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 春潮来袭
2012-04-29尚晓娟
尚晓娟
古籍收藏界历来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
在拍卖市场上,元代以前的书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
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形成了宋元明清金字塔效应。
2011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一套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以900万元起拍,经过近70次激烈竞价,加上佣金,最终以4830万元的天价成交,一举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
一套距今600多年的古籍卖到几千万,其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彰显令人唏嘘。业内人士介绍,在艺术品收藏行列中,古籍善本的收藏是要求文化层次的,古籍善本收藏的市场也相对明晰。目前,从群体参与、资金投入、市场行情等多方面来看,古籍收藏已形成相当稳健的发展态势。
市场培育厚积薄发
《投资与理财》记者了解到,中国拍卖市场17年的历史也是古籍善本拍卖17年的历史,自中国有拍卖开始,古籍善本就参与其中。然而多年来,收藏价值极高的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并不是很吃香,价格上涨非常缓慢。
古籍善本的春天是随着本轮收藏牛市一同到来的。自2009年春拍,古籍善本突然强势发力,拍卖市场一下子火了起来。2009年,北京泰和嘉成春拍中,一套明代内府彩绘抄本的《春秋五霸七雄通俗演义列国志传》估价300万元,最终以655万元成交;保利秋拍中,一部宋沈枢辑《通鉴总类二十卷》以78.4万元成交;中国书店秋拍中,一部由清末翁门六子之一的文廷式所抄的《元朝秘史》抄本,又以101.92万元的高价成交。
到了2010年,单个拍品更是大放异彩,不仅拍卖专场增多,且成交金额也明显提高。以中国嘉德为例,在2001年春拍时,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不过280万元,而在2010年春拍中,古籍菩本专场总成交额却高达4579万元,到了2011年春拍专场总成交额则达到了7816万元。此外,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古籍善本专场成交额3050万元,2011年春拍达到4386万元;北京翰海古籍善本专场2010年时成交额为1108万元,到了2011年则达到2051万元。
由此看来,古籍菩本收藏已经迎来大爆发,虽然在2011年下半年成交额有所回落,但业内人士依然乐观,认为市场爆发之后总会出现调整,但从长期来看,就其文物价值与稀缺性而言,古籍善本的价格只会稳定上升。
宋元明清呈金字塔效应
说了半天,何谓“古籍”?收藏界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而对于“善本”,清末张之洞的解释再精确不过:一日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日精本,精校、精注;三日旧本,旧刻、旧抄。善本分为刻本和写本两大类,刻本包括历代用雕版或活字印刷的,主要为木刻版的书籍,而写本又包括了稿本和抄本等几种。
浸淫市场多年的上海藏家胡谓明告诉记者,市场上宋元刻本已十分罕见,明清刻本及以后的石印本等渐渐占据主体地位。
在古籍收藏界,历来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早在2003年,被称为存世孤本的南宋《锦绣万花谷》就拍出2310万元的天价。如今,宋版本涨势更是惊人,品相好的宋版书每页大约在3-5万元之间。而元版书由于存世量相当稀少,与宋版书不相上下。宋元版本凤毛麟角,一般市场很难见到其踪影,所以,明清版本成为收藏的主体。
如今拍卖会上,元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形成了宋元明清金字塔效应,年代越久越值钱。
从明清版本登堂入室
据了解,市场上明初版价格要远低于宋版,因流传数量不多,售价又比清版书昂贵,所以,明初版的升值潜力不容小觑。胡谓明向记者介绍,2006年时,一套明版书也就一二十万元,而到2011年,同样版本的价格翻了六七倍,甚至到了上百万元。
胡谓明认为,存量大、价值低的清版书是介入古籍收藏的最好选择。他本人是从清版书着手开始收藏的。原来,胡谓明祖上是中医世家,到了他这一代,医术已失传,倒是有几箱线装医书传下来,其中一套顺治十四年版的《本草纲目》被胡先生视为珍宝。上世纪50年代,国家提倡公藏,胡谓明的父亲将一部分医书卖给了上海图书馆,只留下了《本草纲目》和几箱清朝古书,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抄走。直到1974年,按照周恩来指示,将一些抄家来的古书退回给本人,这套古书终于重又回到胡家。
说起《本草纲目》版本,胡先生娓娓道来:《本草纲目》初版在李时珍卒后三年刻成,此谓金版;明朝又出现江西本、湖北本、石渠阎本等;清初除太和堂本外,还有衣德堂本,刻于顺治十四年。而胡谓明这套《本草纲目》正是衣德堂藏版,是公认除金陵本、江西本、石渠阁本之外的最善本,市场价早已涨到数万元。
胡谓明提醒投资者,初涉古籍善本领域,不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明末清初甚至民国印本都可以作为登堂入室的尝试。如清道光《康熙字典》现在不过三四千元,民初的《黄帝内经》也就1000元左右。由于古籍货源稀少、藏家惜售、书店囤货、地下资源极少,古籍善本还将持续发力。
链接
去哪里淘古籍善本
拍卖市场。拍卖市场是今天的主体。第一场拍卖会是中国嘉德公司举办的。至今形成了北京与上海两个阵营,北京有嘉德、保利、中国书店、翰海等拍卖行,上海有嘉泰和朵云轩,其它还有一些常规的小型拍卖。
古籍书店。1951年国家开始公私合营,各地的古籍书店大量合并。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城市基本上保留一家。北京260多家旧书店合并成一家,书源变得很集中。上世纪80年代以前,购书一个主渠道就是书店,比如北京的中国书店、上海的博古斋、天津的古籍书店等。
网络交易。网络交易涉及到诚信问,古籍善本价格很高,在网络交易上不是主体。虽然有网络交易,比如像孔夫子网,大部分的交易是普通古籍,善本比较少。
私家收购。中国历代公藏和私藏并存。大多数藏书家都是经过几代或者一代就转换了。一旦转换出来,市场就可以购买。但是,这一渠道到现在比较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