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东京的“地下神殿”

2012-04-29陈言朱梓烨

中国经济周刊 2012年30期
关键词:下水道水泵雨水

陈言 朱梓烨

对日本人来说,除了地震和海啸,最让他们头疼的无疑就是伴随台风光临的大雨。“我们不能左右自然,自然灾害会如期而至,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灾害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损失。”日本山口县萩市议会议长坪井丰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年来,在海啸、大雨“侵袭”下,这座三面环海的小城从未发生严重城市内涝。

数字化“地下神殿”

7月,笔者走访了日本茨城县日立成套设备技术公司,这里是日本巨型水泵制造中心。笔者在现场看到,这里所生产的水泵达到数层楼高。

日立成套设备技术公司厂长幸田晓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了日本大城市中的排水设施:在可能产生积水的地方,政府会在高速公路等国有土地的地下建造巨型存水、排水设施。每逢暴雨侵袭,这些直径10米左右的巨大排水通道,会将城市中大量积水迅速排到主要河流中。“我们生产的水泵也主要用在了这些地方。”

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下水道系统落后。暴雨袭来,道路变河道,地铁站变蓄水池。而在东京,此类情况最为严重。1992—2007年,日本投资2400亿日元(约合200亿元人民币),在东京北郊琦玉县境内建设名为“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的巨型分洪工程。

该工程位于地下50米处,是一条全长6.3公里、直径10.6米的巨型隧道。隧道连接着东京市内长达15700公里的城市下水道。隧道通过5个高65米、直径32米的竖井,连通附近的江户川、仓松川、中川、古利川等河流,作为分洪入口。在隧道末端,是一个高25.4米、长177米、宽78米的大型蓄水池。在这里,4台燃气轮机驱动的大型水泵,将水以200立方米/秒的速度排入江户川,再排入大海。

工程建成当年,该流域遭水浸的房屋由最严重年份的41544家减至245家,浸水面积由27840公顷减至65公顷。

这项工程被誉为世界最先进的排水系统,它全程使用计算机遥控,并在中央控制室进行全程监控。该工程同时还是一个旅游景点,可以免费参观。

因为该工程空间之巨大,其留给游客的印象显得庄严、神圣,因此,日本人常常把它叫做“地下神殿”。

19世纪便实施了《下水道法》

1900年,日本正式颁布《下水道法》,首次允许厕所污水从下水道排放。1923年,东京三河岛(即现在的三河岛水再生中心)成立了日本最早的下水道污水处理厂。1958年,日本颁布了战后新《下水道法》。

1964年便成立的下水道协会,主要工作就是拟定下水道建设及污水排放的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统一管道粗细,甚至规定排入河道的水也必须事先净化到可饮用水平。为了进一步保证下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对生活垃圾做了明确规定:不溶于水的厕所垃圾和厨房烹饪产生的油污都不许直接排入下水道,以免腐蚀排水管道。

前期,日本下水道多将生活污水和雨水共同处理。1934年,日本第一个分流式下水道在岐阜市诞生。2003年,修改后的相关法令开始鼓励“分流式”下水道建设。

如今,日本多数地区已经采用这种“分流式”下水道建设模式,雨水可直接被排入大海,而污水则被送入全国1000多家污水处理厂,利用微生物处理,经沉淀、反应、消毒等净化工序后,得以再利用或排入大海。99%,这是大阪目前的污水处理率。

污水处理后的污泥还会得到再利用:污泥燃烧剩下的灰可做建筑材料甚至工艺品原料,污泥消化工艺产生的气体产生的可燃甲烷可以发电。

排水,也要蓄水

事实上,城市过分依赖人工排水系统,忽视地上河道,“只排不蓄”的思路并非上策。

1963年开始,日本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但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这些从前用来排洪泄洪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居民居住点。

1977年,日本推出“综合治水对策特定河川计划”,该计划推出“雨水蓄流”技术,让小区自行消化雨水。日本政府规定,每平方公里的新开发区要修500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调节池,在汛期来临时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外排压力。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研发“雨水渗透”技术,使得密封的蓄水池变成可渗透式的。这样的蓄水池可以一边蓄水,一边回补地下水。

日本各大城市都建设在海边,市内有大量的直通大海的旧河道,如今已经基本上都成了城市的排水道。河道沿岸,日本开辟了一些有蓄洪设施的“游水池”,使得大量的水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被有效消减。

城市地下水得到回补,有利于生态平衡,能有效“消化”粉尘,滋养舒适的空气,减少噪音。

而在城市低洼处,政府建立排水站,排水站使用大型水泵,及时排水,保证公路等设施的安全。

市长亲自发布及时信息

一遇到特大灾害,日本政府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灾害对策本部”。对策本部第一项工作就是发布灾害信息。

市长尽量在政府大楼里指挥,媒体会在现场报道。因为如果市长去了一个看似重要、而实际上并不重要的地方,反而会误导救灾重点。

“萩市比较常见的灾害是暴雨,如果我在市内,我会立即赶到市政府;但如果我在市外开会,从市里传来了有可能发生较大灾害的信息后,我会通过电话,直接向市民传达消息,提醒大家避险、救灾。”萩市市长野村兴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市长可以通过一部特殊的手机,直接在市广播中插入特定的紧急通知,及时号召市民进入到抗灾等行动中去。

在日本,只要是遇到地震、台风、大雨,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開电视,或者收听广播。如果发生地震,电视上会马上出现字幕提示,接着,屏幕上会出现标出各个地方地震强度的地图。遇到大雨时,塌方、房屋浸水情况也会及时提示。“如果在采访中遇上整个汽车被淹没的事,我们肯定会发头条。”日本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能及时发布灾害信息,是日本减灾的最有效手段。再加上住房的减震措施、城市的排水市政做得非常到位,使得日本这个地震、台风不断的国家,将自然灾害给经济、民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减至相当低的程度。

灾害前有各种预防措施,灾害到达时有应对方法,灾后对社会设施有及时改善,让日本整个社会在遭遇自然灾害的时候,都能够冷静应对。

猜你喜欢

下水道水泵雨水
农事 雨水
凝结水泵全系列优化改进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水泵节能改造在昆钢的应用实践
神奇的雨水
这条路上的下水道井盖都被我承包了
低压除氧水泵变频改造
下水道堵了 究竟该怎么办
雨水
皮球掉进下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