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院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2012-04-29樊祖荫
Φ鼻埃音乐院校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状况,可以说是重视与衰减并存。各种音乐学术研讨会大多设有传统音乐教育的议题;各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多设置传统音乐研究方向;不少民族地区院校已展开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各类传统音乐专著与教材不断涌现。但作为基础教育的本科阶段,其传统音乐教学课时却普遍减少,学生也不予重视。今后似应重点加强本科阶段的传统音乐学习,同时各院校应展开与传统音乐教育相关的学术活动,营造浓郁的传统音乐教育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情与学习兴趣,把传统音乐教育从技能、音乐理论的学习提升到文化的层面。
σ衾忠帐踉盒 ;传统音乐 ;教育改革
在中国的音乐艺术院校中,“传统音乐教育”一直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它既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相联系,更与当代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之所以现在又重拾这个话题,是因为在其教育现状中存在着令人堪忧的一面。本文针对音乐艺术院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深化音乐教育内容改革的若干设想,以期得到大家进一步的重视和思考。
ヒ弧⑾肿矗褐厥佑胨ゼ醪⒋妫表现为“四进一退”
サ鼻埃音乐艺术院校,包括专业音乐学院、高师与普通高校中的音乐院、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状况,是重视与衰减并存,具体现象可概括为“四进一退”。
ィㄒ唬┧慕
1.以传统音乐教育为议题的学术研讨会不断举行,呼吁越来越强烈
ゾ荼收咚知,从1990年在包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年会提出此课题并写出向领导部门的建议书、以及在1996年于广州番禹举行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进一步提出“母语音乐教育”以来,差不多每届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和音乐教育学会的年会,在议题中均包含有此项内容(包括音乐类“非遗”的教育传承)。所提交的论文数量之多,其他议题难以相及。近年来,有若干次以“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性会议在各地举行,更把这样的研讨活动推向了高潮。上述情况表明,音乐界与音乐教育界对此问题是高度重视的,而且越来越重视。
2.凡硕士、博士授权单位均设置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向
ジ髟盒T谘芯可教育中所设置的研究方向尽管名称不一,如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人类音乐学等,但其研究对象几乎都是中国传统音乐。除此而外,乐律学、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及表演等方向,不少也是以中国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的。这说明,音乐艺术院校在研究生层次是十分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与研究的。
3.民族地区音乐艺术院校大多开展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
ビ捎诶史的、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原因,民族地区音乐艺术院校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方面的工作是不平衡的,但大多数院校在数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等院校,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4.与中国传统音乐有关的专著、教材不断涌现
フ夥矫娴闹作相当丰富,单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概论”、“导论”就有若干本,如王耀华、袁静芳、杜亚雄、杨红等学者所撰写、出版的著作;其他各相关学科的著作也不计其数,如:《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述》(杜亚雄)、《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周青青)、《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教程》(樊祖荫)、《乐种学》(袁静芳)、《民族器乐》(袁静芳)、《中国宗教音乐》(田青)、《中国打击乐》(李民雄)、《中国民间歌舞》(杨民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伍国栋)、《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知识100问》(姚艺君、李月红、桑海波、陈爽、赵晓楠)……①这些专著、教材大多已用于教学,对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ィǘ)一退
サ是,从传统音乐在本科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及课时安排来看,我觉得现在还比不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民间音乐课分成四门,即民歌、戏曲、曲艺、民间器乐。单独开课,每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总共要学两三个学年。上课方式以感性教学为主(如学唱、背唱等),教师多请院团的专业演员来担任,课后则有不少兴趣小组(如打击乐小组等)在自发地练习。感觉上,尽管整个校园内以西洋音乐占主导地位,但学习传统音乐还是形成了一定的氛围。现在音乐学院的传统音乐课大多只能上一个学年,更有甚者,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中国传统音乐”或“民族民间音乐”课(含民歌、戏曲、说唱与民族器乐)则只上一个学期,其教学方法也多改成以理论讲授为主。除了音乐学系作为专业课或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得到重视之外,其他系科对学习传统音乐没能形成一定的氛围,不少学生只是图个学分了事。我举一个亲历的例子:
ソ两年,我应邀到一所学院兼任多声部民歌的选修课,报名人数不少,为了凑我的时间,学院破例安排紧缩课时的办法,一个学期集中讲两个单元(等于是讲座课)。为上好这门课,我精心准备,除了插入民俗、故事以提高学生们听课的兴趣之外,在音乐分析中尽可能地与他们的专业相联系,还专门做了PPT,录制了音像,第一年还行,来听课的有音乐学、作曲、教育等系的同学,人数与报名的差不多;第二年,换了一批学生,有管弦、钢琴、指挥、声乐的,课前来签到的也有30多人,但上课时却只有不到10人,几分钟后,陆续抽签,只剩四五个人了,下课前五分钟,又渐渐有学生进来,问他们快下课了还来干什么?有的说要签到,有的说教务处老师要检查。原来,课前、课后的签到、检查,是学校为维持学生上课率的一个措施,学生则为拿到学分也创造了应付的办法。我不是个善于应付的人,所以这学年他们还要请我去上课时,我只好婉拒了。
フ庵皇且凰学校一门选修课的情况,不能以一概全。但对中国传统音乐不予重视、甚至有所倒退的现象,恐怕不只存在于一两所学校中的一两个专业。最近,在一次传统音乐研讨会上,听到一所音乐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的发言,让我深感震惊,他说:“课时少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还在于学生们不愿意去上。我们学院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缺课、缺考而拿不到毕业证书,其中,缺课最多者即是《中国传统音乐》这门课。”
ザ、认识与思考
ピ斐烧庵窒窒蟮脑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又有主观的、客观的原因。有关历史的原因,过去已有不少文章进行过详尽分析,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仅就现实方面的原因谈点个人的看法。从问题的提出到现在已过去了这么多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决,之所以如此,我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大家对问题本身的认识不尽一致。这里所说的“大家”,既包含学校和师生,也包含领导部门。多年来,我有一个问题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中国的音乐院校学习具有母语性质的中国传统音乐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如同人们学习语言,尽管长大了也要学习一两门外国语,但如果不会母语,那你怎么生活、怎么生存呢?那为什么在中国的音乐院校中学生可以不学中国传统音乐而能心安理得呢?各级领导在对待课程、课时的安排上,对不同的课程均有着严格而明确的要求,是动不得的,而唯独能挤的,就是“中国传统音乐”了:从四个学年、两个学年、一个学年到一个学期,一路砍下来,所剩无几。也许有一天,某位领导头脑一热,决定不要这门课了也未可知。这不是没有可能。我就见过一所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系连一节中国传统音乐的课都没有的全系教学课程总表!当有人对这种课程安排表示质疑时,那位系主任还振振有词地说:“为了突出教育系的特点,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要安排其他许多课程。”听起来很荒诞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然而大家又感到无奈。怎么办呢?无非是两条:一是继续深入研讨,以期进一步统一认识;二是行动,不能永远停留在讨论之中,总要采取适当的行动。音乐教育界多位人士(如杜亚雄、管建华等等)已介绍了外国音乐教育改革的不少经验,其中对北非突尼斯的介绍尤多,突尼斯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全盘西化到以民族传统音乐为主的全国大、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其做法是由教育部牵头,自上而下地予以推行,现在他们的学校音乐教育就是以自己民族的传统音乐(从音体系到具体作品)作为音乐学习的主要对象,同时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也进行配套的改革(譬如,为适应音乐律制,视唱练耳等课中不用钢琴而改用民族乐器等),效果甚好。在“高等音乐学院也开设有关西欧音乐的课程,但是教学的立足点是深深扎根在突尼斯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管建华著:《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教育》,南京师大出版社)我们能否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呢?
コ先唬音乐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中,只能汲取他国改革的精神和经验,根据我们的国情,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下面想到的两条措施,是在不触动现行体制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供大家参考。
ィㄒ唬┲氐慵忧勘究平锥蔚拇统音乐学习
ヒ衾衷盒J且员究莆基础的。加强本科阶段的传统音乐学习,应当成为音乐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ゴ笱У幕本功能有两个,一是传承文化,二是创造文化。要以文化育人,并促进社会进步。传承文化,是指传承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包括外国的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音乐院校在传承外国、特别是欧洲的专业音乐文化上,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为开创我国新音乐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多种原因,我们的音乐院校在传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上,却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影响所及,延续至今。
ヒ改变现状,应从加强本科的传统音乐教育入手。当下即可以做的,一是将传统音乐课程的授课时间恢复两个学年(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正在实行),上课方式将感性教学与理论讲授并重,为加强感性认识,要制定一定数量的必唱、必会曲目;二是所有专业都要学习一种民族乐器,这一点,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早就实行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呢?三是增加选修课的传统音乐课程,以弥补必修课时的不足。与此同时,应对学生加强学习传统音乐意义的教育与宣传,破除学习无用论,增进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其实,学生的表现恰恰反映了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一直在想,“谭盾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中国的传统音乐,他们所创作的每一部成功的音乐作品,从观念到素材,都离不开中国的传统音乐及其文化。当然,他们的中国传统音乐知识除了当时学校所开设的有关课程及深入生活做田野调查所得之外,自身的成长过程也起到很大作用,他们中的不少人在进音乐学院之前就有在京剧团等院团工作过的经历,进到音乐学院之后,又十分重视和关心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音乐)。中国音乐家,要想在世界上站住脚跟,离开了中国传统音乐及其文化,根本是不可能的。
ィǘ)把传统音乐教育从技能、音乐理论的学习提升到文化的层面
ピ谝衾衷盒V薪行传统音乐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广泛开展与传统音乐相关的学术活动,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并将课堂教学与文化活动相结合,把传统音乐教育从技能、音乐理论的学习提升到文化的层面。
ソ年来,中国音乐学院为推动本院与全国各地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与教学,持续举行了“两会一节”的活动,即“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教学研讨会”、“区域音乐研究与传统音乐教学研讨会”和“北京传统音乐节”,产生了广泛影响。前两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邀请了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参加,情况大家已比较了解,下面介绍北京传统音乐节的情况。
ァ氨本┐统音乐节”旨在打造北京音乐文化精品项目,搭建国际传统音乐文化交流平台;集中展示北京、中国及世界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研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及全球范围内传统音乐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对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的师资、文化工作者及文化干部进行传习和培训;实践中国音乐学院建立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和“立足北京,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方针,宣传中国音乐学院传统音乐办学特色,使中国音乐学院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传统音乐的“集散地”。
ヒ源统命名的音乐节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尚属首次,它“立足传统,创造未来”的口号,彰显了“北京传统音乐节”将成为北京市别具一格的,集学术性、观赏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音乐文化活动的特性。“北京传统音乐节”将与“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一样成为每年进行的一次集展示演出、学术交流、大师培训为一体的文化活动。活动涉及海内外专业团体,参加人员包括专家和学者、民间艺人和民间团体、大中小学师生、地方文化馆站人员和社区群众,活动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
ヒ衾纸谟杀本┦薪涛主办,中国音乐学院组织承办。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2009年北京传统音乐节自10月11日至10月17日,为期一周,举办了10 场传统音乐系列展演、7场传统音乐高端论坛及6场传统音乐大师培训班。 展演的内容为:“北京音乐八百年”、“少数民族音乐专场”、“区域音乐专场”、“诗词吟诵”(中国、日本、韩国)、“雅乐物语”、“奥地利传统音乐”以及“北京民俗音乐狂欢”。
2010年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暨第2届北京传统音乐节于8月末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开幕式上演《来自唐朝的声音》,闭幕式上演《丝绸之路音乐》,音乐节期间,有来自中国各地以及世界30多个国家的各种传统音乐节目得到展演,真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2011年9月16日至19日第三届北京传统音乐节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这届音乐节的主题为“戏曲音乐的流变与再创造”,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音乐学会联合承办,是建国以来戏曲界与音乐界的首次携手。 集中展演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个戏曲剧种,包括京剧、评剧、越剧、昆曲、河北梆子、豫剧、晋剧、北路梆子、梨园戏、高甲戏与木偶、黄梅戏、楚剧、汉剧、秦腔、云南花灯戏、湘剧、婺剧、粤剧、柳子戏、川剧等。演员以老中青三代搭配、中青年为主;表演形式有清唱、彩唱、折子戏等;众多的梨园名角登台献艺。与此同时,还举办了三场音乐界与戏曲界高端论坛,就戏曲的流变、再创造,戏曲与音乐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ソ衲10月将举办第四届北京传统音乐节。活动周期达三周,内容十分丰富,主题音乐会是“大河颂”,将中国的、世界的主要大河流域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展示。如果说,前三届传统音乐节的主题主要体现为北京的“北京”、中国的“北京”的话,那么,第四届将办成的世界的“北京”。这一届还将呈现两个特点:其一,将与我院的“艺术实践周”活动合并进行,让我院师生全程参与,同时还要深入其他学校与社区;其二,将有更多的政府部门、学校、社区参加,办成一个有更广泛的群众参与的真正意义上的“节”。
ゾ侔臁氨本┐统音乐节”是为了深刻反思近百年来学校音乐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音乐。音乐节使传统音乐走到群众中来,和群众有了较好的互动,传统音乐也只有在普通民众中广泛传播才能使其得到真正的保护。保护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走近传统,走进传统”,而最有实效、最有可能实现保护传统音乐的就是教育。音乐节期间,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走进大师培训班,面对面传授各类传统音乐艺术,使大家受到生动的传统音乐教育。总之,通过音乐节,营造了浓郁的传统音乐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将传统音乐教育从技能、音乐理论的学习提升到了文化层面,而这也正是举办“北京传统音乐节”的主旨所在。
ソ传统音乐教育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的做法很多,这要依据各个学校的条件而定。上面介绍的中国音乐学院的一些做法,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
ピ鹑伪嗉:陈达波
ぷ⑹:
あ僬饫锼提的著作,仅为说明相关著述之丰而列举了笔者藏书之一部分,未能作全面的了解和系统的罗列;同时,为节省篇幅,也未能注明出版单位等项目,请读者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