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书中楚越文化特征刍议

2012-04-29王丽滨曹晨光

华夏文化 2012年3期
关键词:女书江永菱形

王丽滨 曹晨光

中华文化是多元的,北有“中原文化”,南有“楚越文化”,互长互消,一如太极之阴阳两极。在楚越文化影响下创造出的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的性别文字,堪称是“中国文字史上的奇葩”。

“女书”又被称为“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也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表音文字。它起源和流传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所以又叫“江永女书”。女书的使用者主要是妇女。“女书”是人类文字史上一个奇迹,主要表现在:1.造型奇:不是方块字。左低右高呈“多”字的菱形形态。2.结构奇:没有绝对的横竖与提、勾、折。3.笔画奇:文字多用点和弧线组成。4.书写奇,写字时不在桌子上,一般在女人膝盖上写。5.使用奇:书写在宣纸、扇面、布帕上,广泛用于出嫁、结拜姊妹、祭祀和悼念等。6.形式奇:多为七言诗,少数为五言诗,很多作品是用来吟诵的,有很强的韵律感。7.命运奇:人死书亡,作品随之作为殉葬品埋掉或烧掉。本文试图通过女书考察中原文化与楚越文化的异同。

一、儒家中庸思想影响下的汉字方正字形与楚越文化影响下的女书不对称字形

罗家伦说:“中国的气候是温带性的,它的文化始自黄河大平原,然后至于长江流域。温带的气候,没有酷热严寒,因此养成趋向中和的民族性,中和的思想便容易发达。”(《历史的先见》)他所指的应该是北方中原文化的精髓。受儒家文化“中庸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字块方方正正,以表意文字为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从女书产生的地理环境看,江永一带“地狭民贫”,人民祖祖辈辈感受到的气候恶劣,变化无常,造就了楚越文化中不屈的奋斗精神,他们会对自然进而对自身进行思考,思想活跃开放,做事含蓄委婉。如文学方面,屈原创作的《楚辞》,与北方的《诗经》齐名,成为中国文学两大源流。楚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最大差异就是它不追求工整对称,规规矩矩,而是追求不对称美,求异求变化,特别是表现出对天道无常变化的疑问与反抗精神。女书的造型受到楚文化的影响,不追求对称和工稳,是表音文字。它与汉字不同,字形是长菱形文字,“多”字式体势,左低右高,稍微有些倾斜,字型弯曲细小,形状像蚊状,所以又叫“蚊形字”。女书的长菱形结构风格接近战国时楚国一带的纺织品造型,张正明先生指出楚文化中影响最多的是工艺品中的菱形纹。“这些菱形纹变化多端,或有曲折,或有断续,或相套,或相错,或呈杯形,或与三角形纹、六角形纹、S形纹、z形纹、字纹、工字纹、八字纹、圆圈形纹、塔形纹、弓形纹以及其他不可名状的几何形纹相配,虽奇诡如迷宫,而由菱形统摄,似乎楚人有意要把折线之美表现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江永出土的陶器有夹砂红陶、灰陶,陶器纹饰有菱形纹、文格纹、旋回纹、绳纹等。女书图案中,至今还流传着菱形纹、文格纹、回旋纹。

二、华夏中原文化有正统实用阳刚之美,楚越文化有细腻浪漫阴柔之美

正如北方戏曲高亢直白有阳刚之美,而南戏却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有阴柔之美一样,楚汉文化从日用品到精美文物处处展现出凤飞龙游的高贵气度,“香草美人”绚丽想象的。中原人思想单纯直率,保守自闭,思维善于走直线,笔画有阳刚之美,共有8种笔画:点、横、竖、撇、捺、挑、折、勾。女书共有9种笔画:左斜、右斜、左弧、右弧、圆点、上弧、下弧、短竖、短横。没有提、勾、折与绝对的横竖。书写上擅长运用圆弧形笔划,在出土的很多楚简中笔画也多弧形,女书既有小篆体匀称的特点,又有甲骨文劲挺的姿态。行款式由上到下,从左到右,很多字体都是根据自然界的一些自然景象制造出来的。女书的插图一般是以意写形,想象力丰富,艺术的形象一般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意嫁接移植。女书中的“八角花”图案原型与中国古代楚汉时期的“八卦镜”造型一脉相承。女书图案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其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历史悠久,复杂多变,深受楚汉文化浪漫主义色彩的影响。

因为江永有“结拜姊妹”的风俗,又给女书添加了一层悲剧精神,从某种角度上说是“苦情文学”。在江永,女孩从小就被父母订了娃娃亲、给人做童养媳,妇女成天聚集在阁楼里,纺纱织布、做女红等。人的生理肉欲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女人便结拜姊妹,同吃同住,作为一种隐秘文字使用,只有女人能够看懂。“女书”作品的内容大量描述姊妹结交和感情生活,女书大多用来吟诵,极有韵律,作品反反复复唱出女人的苦闷与痛苦。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旧社会的妇女更是处在被压迫、被剥削、被歧视者的最下层。她们在神权、君权、族权、夫权的四重压迫下,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学习呢?她们几乎统统是文盲,连起一个名字的权利都被剥夺,但是她们也是人,并不是牲畜。她们有思想,有感情,能知觉,善辨识。她们也想把这些感情表露出来,把自己的痛苦倾吐出来;但又苦于没有文字的工具,于是就运用自己独特的才识,自己创造文字。宛如一棵被压在大石头下的根苗,曲曲折折,艰苦努力,终于爬了出来,见到了天光,见到了太阳。试想这是多么坚韧不拔的精神,多么伟大的毅力,能不让人们,特别是我们男子汉们敬佩到五体投地吗?这难道不能够惊天地泣鬼神吗?”(《中国女书集成序》)

如果说传统汉字是大写的男人阳刚之气,所传递的则是正统的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汉文字基本上成为男人的工具,是“男字”;而女书传递的都是女儿家的小情调,将楚汉文化中阴柔之美发挥到极致,甚至可以看成为一种美术字。它是妇女间专用符号,是“女字”,由母亲教给女儿,传女不传男,代代相传,隐密性也就注定了它的流传不广,乃至几近失传。

三、华夏中原文化注重孝文化。楚越文化注重巫文化

从文字渊源来看,原始汉字在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出现,“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鲁迅《门外文谈》)。进入阶级社会后,在汉字由原始文字发展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过程里,起主要作用的大概就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巫、史一类人了。中原文化和楚越文化都有祭祀文化,但儒家注重的是孝文化,楚越文化注重的是巫文化。最初的儒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然而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对于中原人祭祀文化要求的是“敬天法祖”,通过祭祀活动缅怀先祖,对自己行事为人要求更为严格,成为一种孝文化,看重人事多于鬼神。与之不同的是,“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屈宋辞赋的重要特征,是受道家影响而信奉鬼神巫术。楚人信巫好鬼的习俗、神秘诡异的艺术、奇幻瑰丽的楚辞文学和自然无为的道家精神,都是楚文化的特色,《人物龙凤图》是丧葬中使用的“魂幡”,传说龙凤能引导灵魂升天。

中南民族大学谢志民教授认为:“女书起源于甲骨文”,而中国文字时代最早的是与占卜有关的甲骨文,他们大概都出于当时的巫、史之手。女书深受楚汉文化影响,文字起源大概出于巫术或是记事,初始阶段应为古代百越人创造,有越风越俗的特点,借用奇异的事物托生,慢慢地也就形成了各种与大自然万物相关的图腾崇拜。女书字符中以鸟形为象形造字基础,与楚越一带的鸟虫书有精神上的继承贯通。从内容看,女子宗教祭祀,求神保佑自己嫁个如意夫君,诉说苦情。女书文本中有很多关于求签问卦、祭神送鬼的描写。婆王祭祀文化在江永县广为流行,每年农历五月初十,许多妇女带着写有女书的手帕、纸扇到婆王庙前读纸读扇,高歌赞颂婆王娘娘,读后将女书纸和女书扇等奉献到神龛前当祭品焚烧,形成江永本地独有的女书祭祀文化。《尔雅》:“鬼之言归也。”“人死书焚”是女书的一大特点。女主人去世后,女书作品作为殉葬品焚化或掩埋,以便她能把自己的女书作品带到“阴间”,只有寥寥少数作为纪念品珍藏保留。

江永县有瑶、汉、苗、壮、侗等17个民族,瑶汉杂居,既有楚汉文化的影响,又有浓厚的中原文化传统,还杂糅了瑶侗文化的遗风。这里既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和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又有母系氏族的女性管理家财的习气;既有三从四德的传统观念,又有不落夫家的婚俗。所以,女书在发展变化中,也是一种开放式的多元文化的包容汇合。

从女书的外形、结构、笔画、书写和使用及最后的命运,我们能感受到女书深受楚汉文化的影响,又吸取利用汉字和吸纳多元文化,形成奇特的性别文字,成为独特的文化化石。

作者:山西省晋中市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邮编030600

猜你喜欢

女书江永菱形
例外之外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女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书习俗
歌册,独特的“女书”
守得云开望月圆
女书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江永香柚优质高效栽培与管理(5)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