经费来确保校车的安全。

2012年的中国“两会”,这一个个有关民生的“旧问”“新题”还将是代表委员的话题。

猜你喜欢

新题社会保障民主
“一元一次方程”新题展示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新题速递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新题速递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新题展(圆锥曲线)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