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清远:一封信穿越一段时空

2012-04-29徐驰

农家书屋 2012年3期
关键词:朱家角邮政局明信片

徐驰

朱家角大清邮局遗址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清朝邮局遗址,它是朱家角的标志,印证着古镇邮驿的百年沧桑。那么大清邮局对中国近代邮驿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我们为此采访了朱家角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马清远老师。

记者:大清邮局究竟有多久的历史?

马清远:通常我们会把1903年朱家角邮寄代办所的建立算作大清邮局历史的开始。其实,早在1875年的时候,朱家角就出现了私人的邮局机构,叫“协源明信局”。因为当时朱家角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民间需要这种机构,办理的也都是与邮政局相同的业务,信函递送及物品等等。据我了解,后来的朱家角邮政分所就设在协源明信局内,直到1908年民信局停办,大清邮局继续在原址经营。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讲,大清邮局已经有了127年的历史。

记者:大清邮局遗址有什么重要意义?

马清远:现在的大清邮局遗址,可以说是目前上海郊县唯一保存完好的大清邮政机构。从上海大清邮政局成立至宣统三年,大清邮局在本地和郊县共建了13个分所,30个邮政局。一百多年的沧桑巨变,许多大清邮局早已烟消云散,能完整保存至今的实在凤毛麟角,朱家角大清邮局有很重要的考古意义。

记者:大清邮局在整个中国近代邮驿历史中占怎样的地位?

马清远:可以说,朱家角大清邮局的变迁如同一段微型的中国近代邮驿历史。我们知道,近代中国邮政是由英国人赫德在1878年主持开办的。而那时候,朱家角已经有了明信局,从那时起,朱家角的大清邮局就几乎与中国近代邮驿同步,包括最早的水陆送信,到后来配备的自行车以及统一的制服等等。更难得的是,大清邮局虽然几经搬迁,至今还在营业,是一段不间断的历史。我们现在的邮戳还保留着“大清邮局”的字样,外面那个原先的邮筒编号071,是全国的第71个,足以见它的地位。

记者:现在的大清邮局遗址,作为一个新开放的景点,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马清远:我们在保留其寄信,寄明信片功能的同时,还像当年一样,推出了代写家书的项目,只要10块钱就可以代写一封原汁原味的近代家书。另外,还有一个活动叫“寄给未来的明信片”,我们帮游客把明信片在未来的指定时间寄出,收到的却是盖着百年前邮戳的明信片,特别好玩,仿佛一封信带你穿越了一段时空。

背景链接

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1896年3月20日),清朝光绪皇帝正式批准开办国家邮政,次年便成立了上海大清邮政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上海大清邮政局在上海设立了13个代办分局,其中就包括朱家角邮寄代办所,也就是如今的“大清邮局”遗址。宣统三年(1911年3月18日),朱家角代办所正式更名为朱家角分局,首次在门首镌刻上了“朱家角邮局”字样。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上海大清邮政转为中华邮政,大清朱家角邮局也就中华邮局的名义继续营业。直到1956年,才搬至放生桥附近。

如今的大清邮局遗址,依旧位于朱家角西南边的西湖街35号,这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占地约百平方米。楼房前有古街,背依河流,后门依旧保留了一个河埠水运码头,情形与当初无异。临街是两块蓝色垂布,门首上方从右往左书写“朱家角邮局”字样,工整端庄。大门右边还竖立着一个下蟠巨龙的复古邮筒,惹人注目。

邮局里面同样按当时模样恢复,一角楼设有营业柜台,前方放置了一张八仙桌,上置笔墨,可代写书信。二楼则作为展列厅,陈列着古代邮驿的相关展品。

猜你喜欢

朱家角邮政局明信片
制作明信片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古镇旅游游客体验探索
灯火朱家角(油画)
明信片
陌生人的信任
浅析青浦区朱家角居住区设计管理中问题和对策解析
新西兰邮政“送外卖”求生存
神奇的明信片
第一次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