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重构

2012-04-29马艳红万敏

考试周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通识英语课程大学

马艳红 万敏

摘要: 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存在费时低效的弊病,亟待改革。通识教育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对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以通识教育为模式的课程综合化改革。本文结合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实际,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模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精读课程通识教育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分级教学的设想反映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也是各校多年来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有利于科学地组织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引入通识教育理念,将重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目标,围绕这个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将产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系列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大学英语精读课(或大学英语综合课)是全国高等院校中规模最大的一门课程,也是大学生最重视、费时耗力最多的基础课程,但似乎也是大学生最失望的课程之一。因此,对大学英语精读课进行改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界定

通识教育是由英语“general education”翻译过来的,也有学者将它译成“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和其他许多教育学概念一样,很难给通识教育下个明确的定义。自19世纪初期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首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至今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著作及著名学者对通识教育内涵的表述各不相同,他们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通识教育的概念。

对现有的通识教育内涵的各种表述,我们可以分别从通识教育的性质、目标和内容等三个角度进行梳理。首先,就通识教育的性质而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一起构成高等教育,它特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高等教育;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人、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同义词,其实质是对自由和人文传统的继承。其次,从通识教育的目标看,通识教育关注学生生活、道德、情感、理智的和谐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通识教育的内容所关注的是有关生活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的,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通识教育是科学、人文、艺术全面素质的教育通识教育。

二、传统大学英语精读课程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精读课(或大学英语综合课)是全国高等院校中规模最大的一门课程,也是大学生最重视、费时耗力最多的基础课程,但似乎也是大学生最失望的课程之一。

夏纪梅(2003)对广东重点大学1000多名已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认为自己经过大学两年或三年的英语学习,和入学前相比进步不大的占到55.86%。蔡基刚(2010)对全国10个省市21所大学(分处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江西、山西、湖北、黑龙江,其中“211工程”大学11所,其余均是一般重点本科院校,参加教育部大学英语教改试点的院校有15所)非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进行了课程满意度调查,共发出1260份问卷,调查情况也不容乐观。由此可见,传统的课程设置不但难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在实践中对学生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培养得不到落实。以上情况表明,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必须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从理论依据和实施条件的角度对课程进行整合。既然这么多学生不满意大学英语精读,就有必要对这门课程进行研究,找出对策。

三、通识教育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可行性

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对于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有着重大的意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因素决定了英语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通识教育的内容涉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与文化内涵决定了它是一门非常适宜融入通识教育思想的课程。一方面,大学英语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非常广,通识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几乎都能体现。另一方面,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几乎涉及所有的学生而且课时较多,开设时间较长,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是一件多快好省、事半功倍的举措,也是可行的。

2003年9月国家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育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规定如下: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育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吴鼎民教授(2005)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明确提出了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三套车”的教育理念,把大学英语课程改造成英语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以及通过英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课程。“三套车”理论无疑为建立通识教育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一门拓宽多学科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通识教育课程。因此,在我们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四、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重构

首先,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试图以读写译能力的提高为突破口,读写译主线分课本读写译自主学习—课堂面授重点讲解—文化背景拓展三个步骤。英语课文的学习主要是靠学生自学,老师定期进行单元式的检查和复习。课上主要进行读写译技能方法的讲解。

其次,把英语杂志或者是报刊的文章,例如《英语文摘》引入大学英语精读课堂。进行语篇阅读技巧的分析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背景拓展,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读、写、译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作用重点不在于讲授语言知识,而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通识教育内容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接受英语语言知识以外的各种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在英语课堂中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和科学气息,使课堂不再沉闷、枯燥。

五、结语

新的改革给广大外语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难题,如自我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学历层次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及新的教学模式的引进。但是,这些问题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相信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能够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真正推向成功。通识教育理念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重构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任务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有效转移。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精读课程走向研究.外语研究,2010,(5).

[2]马彦.大学英语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现代大学教育,2009,(4).

[3]彭旭.人文精神与通识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9,(15).

[4]孙海涛,李东,王维.关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9,(7).

[5]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吴鼎民.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江苏高教,2005,(4).

[7]Howard C.Theories of General Education.Macmillan,1992.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课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