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开游牧文明的废墟

2012-04-29陈永志

中国文化遗产 2012年3期
关键词:宫城城址大安

陈永志

作为遗址的元上都

元上都遗址分为城址与墓葬区两大部分。其中城址由宫城、皇城、外城和关厢四大部分组成。宫城呈长方形,东西宽570米,南北长620米,主墙体用黄土版筑而成,外侧以石条为地基,以青砖包砌,现存城墙高约5米。宫城内的主要建筑大安阁、穆清阁、水晶殿、香殿、宣文阁、仁春阁等建筑遗迹清晰可辨。皇城呈正方形,每边长1400米,城墙用黄土版筑,表面用石块包砌,墙体残高约6米,建有高大的角楼。乾元寺、大龙光华严寺、孔庙和道观等宗教建筑分布其中。外城为正方形,每墙皆长2220米。城墙用黄土版筑,现存高约5米。外城北部是皇家园林,称为“北苑”,当时这里有“高榆矮柳,金莲紫菊”,是皇家豢养珍禽异兽、培植奇花异草和举行小型射猎活动场所,著名的“棕毛殿”就建在这里,也是举行大型宴会“诈马宴”的所在。西部是“西苑”,内有忽必烈汗所建的行宫,是皇帝的避暑地区。

元上都现存有13个城门。其中宫城分别为东、西、南“丁”字三街相对的东华门、西华门和御天门,元诗:“东华、西华南御天,三门相对腻池连”即指的是这三个城门。皇城南门为明德门,北门为复仁门,皇城六座城门均建有瓮城,在皇城和宫城墙体外侧,建有护城河环绕。

上都城的东、西、南、北都设有关厢区。关厢内建筑分为粮仓,大型院落,小型民居和临街店铺等几大类,建筑布局整齐划一。在西关发现的东西向主干街道两侧,有成排的临街店铺遗迹,此类建筑均连有后院及成排的住房,应是元上都的商业区。东关因靠近皇城,地势空旷,遗迹较少,为王公贵族觐见皇帝之处,也是帐幕云集之所。元代有“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帐房乱如云”的诗句,即指的就是元上都东关、西关当时的场景。南关遗址为酒肆、客栈一类的建筑遗存,因靠近滦河,故元诗有“滦水桥边御道西,酒旗闲挂暮檐低”的描述,也有“滦河美酒斗十斤,下马饮酒不计钱”的感叹。北关为屯兵之所。在北关,发现了建筑规模较大的并列的两处整齐划一的建筑遗迹,应是驻军的院落遗址。

在元上都城址西北外侧还保存一处完整的防洪设施,这就是著名的铁幡竿渠,是由郭守敬于大德二年(1298)实地勘查设计的。目前堤身与沟渠仍然保存完好,全长6千米,堤身用褐色粘土夯筑、外用石砌。每当雨季来临,洪水暴发,铁幡竿渠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在元上都城址周边较远的地区还分布有羊群庙祭祀遗址和砧子山、卧牛石、一棵树墓葬区。羊群庙祭祀遗址位于元上都西北3.5公里处,由4处祭祀遗址组成。祭祀遗址均由石围墙、祭台、汉白玉石雕像和建筑基础及供祭遗存组成。汉白玉石雕像雕刻精美,人物端坐于靠背圈椅之上,形象逼真。史载元文宗时,太平王燕铁木儿祭奠先人石橡,“像琢白石,在滦都西北七十里地,日旭泥白。负重台架小室贮之,祭以洒湮,注彻,则以肥脔周身涂之。从祖俗也”(见许有壬《陪右大夫太平王祭先太师石像》《至正集》卷一六),从中可以窥到羊群庙祭祀遗址的具体性质。砧子山墓葬区位于上都城东南的砧子山的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山坡上,共有500余座墓葬,多数都有石砌方形茔墙。卧牛石墓葬区位于元上都西北,墓葬地表均用自然石块叠砌一凸字形墓茔,有砖椁墓、木椁墓和竖穴土坑墓三类。一棵树墓葬区位于元上都古城西北的另一处山坡之上,墓葬地表形制多为石圈状,主要为竖穴土坑墓与木椁墓两类,根据出土遗物与埋葬方式判断,一棵树墓地应为元上都城内部分蒙古人的墓地。

考古调查发掘揭示

真实的元上都

元上都遗址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工作,最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原田淑人一行对元上都进行了考古调查、测绘,其调查报告《上都一蒙古多伦诺尔元代都城址调查》首次把元上都分为内城、外城与外苑城三部分。1973年,内蒙古大学历史系贾州杰、李逸友等学者对元上都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调查与测绘,并发表《元上都调查报告》一文。此次调查将元上都遗址按都城的建制划分为宫城、皇城、外城三大部分,确定了大安阁、穆清阁、华严寺、御天门、明德门、龙岗、御苑、广积仓、万盈仓、铁幡竿渠的具体位置。1990年至2003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元上都明德门遗址、大安阁遗址、皇城东城墙、砧子山墓地、一棵树墓地、卧牛石墓地及羊群庙祭祀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上摸清了元上都遗址重要建筑的基本形制及地下文物的埋藏情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首次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了航空遥感摄影调查,这对于准确地判断元上都遗址遗迹分布与组成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8年至2011年,根据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总体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整地测绘了元上都城址及相关建筑遗迹,并结合测绘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工作,对城址的关厢地带、大龙光华严寺、乾元寺等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同时考古发掘了明德门、御天门、大安阁、穆清阁等重要建筑基址。考古测绘完整地绘制出城址布局、建筑基址的分布、关厢范围、护城河、铁幡杆渠及城址周边山地的全貌。大龙光华严寺、乾元寺是此次考古勘探工作的重点。大龙光华严寺,始建于元宪宗八年(1258年),位于皇城西北角,按八卦属“艮”位。该建筑以中院为主,东西两配院相连,东西宽325米,南北长200米,中部有一35米见方的大型夯土台基,是其主体建筑。遗址内曾出土有佛像残块、龟趺和华严寺六代主持“皇元敕赐大司徒筠轩长老寿公之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乾元寺又称“大乾元寺”,建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位于皇城西北角的“乾”位,在元上都的寺庙建筑中地位最为重要。元朝国号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是建造乾元寺之本意。该建筑主体为前后两院的长方形,南北长265米、东西宽132.5米,中间尚存45米见方的大型夯土台基,曾出土有汉白玉螭首等重要文物。

考古发掘工作主要针对元上都城中轴线分布的重要建筑基址,重点是明德门、御天门、大安阁、穆清阁4处。明德门为皇城的南门,有瓮城,正门道长24米,宽5.7米,残高2.7米,有高达7米的城门楼残迹。瓮城呈正方形,东西63米、南北51米,墙体宽12米,残高7米。瓮城门道长12米,宽3.8米。此次考古发掘完整地揭示出了明德门的具体建筑结构,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明德门为元上都城的前门,与御道相连,也是由上都到大都驿路的起点,非常重要。“明德门千万骑过”、“偶因试马小盘桓,明德门前御道宽”是其真实场景的写照。御天门为宫城的南门,考古发掘清理了西门洞、门跺及部分瓮城,发现瓮城与城墙多次修补的状况,厘清了侧门洞、城墙与瓮城的关系。御天门为皇城南门,文武百官在此听宣侯旨,皇帝政令也多由此发出,是故元诗有“御天门前百官多”、“御天门前闻诏书,驿马如飞到大都”的描写。

大安阁是元上都宫城内最为重要的宫殿建筑,建于宫城正中部,始建于忽必烈与至元三年1266年,根据南朝宋汴梁熙春阁建筑而成,属于楼阁式建筑,据熙春阁具体尺寸:“高二百二十尺,广四十六步”,高度应在70米左右。元朝的皇帝在此登基、临朝、议政、修佛,经常举行国家的重大典礼,有五位皇帝在此登基。马可波罗在此觐见忽必烈皇帝,并记述该宫殿“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工巧之极,技术之佳”。大安阁是元上都代表性的建筑,元代诗文多有赞誉:“大安御阁势口亭,华阙中天壮上京”、“大安阁是广寒官,尺五青天八面风”,由此可见当时大安阁之建筑规模。考古发掘揭示出这里是一方形的夯土台基,边长34米,高1.8米,整体呈“凸”字形,顶部有一晚期的喇嘛庙遗址。此次考古发掘,对大安阁遗址建筑台基的范围进行了确认,同时清理一处附属建筑遗址,出土有大理石龙纹角柱、龙纹柱础、龙纹转、龙纹滴水、瓦当等重要遗物。

穆清阁遗址的考古发掘,完整揭露出西配殿殿址东西两侧与城墙衔接处的基础部分,发现了殿址地基、上下行走的踏道和一处晚期的房址。穆清阁建于至正十三年(1353年),位于宫城最后端,依北墙而建,阙式建筑,与大安阁相对,坐拥皇城,是元上都城内最大的宫殿建筑,史载上有数百间房屋,东西长130米,南北最宽60米。穆清阁主要是元朝皇帝赏景宴飨娱乐的地方,也称“太平楼”,有诗称之为“北阙口绕号穆青,北山迢递绕金城,四时物色图丹壁,翠辇时临号太平”、“复仁门边人寂寂,太平楼上客纷纷”。穆清阁遗存是元上都城址中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元代早期建筑基址,对它的清理发掘,为研究元代早期宫殿基址的建筑形制、规模、结构,对突出展现元上都遗址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上都古城遗址是拥抱着人类巨大文明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其突出价值鲜明。首先,元上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忽必烈以建设元上都为发端,建立元朝,奠定了统一全中国的政治基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三百多年来的政治割据局面,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空前的大统一。其次,元上都是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进行政治、经济往来的枢扭,也是沟通欧亚大陆的跳板,东西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以元上都为中心,元朝与中亚、欧洲的频繁往来,带动了欧亚大陆之间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再次,元上都遗址是蒙古高原南部、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带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地下埋藏文物最为丰富的草原都城遗址,具有重要的科学艺术价值。元上都城墙、瓮城、城门及大型建筑基址基本上保存完好,地表清晰可见街道、房址及宫城遗迹。由于它建在地势开阔的金莲川草原之上,高大的城墙,鳞次栉比的宫殿基址,构成了草原地带深邃悠远、规模宏大的文化景观。由于古城地处草原地带,元末废弃之后未经人为大规模扰动,地下文物埋藏异常丰富。元上都的城市设计理念,科学合理,至今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所以,元上都遗址可以说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结晶体,是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精粹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宫城城址大安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宫城·红色印象》
两城镇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
川中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储集特征研究
山西考古发现最早宫城
金朝修建燕京汴京宫城指挥家辽阳渤海张浩
云南巍山龙于图山城址
由即墨古城想到的 古代城址应如何向公众展示?
辽上京宫城遗址
川中桂花油田大安寨段致密油高产稳产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