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4-29孟祥远沈佳

科教导刊 2012年3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创造力人格

孟祥远 沈佳

摘要为了更科学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普及,本文从创新教育的实施意义、目前创新教育遇到的困境谈起,为高校推进创新教育工作提出可行性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高校创新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高校教育体系中阻碍创新教育实施的主要问题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经过长年的研究分析后,总结出创造力的六大构成要素,他认为创造力的产生需要六种特征,分别是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特征、动机、环境,其作用在个体的创新能力中发挥的影响力也各有不同。目前,各大高校已经开始了或全局或局部的素质教育改革。但从实际效果看,创新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和压制。参照上述斯滕伯格的创造力6因素理论,可以发现当前阻碍高校创新教育开展的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发掘学生创造潜能的力度不足;第二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第三缺乏支持创造性的环境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1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中国教学倾向于理论传授,课堂模式多采用教师在讲台前单纯讲授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认真听讲的学生能够高效率大范围地掌握系统理论知识,但缺点是难以调动出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乏味枯燥。这种课堂氛围常演变成这样的局面——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在课上玩手机、看杂书;认真勤奋的学生在前排疯狂地抄写笔记。因此,传统单纯讲授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一方面容易养成学生的定性思维,另一方面难以培养起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学习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智力和思维风格要素所要求具备的特质。

1.2忽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创新是人的内在的复杂的心理品质的表现。创造力的迸发需要依托个体自身的某些心理特质,因为创新是一种违逆大众的表现,创新的人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来坚持自己的与众不同,更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来面对众人的质疑,以及承受可能失败的结果。因此,创新的行为需要有健康的人格作为个体的行为前提和心理素质保障,这也是创新教育中要求提出培养健康人格的原因。而目前的大学生心理现状却不容乐观,调查数据显示,不少大学生在竞争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面前常常无所适从。他们有的胆怯懦弱,有的盲目跟风,有的惧怕责任,更有的由于严重的心理问题选择了自杀自残等极端行为。很显然,缺乏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其心理素质是无法胜任起创新工作的艰巨任务。对此,多数高校更没有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一方面,并非所有学校都重视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不少高校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除了在国家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有纳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外,能真正落实心理健康工作的学校在国内屈指可数。

2推进创新教育实施的几点建议

2.1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状况有其特有的特点。创新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而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为此,我们提倡建立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塑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格特征:(1)开展普遍性心理素质教育,一方面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多种发展性问题;另一方面向学生宣传介绍创新素质所需的心理品质。可以通过开设专题性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建立心理档案等方式进行。(2)开展个别性心理素质教育,利用心理咨询室解决某些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有效预防极端事件的发生。(3)开展互助性心理素质教育,提倡学生间的助人自助,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助人意识。

2.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改进授课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采用专题讲授、课堂讨论、观看录象片、组织专题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之后,教师在掌握讨论秩序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并给予点评。这种积极倡导和推动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是引导学生自觉自主表达、争论和推理归纳,以及做探索性实验的好方式。这些以启发为重的教学能够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质疑提问的习惯和批评争论的习惯,让教学过程成为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基础过程。

2.3构建个性化的学科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科体系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又要有利教学质量的保障和人才质量培养的提高。在美国不少大学,如果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主修不满意,经教师指导,学校相关委员会批准后,就可以自己制定一个主修计划。这种做法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当然,根据中国的国情不可能实现美国的教育制度,而是应从美国的制度中得到借鉴和启发。也就是,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将他们视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和负责主体。让学生参与有关高校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法的设置。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解决好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建构,学分如何积累和互换,课程学时学分如何进行结构组合等教学管理的技术问题。以学生和社会需要为本进行课程设置,才能够激发和保护学生对专业、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才能培养起学生对科学的严谨精神和认真态度。

2.4建立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支持环境

正如斯滕博格的理论提到的,创造力的产生需要外界环境的支持,需要支持并能奖赏创造性的环境作为培养个体创造力的资源。因此,在高校,建立以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体系,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唐苏琼.教育实习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评论,2008.

[2]庞海芍.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现代大学教育,2007(1).

[3]许义文.高校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3(2).

[4]蒋艺.素质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5]刘忠生.论从素质教育到创新教育.求索,2004.5.

[6]张艳萍.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33.

[7]余照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高校理论战线,2000.5.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创造力人格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