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流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2-04-29胡延华
胡延华
摘 要:本文探讨了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基本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简化的流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流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87-02
说明:本课题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分别为GZYB2011035、438)的成果。
近年来,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其中,既有生源质量下滑、科研风气不正等影响,但流程管理的不规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何在流程方面规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近5年进行了宝贵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基本流程
1.1 组队
每个人单独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
但下列情况可以组队,但人数不能超过4人。
(1)不同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共同组队参赛完成了文本成果的。
(2)同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同一公司实习、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在校期间共同组队参赛完成了文本成果的。
组队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字数标准与单人完成的一样。
1.2 选题
指导思想:坚持“六业二位”的“八结合”—— 结合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创业、岗位、职位。
选题机制:学生自选,但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不再给出选题范围,而是由学生自己确定后,与指导老师协商,由指导老师决定题目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应该如何修改,直到最终确定选题。
选题原则。
选题必须符合下列原则。
(1)与专业相关,与毕业顶岗实习相关。
(2)内容具体化,最好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或者结合深圳实际分析,或者是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3)体现工学结合。
选题类型:以专题报告型、社会观察型、案例评述和创新实验型为主,杜绝纯理论型、纯学术性的研究论文。具体形式可以为:产业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企业(部门)调查报告、工作分析报告、岗位分析报告、技术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产品分析报告、管理分析报告、业务分析报告、产品(服务)营销策划等;或是结合专业、课程、项目,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创业计划书、项目营销策划报告、项目融资方案等能够密切联系实际、有些实际价值、真正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性文章。
选题难度:尽量选择选择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开发、社会进步以及自己从事工作的性质等紧密结合的小课题、小问题,既便于掌控,也有利于写得深入。
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在顶岗实习的第1~2周与老师协商确定题目。题目一经教师确认,中途不得以任何理由变更。
1.3 定大纲
除最后一学期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在学生拟订的提纲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完善提纲。
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在顶岗实习的第3周,完成提纲的草拟和修订。大纲一经教师确认,中途不得以任何理由变更。
提纲确定后,由指导老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1.4 指导
在1~5学期就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由教师全程进行跟踪指导。
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教师对其指导的时间是1~15周。
指导途径:面对面集体指导、面对面个别指导、网络指导(组建QQ群集体指导、QQ或MSN交流指导、电子邮件交流指导)、电话指导。
指导内容:题目修改与确定;大纲修改与确定;文献检索与应用;论文调研;论文初稿的修改;定稿与排版;答辩PPT的制作;毕业实习与就业。
1.5 中期检查
就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情况进行中期检查。
1.6 評审
第16周周一,学生应向指导老师提供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整版。指导老师将学生论文汇总后提交专业主任。专业主任在指导教师回避的前提下,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标准,做出能否通过的结论,写出评阅意见并打分。
每个专业在专家评审小组推荐1~2篇优秀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收集优秀毕业论文参评学校展示性优秀毕业论文评比。
1.7 评审意见反馈与修改
专业主任将汇总的评审意见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修改。
1.8 答辩
答辩程序为如下。
(1)答辩人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时间5~8分钟。对于集体项目,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式进行答辩。
①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参加答辩,时间适当延长予以保证,项目组的每个成员得到同样的答辩得分。
②现场指定或抽取项目组的其中一个成员参加答辩,该答辩成绩为项目组每个成员的答辩得分。
(2)答辩委员提问,答辩人答辩,时间5~8分钟。
(3)答辩委员给答辩人打分(百分制)。
(4)答辩小组根据答辩委员的打分给出平均答辩成绩(百分制)。
答辩前应积极创造条件,邀请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或行业专家、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参加。
1.9 答辩见反馈与修改
答辩小组秘书将专家答辩意见汇总,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修改。
1.10 展示
优秀毕业论文通过展示性答辩、论文进专门橱窗展览、学院网站和相关课程网站进行展示。
展示性答辩要制度性地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
2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流程简化
基本流程虽然规范,但较为烦琐。现实执行中,也可以有两种简化流程。
2.1 省略掉中期检查、答辩、答辩见反馈与修改、展示三步,简化为定成员、定选题、定大纲、教师指导、家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六步
(1)省略掉中期检查环节。
中期检查既不切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又会增加大量组织、管理的工作量。
(2)省略掉答辩环节。
之所以省略掉答辩环节,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①根据我国学位相关规定,答辩是针对研究生层次的,专科生不应该答辩。
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获得者没有提出毕业论文要求,只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获得者提出了毕业论文要求。而且硕士学位获得者只需要论文答辩,不一定需要论文评审。
②从多年执行答辩的情况看,效果不理想甚至是差强人意。
高职的毕业论文答辩逐渐沦落为形式。在答辩现场,老师一般只能问最简单的诸如“在什么单位工作”“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等问题,一问到概念哪怕基本概念、论文思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一头雾水。这使教师陷入两难:毕业答辩如果标准过严,大部分学生难以获得毕业资格,而且还得安排时间辅导、答辩;毕业答辩如果标准过于宽松,学生当儿戏,论文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也等同于虚设。但遗憾的是,现实让教师们选择了后者。如近3年,深职院经管学院5000多毕业生中毕业论文一次答辩未通过的仅5人,比例不到千分之一,二次答辩未通过的为0,其把控论文质量的作用已经基本丧失。
(3)省略掉答辩见反馈与修改环节。
因为学生毕业论文已经通过,学生已经没有修改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答辩完毕就已经离校上班,再修改也存在时间上的困难,所以省略掉答辩见反馈与修改环节也完全可以。
(4)省略掉展示环节。
因为在现在的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结合后,一旦优秀的毕业论文网上公示出来,来年会出现大批抄袭者,而且学生反驳抄袭的理由还振振有词:“我们在同一个岗位上,干的工作当然是大同小异啦!”
2.2 省略掉中期检查、答辩、答辩见反馈与修改、专家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展示五步,简化为定成员、定选题、定大纲、教师指导四步
(1)省略掉专家评审环节。
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对于硕士学位获得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聘请1~2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硕士学位论文答辫委员会由3~5人组成。成员中一般应当有外单位的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硕士学位论文答辫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学士学位,也不以毕业论文成绩为前提,毕业设计、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都可以替代毕业论文的成绩;如果有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毕业论文也可以不做,只要能够证明“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就行;即使学士学位要毕业论文,也仅仅是要个成绩,评审、答辩都可以省略。硕士学位的获得者,才既需要专家评阅,又需要答辩。
(2)省略掉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环节。
专家评审的环节已经去掉,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环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3)加强对教师指导的管理。
在最简化的流程中,只剩下“教师指导”这一质量监控环节。如何保证教师指导的质量?可以建立如下的质量监控机制。
①加强主题的把关。
一是选题来源的控制,从来源上要体现“工学结合”—— 来源于企业,来源于项目,来源于现实问题。
二是选题名称要体现出“工学结合”,如XX案例分析、深圳XX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或副标题体现“以深圳XX公司为例”。
②加强内容的把关
一是内容的“工学结合”,要体现出现状、问题、对策三板块,体现出对区域的聚焦研究而非全国的泛泛研究,要有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而非纯粹的文字描述,要至少创新地揭示三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且问题、对策要得到企业指导老师的认同;
二是应用的“工学结合”,要体现出问题、对策或建议能够得到企業指导教师的认可,能够提供给企业或行业参考或借鉴,或能够商业化运营或商业化出售,或直接使社区、社会受益。
③指导过程的把关。
指导教师可以集中指导或分散指导,可以见面指导或通过网络、短信、电话指导,可以召集学生到办公室指导或上门指导,可以建立QQ群遥控指导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进行全程跟踪、持续指导、进行关键点控制。
④质量保证的改革与创新。
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三种督促教师保证学生论文质量的方法。
交叉检验机制:一是通过软件,如果某篇毕业设计(论文)与网络、期刊库上的文章相似度超过40%或发现大段抄袭,直接判为零分,需要推迟一年答辩;二是如果两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有超过40%以上的文字相似,如果排除互相抄袭的嫌疑,直接判为零分,需要推迟一年答辩,如果是一位抄袭另外一位的原创作品,则抄袭者直接判为零分,需要推迟一年答辩。
倒逼机制保证论文质量的方法:给定评审标准,只有要下列情况之一,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判不及格,需要推迟一年毕业。
指导教师兜底负责的方法:答辩完毕,组织专家小组按照评审标准进行质量抽查,发现有学生论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鉴于学生已经毕业,请指导教师负责修改完善,以体现其对指导和把关不严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