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2-04-29柳晓磊

考试周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交流思维

柳晓磊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应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课堂数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到练习题及思考题所选用的素材都应尽可能选择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实例,且具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只有这样的精妙设计,才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再空洞、枯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如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很多老师喜欢用“多米诺骨牌”的例子来讲解。“多米诺骨牌”的事例虽然非常经典,但是学生并非特别熟悉,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未见过想象不出来。若采用学生熟悉的例子,他们就会觉得比较简单,效果也较好。我在讲解该知识时就引导学生想象一个常见的景象:学校停车处整齐摆放着一排自行车,假设每辆自行车间距符合一个条件:若前一辆自行车不小心被撞倒,则后一辆也一定被前一辆自行车撞倒。试想,若第一辆自行车不小心被撞倒,那么其余的自行车会怎样?若撞倒的不是第一辆,而是其余的任一辆,那么这一排自行车全倒吗?造成两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兴奋异常,思维活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讨论,实现了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了对问题的整体认识水平。很多学生很快地悟出了两条:第一,第一辆自行车被撞倒;第二,当前一辆自行车被撞倒时,后一辆自行车也跟着被撞倒。老师借机切入课题:数学家就是根据类似于自行车被撞倒的事例,总结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归纳法。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水到渠成,接着引出数学归纳法的第三步骤。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感到易学,更刺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使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置身于亲切自然的“主角”位置,学得轻松愉快。

二、课堂教学的自主化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就是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人的发展问题,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即“数学教育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立足于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好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课堂教学的情感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所谓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敢于批评争论,让周围环境成为学生灵感的激发场所;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思和观点。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合作者、朋友。学生回答或提出问题时,教师必须用肯定、表扬、探讨等口气给予鼓励。在课堂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教师的热情和鼓励,当好向导,始终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从而真正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促进反省认识的发展。在分享成功的喜悦中,促进了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

四、课堂教学的合作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中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合作与交流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共存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达成共识,达到共享、共进。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建构起问题结论,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然后又通过“学生分组”、“小组合作”、“组织合作”、“师生合作”解决有关问题。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数学知识在合作小组内的共享,有利于将“集体智慧”与别的小组共享,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精神。

五、课堂教学的创新化

创造性思维是数学中最可贵的、层次最高的思维品质,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突破口之一,被认为是开放题的引入,以及大力提倡解法(或算法)和解答多样化。以开放题为载体,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是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思维训练,又要打破教材中所涉及的命题大都是给出条件和结论,让学生判断、推理、证明这一常规模式,设计一些具有不确定性、非唯一结论的问题。如条件不很清晰,不很完备,需要探寻和补充的问题;现实性强,容易调动研究热情的问题。提倡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主动思考的空间,变革传统的“听讲—记忆—练习—小结”这一“灌输—接受”教学模式,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探索新知—理性概括,纳入系统—推导应用,鼓励创新—归纳小结,反思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六、课堂教学的活动化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新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真正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上几点思考,是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薄的认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数学知识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活及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之中,并将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新课程交流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思维跳跳糖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