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驿馆
2012-04-29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春秋·孔子
赏评:用山、水类比和描写仁、智,非常聪明和贴切。作为最高生活境界的“仁”,其可靠、稳定、巩固、长久有如山;作为学习、谋划、思考的“智”,其灵敏、快速、流动、变迁有如水。真正聪明的人之所以常快乐,不仅因为能够迎刃而解各种问题,而且因为了解人生的方向和意义而快乐。“仁”则似乎更高一层,已无谓快乐不快乐。他(她)的心境是如此平和宁静、无所变迁,成了无时间的时间:寿。“乐山”、“乐水”,是一种“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有好几层意思。例如各种体育活动便有发展个体、肢体、身体的力量和能力,从社会异化中解脱出来(但今天的某些体育竞技活动却严重地被社会异化了),得到因它本身获得实现而产生的享受和快乐。这种快乐不是社会性的如荣誉、成就等等的快乐,而是身体本身从而使心理也伴同的快乐。第二,即“乐山乐水”,回归自然,免除各种社会异化,拾回失落感。它既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身体心理状态。第三,即由气功、瑜伽等所达到的人与自然宇宙节律的同构合拍。总之,“人的自然化”使人恢复和发展被社会或群体所扭曲、损伤的人的各种自然素质和能力,使自己的身体、心灵与整个自然融为一体,尽管有时它只可能是短时间的,但对体验生命本身极具意义。
流动不居(水)而又长在(山)。“纷纷开且落”,动亦静;“日长如小年”,静含动。生活情境如同山水,有此意象,合天一矣。此岂道德?乃审美也:主客同一,仁智并行,亦宗教,亦哲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春秋·老子
赏评:“道可道,非常道”用了三个“道”字,这三个“道”字属于不同的语境,分别有不同的含义。第二个“道”是言说、用语言表达的意思。第一个“道”包含了天道和人道的双重含义。简单来说,日月星辰的运转和四时的交替,都有着其中的规律,这就是天道;人间有需要共同遵守的规范,这就是人道。第三个“道”是“常道”,与第一个“道”不同,老子认为第三个“常道”可以统摄天道和人道。而第一个“道”是现象界即经验世界建立一个规范、法则。不能光崇尚第三个道,注意本体、本根,发现前两个“道”也至关重要。第一个“道”就像我们的地球村,这个经验的世界,有很多不同的纷争,可以通过第二个“道”,讨论、对话来沟通。
第三个“道”是“常道”,永存之道。我们现实世界的事物就是它的变动体。以前把“常道”翻译为永恒不变的道,其实,“永恒”是对的,“不变”是错的。老子的“道”是一个变体,所以《老子》中有一些话比如“反者道之动”,道是恒动的,是周行而不殆的,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有和无都是道体的一体两面。所谓物固有形,形固有名,虽然无形但是存在的。比如手机响了,但是电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的生存需要空气,而空气也是抓不到的。
万事万物有其源头,本源、本根。作为本源、本根的“道”跟现象界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割的,这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就是本体界与现象界分开的,宗教上也有所谓彼岸、此岸,超自然与自然等等。自然两极化,是西方哲学犯了两极化的谬误。相反,中国的宇宙观则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对立关系不要把它绝对化,要相对性地对待对立关系。老子认为相对关系是变化的,会转化的,物极必反。反对绝对主义,唯我主义,独断主义。要有双向思维,不要单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