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环保微社团为高校环保社团发展破题
2012-04-29
中南大学绿色科技协会的负责人李海鸽有个困扰,虽然这个环保社团办的轰轰烈烈,被评为中南大学明星社团、湖南省优秀社团、海航慈航高校社团奖学金全国第二,团员也从10个人发展到150个人,但她总感觉跑不出“大一积极投入,大二所剩无几,大三大四不知所踪”的怪圈,新成员大多“有环保热情,没环保知识”,社团建了个官方微博,但关注的都是社团成员。李海鸽心气很高,想把这个社团的环保活动水平做上去,但还没有找到办法。
和李海鸽有着同样困扰的,还有全国许多所高校环保社团的负责人。12月13日,30余所高校环保社团的代表齐聚北京,参加中国青年报与伊利集团联合举办的“绿社会 微环保”——伊利·2011大学生环保论坛暨全国高校环保微社团行动。
这次全国高校微环保社团行动搭建的是一个新媒体平台,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微社团行动”基础上,从支持高校环保社团的展示交流开始,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支持高校环保社团发展,让大学环保社团之间牵起了线,大学环保社团和社会牵起了线,大学环保社团和企业牵起了线。用新媒体的方式回答了“李海鸽之问”。
这个行动的达成,背后有几个关键词:伊利式平台公益、绿社会和新媒体。
伊利式平台公益标签:授人以渔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是伊利式平台公益的整体思路。对伊利而言,公益并非仅是金钱的帮扶,也不在于数目的多少,而更多的是要提供受助者一个可以追求梦想的平台,实现“造血式”公益。
绿社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事实上,作为一直在绿色、环保方面不断发力的伊利集团,在绿色产业链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早在世博会期间就率先利用新媒体开通了绿色公益微博——“绿社会”。
“绿社会” 是首个由企业发起建立、号召更多人参与环保、共创生活之美的“绿色家园”微平台。它以“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为主题,以倡导“绿色、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为核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开通以来,绿社会发起过“发现世博之绿”、“改变从今天开始”、“停纸八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备受推崇,在网上凝聚了一批“绿粉”。
平台式公益加上绿色理念,当伊利遇到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己任的中国青年报社时,两家发起全国高校微环保社团行动水到渠成。
新媒体放大公益平台的磁石效应
企业做公益,力量再大也有极限,而当这个企业搭起了平台,通过磁石效应吸引全社会的参与时,公益的力量就突破了极限。伊利的公益理念,就是创造超越伊利自身力量的磁石效应,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广大青年参与其中。这次全国高校微环保社团行动,就是典型的一次。
目前国内注册的大学生环保社团有人说可能超过2800个。常年以来,由于缺乏一个统一交流、活动的平台,各高校环保社团之间联动较少;由于普遍缺乏与企业、专业机构等社会资源沟通、合作的机会,活动面和活动层次也往往参差不齐。而自从全国高校环保微社团行动筹备一个月以来,已得到超过百所高校环保社团的响应、入驻官网,影响学生已逾万。
河北大学绿协的郭雪芳同学也说出了自己的另一个担心:微博平台会产生距离感,微博用惯了,会不会使社团间的线下交流变少呢?
对此,全国高校微环保社团行动主办方表示,在启动仪式后的后续活动中,会有各种活动,比如高校环保精英与专家互动、环保社团互访、通过微博平台倡议、组织公益环保活动、参观伊利等企业的绿色产业链等等。平台搭起来了,全国大学生社团形成了合力,这些都会实现。聚沙成塔,这就是磁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