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高校科技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

2012-04-29罗静段述明俞宁张微蔡虹

科教导刊 2012年31期
关键词:理工科科技大学生

罗静 段述明 俞宁 张微 蔡虹

摘要目前我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理念亟需更新、教学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未健全等突出问题,结合理工科高校学生特有的技能和修养,探讨了更新创业教育理念,打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完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构建理工科高校科技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科技创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如何实施创业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理工科高校拥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基础,实力雄厚的科研创新团队,完善的硬件设施等综合资源,在应用研究、产品研发、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这为理工科高校开展科技创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就理工科高校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科技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1理工科高校科技创业教育现状和不足

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理工科高校完整的创业教育模式应当是创业素养和技术特长并重。目前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育定位存在误区。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理念需要更新,部分高校存在功利的创业教育观,未将创业教育真正贯穿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在意识层面上,重专业学习,轻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创业意识弱化,创业精神欠缺,创业教育开展范围狭小。创业教育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融合度低,与学科专业未能相互渗透、弥补,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厚。

(2)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理工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缺乏结合学科特点的认证和设计,课程体系不成熟,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专业层面的实践教学与创业课程的整合,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足,成果单薄,缺乏既有科研基础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3)机制尚未健全。指导和促进科技创业教育的制度和灵活、高效的科技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尚未完善,鼓励创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不足,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交流和融合不足,创业教育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缓慢,创业服务不到位。

2理工科高校科技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2.1更新观念,推进创业教育理念清晰定位

传统教育模式造成大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就业需求不够关注,而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理工科高校在加强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应通过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大学生科技创业思想,树立以培养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和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教育观,全面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技能。①

随着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全球化,国内的产品、企业在不断地走出国门,科学技术也在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②理工科高校的创业教育应基于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有效的方法相结合,尽可能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中的精华。

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创业教育必须走出局限于创办企业、第二课堂、企业家速成教育、精英教育等误区。创业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而是寓于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全过程。

目前,创办企业为主导方向的自我聘用的就业模式已经形成,创业教育并不局限于已有岗位自主选择和给定岗位就业,拓展就业指导服务内容与领域、有利于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

科技创业教育需要的良好的创业文化支撑,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创业教育应融入学校的教书育人体系中。在校园内,通过广播,讲座,协会活动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同时,大学生创业也需要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自主创业的艰难与风险,注定大学生的创业历程不会一帆风顺,宽容创业失败,保护大学生的敢为天下先的创业激情。

2.2夯实基础,打造良好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

创业教育贯穿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应将专业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相互融合。

专业教学应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评价方式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科上不能局限于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技能教育。教学方法上,实施案例讨论、角色模拟、商业游戏、创业讲座、网络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学生学习与模拟相结合。课程设置应实现创业教育全覆盖、分层次,对不同创业意向和不同年级的学生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评价方式上,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实现对学生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考察。评价方法除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外、还可采用撰写课程学习心得、给定案例随堂考试、要求学生自选案例、指定时间集体研讨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创业小论文、以小组为单位起草创业计划书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创业教育模拟实践平台应实现系统化,成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邀请社会上的著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职业经理人参与创业聚会,让学生去分享创业者的成败经验,进一步了解创业历程;通过科技活动、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创业实习等方式,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加深了创业体验、形成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通过深入调研、统筹规划、政策支持,依托校内相关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创业工作室、科技公司及校外高新技术企业、与政府机构、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模拟基地。此外,利用理工科高校来源广泛的科研项目、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方便的科技信息资源和完备的试验设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原理分析、方案比较、试验测试、数据分析等工作,提高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发现有价值的点子,由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实现可行的创业计划。

创业教育科研是创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支撑和重要的科学依据,是对创业教育更高水平的要求。通过优化配置创业教育研究资源,建立创业教育研究基地为依托的创业教育科研机构网络。积极推进创业教育科研成果应用与推广,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研合作与交流,推动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师资培训等工作。

培养学术水平高且有实践创业经验的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将创业教育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科技创业、参与企业咨询和研究活动,或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体验创业、参加创业理论研讨会、培训、调研、工作研讨交流,提升专业教师的创业教育能力和科研水平。积极与社会和企业链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如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研讨,开展辅导讲座。同时,还可以聘请从事创业相关工作的优秀校友为创业导师,为广大创业学生提供政策宣讲、创业培训、项目评审、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等志愿服务。③

2.3整合资源,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

创业教育的成败既取决于学生,更取决于高校的能动性。高校应在创业教育中,改革传统的运作机制,以创业教育为统领,建立并健全创业教育机制。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校长直接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联合参与管理,整合全校资源,统筹规划,形成相应的制度和规范。通过设立二级学院创业教育专干,学生班级创业教育委员,建立创业教育校、院、班三级组织,以保证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设立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创业与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召开创业与创业教育学术研究会议,为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交流提供园地。④

增加创业教育经费投入,提供财力保障。为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可在薪酬体系设计中专门设立相应薪酬基点。根据创业教育工作需要,每年定期安排专项资金资助创业指导教师外出接受培训或参加会议交流。同时,校企结合,设立学生创业基金。

加大创业教育场地建设,完善物质保障。整合校内资源,将学校优质资源尤其是优质科研资源全面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各类实验室和研究平台,特别是将校内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此外,高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和项目孵化。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和文献、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管理决策等领域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⑤实现高校与上级管理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实时推送和与科技研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系统的无缝对接,形成高校创业教育相关部门相互贯通的信息一体化平台,为大学生创业学习提供指导和全面的创业信息,实现大学生准确创业定位,并可就发展中遇到的创业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发展和政府相关部门、法律专家进行在线交流。

3结束语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和内容,需要高校、企业、社会、政府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理工科高校应以开展科技创业教育为契机,将创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培养出既熟悉国内外产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又熟悉科技创业的现状与一般规律,具备敢于创业的激情、乐于创业的意识,掌握科技创业的流程、知识与技能的大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受重庆理工大学2012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028)

注释

①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朱先奇.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N].光明日报,2008-04-09.

②李娟.科技创业[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③胡爽.重庆理工大学聘请校友担任首批创业导师[EB/OL].[2012-10-30].http://www.cq.xinhuanet.com/2012-10/29/c_113534272.htm

④刘柳.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59-163.

⑤谢芸.浅谈公共服务平台的双向获益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5):215-216.

猜你喜欢

理工科科技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大学生之歌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科技在线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