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建构研究

2012-04-29刘晓华

群文天地 2012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要:生命价值观教育以唤起人对生命的关怀为终极目标,以处理人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指导大学生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进而既活在当下、珍惜此刻,又超越现实、提升生命意义的基础性工程,对大学生实施生命价值观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生命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教育;大学生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意识凸显的时期,是关注、尊重、提升人的生命的世纪。身处在此背景下的被享有“天之骄子”、“未来建设者”美称的当代大学生,近些年却频频发生漠视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如大学生自杀、大学生弑师、大学生暴力、大学生杀他或残害动物等等事件有比例上升和范围扩大之势。北京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秘书长蔺桂瑞指出,在我国,有相当比例的青少年呈现出敏感、脆弱、孤僻、焦虑等不正常的心理特征,有25%的被调查学生想过自杀。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在中国,15-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是自杀。这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与价值,尤其是道德教育效果的诘问,也使得生命价值观教育变得如此之重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看到事件暴露的本质性问题是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薄弱和生命价值取向迷失,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呼声日强。

一、实施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 帮助大学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大学生能够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认识生命的意义,揭示生命的本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生命价值理论。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是人的生存方式,人正是在追寻意义中获得精神生命的超越和心灵的安顿。唯有帮助大学生探寻生命的意义,才能使大学生学会对生命存在的敬畏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明白生命的真谛就在于意义的追寻和价值的获得,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才能在生存与生活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意义,超越生命的有限,趋于精神的永恒。

(二)帮助大学生确立生命的信仰

生命的信仰,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生活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人生的状态和归宿等命题的最高信念及坚持,是价值观在人生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于生活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本质把握与升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传播网络化趋势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得无所信仰或者信仰某种外在的东西,出现了信仰危机。通过生命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重新确立生命科学的、崇高的人生信仰,引导学生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在丰富的人生体验、科学的理论学习和积极的政治追求中获得对生命的认知、对社会的情感和对理想的信念,并把这种信仰追求转化为生命活动的动力。

(三)帮助大学生明确生活目标

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理想和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导航器和激励机制,能给人以强大的精神支柱。大学生还处于成长期,心理思想的不成熟和社会经验的缺乏,都容易导致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出现理想目标的飘忽不定。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能很好的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既不盲目把理想崇高化,也不把理想空想化。正确的理想目标应该是自我和谐的目标,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对社会有价值的目标,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在面临选择时能以此做判断,真正是自己心灵深处的目标,同时具有挑战性且不脱离实际。只有帮助大学生找到自我和谐的理想目标,才不会感到生命的迷茫和生活的空虚,才不会轻易的放弃生命。

(四) 帮助大学生承担生命的责任

生命责任感,是教导大学生能有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以及崇高的情感和意志,在实现自身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不会忽略他人和社会整体的生命意义,正确的处理好不同生命主体间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参与中真正的践行生命责任,是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发展是与他人他物的存在、社会的发展、自然的和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逐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这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实现以及社会的和谐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

(一)生命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构建

1、生命认知教育。生命认知的教育,首先是认识生命的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和首要前提,因为只有真正的认识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发展和质量的问题。生命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本真,对生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然后去理解和思考生命之所在,才能从自然的、生理的、社会的层面去把握和接纳自我和他人他物的生命,真正的是自己成长与成熟起来。

2、生命意义教育。生命意义教育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实现自我意义与价值。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是人的生存方式,人正是在追寻意义中获得精神生命的超越和心灵的安顿。从生命价值与意义人手,进行责任教育、人格教育、自我发展教育,通过从生命价值与意义入手的责任教育,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真正的价值并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存在,而是其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意义。生命信仰的重建是大学生生命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既是生命存在的前提,也是生命教育的最高追求,通过自我发展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3、生命态度教育。大学生亟待加强生命态度教育。现实中的人总会遇到各种磨难、痛苦、挫折和失意,总会面临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吃过苦,方知甜,经历过磨难方知要发奋。大学生应正确的对待生命,把不如意的、负面的东西看作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部分,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当代大学生不能总是期待社会、学校来“解放自己”,而要以健康良好的心理去面对,调节好各方面的平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对待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从而去很好的适应社会,与社会和谐相处。

4、生命情感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学生有意愿接纳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才能产生功效。生命情感是关于人生在世的一切作为,是构成个体人生的基础要素。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通过爱来唤醒爱,爱是教育的核心,情是教育的生命,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情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学校要关注学生生命整体、拓展学生生命空间,利用各种途径来培育和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把人间之爱、手足之情、意志的力量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深深融汇在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之中,使学生养成善德、锻炼善行、具备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与本质,体验生命的存在意义,最终形成关爱生命的信念、行为和实践能力。

(二)生命价值观教育平台的构建

1、 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为生命教育设置专门科目和课程,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和集中,降低实施的难度,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教育。在良好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安排有关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采取课程教学、讨论、会议、网络等方式,对受教育者开展有关生命知识的教育,着重点在于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信念,进而发展潜能,实现自我;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陶冶健全的人格;同时达到降低自杀率的日的。

2、 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教育者按照事先预定的计划,将教育内容等渗透到教育对象周围的各种校园活动过程中去,如开展野外生存训练、拓展训练等,通过组织各式各类的宣传及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功能,将实践活动作为呈现生命关怀的第二载体,使学生掌握生命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同时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创设现实性情景,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实践,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培养和锻炼大学生,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体验中更深刻的理解生命价值观。

3、 在社会环境中渲染生命教育。与学生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环境不外乎家庭、学校和社会。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学生所信赖和直接受影响的地方,社会是个大染缸,因此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情,家庭、社会各方面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学校、家庭、社会应组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综合体,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关系,提倡非正规的和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间保持适当平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良性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健康、向上、清新、自由的环境中成长,是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4、在理论研究中升华生命教育。开展生命教育应以理论指导实践,应一手抓科研,一手抓实践,以科研促教学,努力寻求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工作规律,促进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由于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对于生命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还需要从理论和时间上进行全方位的探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开展生命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探索有效的生命教育原则、途径、措施和方法等,在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科研活动时,也应开展学术交流,借鉴国内外经验,从而为生命教育的展开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贺才乐.生命价值教育: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J].思想教育研究,2006(12).

[2]郑晓江.论生命的本真与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2007(1).

[3]张耀灿.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的开拓性力作--《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评介[J].动态与信息,2009(10).

[4]梅萍.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王丽.新时期高校生命教育初探[A],见:大学生命教育论[C].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6]杨春雷,徐鹰.生命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中的构建[J].学术交流,2009(3).

[7]肖杏烟.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高教探索,2009(5).

[8]张艳清.论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J].理论学刊,2010(3).

[9]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7.

(作者简介:刘晓华(198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