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保管员”的魔力
2012-04-29吴尘
初秋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教室,明媚得晃眼,却又带着暖融融的气息,让人欢喜。孩子们正捧着书,认真地听着小郑同学朗读课文。我时而看看课本,时而抬起头看看倾听的孩子们,时而将目光停留在正在动情朗读的小郑身上。这学期,小郑的朗读水平突飞猛进,时常让我惊喜,更是每每都能受到“小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说起来,小郑能有这样的变化,还多亏了“吸管保管员”这个岗位的魔力。
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数学老师在办公室里向我“投诉”小郑上课听讲不认真,和同桌小朋友玩文具;数不尽有多少遍了,早操时我不断地提醒小郑注意和前面的小朋友对齐,跟着音乐的节奏踏步;也想不起有多少回了,因为打扫卫生迟到被值日组长数落的小郑苦着脸,拎着垃圾桶走出教室……这个孩子啊,并不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绝对称不上学习费劲的后进生,但个头小小的,思想充满稚气,行为举止就像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做事毫无条理、慢慢悠悠;排队踏步永远与别人不一样;和小朋友们玩耍总是以哭鼻子收场。一次语文课上,他举手要求回答问题,我挺意外,请他作答。结果倒好,他站起来支支吾吾,语言组织了半天也没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吐了几个字,发现不对,就吸了口气,张开两只手捂住了嘴巴,一边眨着害羞而愧疚的眼睛看着你,一边发出“嗯、嗯”的声音,惹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
看他这个模样,我又气又急,批评责怪换来的是他的愁眉苦脸,激励表扬最多也只能让他保持一节课的劲头。究竟怎么样才能帮助他尽快成长呢?我想,外在的推力固然重要,但自我认识的发展与完善才是关键。小郑完全可以“长大”,只是缺少一个“自我进化”的契机,让他亲身经历,体验感知,从而自发地进行体悟和形成动力。没过多久,我便找到了这个契机。
班里每次发完牛奶都会剩下很多吸管,全发掉没必要,丢了吧很浪费,堆在那又太碍事。于是,我想到了小郑,请他担任“吸管保管员”。我在班上宣布了这件事,在众多报名者跃跃欲试的时候,我说出了小郑的名字。他有些意外,甚至有些退缩。不等他和其他小朋友提出异议,我就说了要求:每次发完牛奶后剩下来的吸管交给小郑保管,如果哪天吸管不够,可以到小郑那里领。事情就这么定了,最后我又特地叮嘱了小郑,要他把吸管保管好,每天都要带在书包了,可以用一个袋子装着。小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一节课后,小郑就算正式上岗了。我走进教室时,他正趴在讲台边整理之前积累下来的吸管,有的是一根一根散落的,有的是一板连在一起的,他把吸管分类放好,平头和尖头调整一致,然后用两只手小心翼翼地把所有吸管拢在一起。看他做起事来有板有眼,我顿生信心。不一会儿,牛奶被领回来了,牛奶组长熟练地把牛奶分发了下去,吸管好像刚刚好,小郑一天的工作算是结束了。
第二天,我照旧在第一节课后来到教室。还没进教室门,就听见牛奶组长小夏吆喝着:“小郑,给我两根吸管,我这儿不够了。”我走进去一瞧,小郑一手托着书包,一手拿着吸管,正在四处张望,看看谁还需要吸管。他已经俨然投入到了角色之中。我朝他笑了笑,他有些不好意思。
就这样,“吸管保管员”的魔力渐渐起了作用。讲台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吸管,发牛奶的时候也再也听不到小朋友们大喊谁谁谁没拿到或多拿了吸管的声音。小郑把这件事做得近乎完美。他在保管牛奶吸管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有时候我坐在教室里改本子,会听见忙碌的牛奶组长相互嘱咐“等会儿多余的要给小郑”,他在同学心中已经有了一席之地;有时候我检查教室卫生,会正好看见小郑在整理吸管,那一大包吸管啊,被他码得齐齐的,装在干净的袋子里,他做事情越来越有条理了。不仅如此,课余时,任课老师还会在我面前夸赞他最近有进步。看来,这“吸管保管员”还真有魔力。要说“吸管保管员”的魔力是什么,其实就是体验的力量,它让小郑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发展,懂得负责,懂得合作,懂得主动思考,懂得积极面对。
期末考试过后的一个下午,小郑打电话来,怯生生地问,学期结束了,那些吸管是丢了,还是继续留着?我说,要是方便就请你先保管着吧,或许下学期还用得着。他满口答应。
尽管现在的小郑在排队、做操、踏步时还是需要我在一旁叮嘱,但其他各方面的变化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欣喜。如今的小郑已经不再是幼儿园里的那个影子了,而是真真实实的小学生了。
一根小小的吸管,让一个孩子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一个小小的职位,让一个孩子看见了自己的闪光点,寻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一次小小的体验,让一个孩子收获到了成长和成功的大大喜悦。
(吴尘,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2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