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勤奋的画家
2012-04-29
青年画家周金山多少年来封屋励志,手摹心追,以格物致知的精神,直溯宋人书画,每每九朽一罢,不倦不弃,而独有心得,画稿渐多,艺境亦丰,笔挥墨染,意象自成。而知性遂高,意趣既浓。所作大山,磅礴起伏,流动翻飞,高岳云起,沧海壑归。周金山对于北派山水的李成、范宽诸先贤的图式感染,理解愈深,韵律渐识,自是: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周金山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以后,多年来坚持艺术创作游走江河之间,在所遇名山大川中,升华着个人心境。渐渐地所见丰满,所竟勤勉,目喜山水,意好高古。其山水作品亦渐渐呈现出豪迈大气、欣然自得的意境。这种将大山大水演化为个人心境的机缘,也使观者在云气与山溪之中倘徉,在危石与古亭之间流连。画中常常见高土观云,渔父泛舟,其草木葱荣中层林铺陈,水伴云动,山随路转,在浓淡干湿中展示出一点一划的笔墨精妙。于是神与古游,意趋前贤。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有我之境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是为绝论。中国文化讲“大智若愚”的一种精神思想,大智具有无形无色无声无踪的特征,如万斛泉源、随时涌出。因此画家的才能除了表现在山水的创作过程中,也更多地表现在处世识人,调察事物的能力上,征尘万里,读书万卷,所谓“功夫在诗外”,更是一种人生的积极修养。
因此,对于一个中国山水画家来说,其作品的经典往往是通过“造境”来体现出的。这种山水风格的特征,更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展示。画家在自己的山水世界中,寻找着一种心灵的寄托,而不是机械照搬生活的原型素材。千万里的追寻,正是创造出适应于自我的题材与手法,以及渐积渐深的审美趣味。因而山水画的“造境”便是在写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作规律,它充分体现了经典的意义,并于诗、书、画、印等方面的努力,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山水绘画的造境正是个人生命的沿伸,通过实境、妙境、神境、禅境、空境、虚境,将境与界的联用,拓展着山水的地域概念,在不屈不挠的创作中,反映出鲜活的生命观念和深邃的宇宙意识。“古道西风瘦马,杏花春雨江南”,正是一种艺术的造景,是把许多不同的景致罗织到一起,形成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诗意,这种境界是独立的,是造境产生的新的画境。
周金山在假日里多寻幽探胜,吟咏唱和,秦岭大山的苍茫,给予画家无穷的启迪。以其在山水的实境中寻找着意象对应,表现着易老庄禅的学术精神。周金山的勤奋努力,不断地获得中国山水意识的觉悟,并渐渐演变成个人山水画的表达方式。因而,周金山的山水作品,能够在变化中求法度,以气致意:在布局中求庄严,以意御笔。其刻苦奋进,力追古贤,一方面有着“闲居理气,拂觞呜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聚,独应无人之野”(宗炳语)的对应,也有“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语)的张扬,而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于海”(刘勰语)的感悟中,便演绎为山水文化赋予人类生命的永久关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宋人的书画对周金山的影响是深刻的,在山水绘画中,寻找着生命意义的传达,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书写的抒怀中,收获着不同层次的精神硕果。好雨适时,来日方长。
周金山,字乐鹰,号馨艺斋主,生于1964年,自幼研习国画,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主攻传统山水,兼攻人物、花鸟,国家一级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天坛书画院副院长,山东当代美术研究院客座教授。
笔墨功底深厚,作品含而不露,意趣深远。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获奖,其中作品《岁月悠悠》获中国美协1 999年届书画展铜奖,《雨过飞泉鸣》获2003年全国美展银奖,曾出版《周金山画集》,《周金山作品集》,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好评,并被授予中国翰墨艺术名家称号。
其作品入编《中国美术选集》、《中国国画家作品选集》、《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家作品集》等多部专著;作品曾出展韩国、日本。2008年在杭州成功举办了《沙更世·周金山书画联展》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2010年2月在四川举办《感恩奋进——周金山作品邀请展》。艺术报国,曾向家乡捐赠数十万元,作品曾收藏于毛主席纪念堂、八大山人纪念馆等多家美术馆、纪念馆;均对其作品均有收藏;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多家媒体进行过专题报道。
艺术心语:崇高的思想品格,丰富的生活阅历,广博的湛的文化修养,精艺术技巧,强健的精神体魄,是永远的基本功。从生活中寻找、发现、提炼,创造美的作品,不断地为社会贡献出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是艺术家一生的追求。今后也将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努力创造出辉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