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院校学习激励措施之探讨
2012-04-29付晓
摘要:体育院校学风问题突出,究其本质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实行有效的学习激励措施,有助于实现学风的真正好转。在对学习激励措施的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审视目前体育院校学习激励弱化的表现及原因,提出完善学习激励措施之建议。
关键词:体育院校;学风;学习激励
学风是大学校风的核心部分,体育院校在学生的学风方面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风气不浓,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严重;不少学生入大学后,学习不用功,投入时间少,追求吃喝玩乐,谈恋爱、上网玩游戏,补考、重修成为部分学生的家常便饭,大批学生临近毕业时还有十几门课程不及格;唯专业论盛行,只重视专项学习,而对文化课程甚至是一些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则表现冷淡,出现很多专业课程“红灯高挂”;考风不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违纪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的学习风气。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学生的学风是同一时代的社会风气在大学校园内的具体表现,然而究其本质,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行有效的学习激励措施,激发其产生学习动机,以实现学风的真正好转。
一、学习激励措施的内容分析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人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实际上,高校的管理者都在有意无意地应用着某种激励模式进行管理。实践证明,若管理者应用了不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的激励模式,就无法取得好的激励效果。学习激励措施的本质在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习激励措施作用于学习的不同阶段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三种激励。
1、学习目标激励。学习目标激励就是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动机、引导学生的行为,以激励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目标是学习所要得到的预期结果,是满足学生的需要的对象。学习目标同需要一起调节着学生的行为,把学习引向一定的方向,学习目标本身是学习行为的一种诱因,具有诱发、导向和激励行为的功能。当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时,便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他去实现这个目标,这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在缺少学习目标时,学生的学习充其量只能是适应性学习,因此,适当的设置学习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过程激励。学习过程激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而激发其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意愿。兴趣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学习结果激励。学习结果可分为积极的结果和消极的结果,当学生认为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具有直接因果关系时,学生就会因期望出现积极结果或避免出现消极结果,而采取积极的学习措施,从而实现学习激励的效果。如希望获得奖励和逃避处罚、学习和就业之间的必然联系等都会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对违反学习纪律条例的学生采用必要的处罚措施,可以让学生产生必须遵守相关纪律要求的压力,从而起到激励的作用。
二、体育院校学生学习激励弱化表现
(一)学习目标激励弱化
1、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体育院校学生生源相对于普通综合性高校而言,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由于学习成绩在中下水平,报其它专业录取希望渺茫之时,搞临时突击来报考体育院校的学生不在少数。很多学生缺乏明确的专业意识,在大学生学习期间,没有忧患意识和就业焦虑感,每天“高枕无忧”,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
2、学生只重视专项学习,学习目标单一。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体育院校学生专项技术水平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别,但很多学生仍存在着“打好篮球, 一辈子不愁”的唯专业论的想法,认为专项学习是最重要的,不管自己的专项基础如何,把大学的学习目标单一的定为提高专项水平,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专项学习,对待文化课和其他技术课只是敷衍了事,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二)学习过程激励弱化
1、学生缺乏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学得轻松,学习就主动”。体育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的功课穷于应付,学习被动,要跟上学习进度和各项达标需要比别的同学付出更多,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很难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这种情绪反过来又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不足的错误认知。同时,体育院校学生喜动不喜静,对文化课总觉得枯燥,听课提不起兴趣,特别是有些运动员出身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文化课学习上更是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学生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和开发自身潜力的能力不足。大学老师上课内容量大,上完课就走,一般不留作业,除了期末考试,平时一般没有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检查。习惯于按照老师周到细致的安排进行学习的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无所适从,不懂得自己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在安排学习时间上,一部分学生在对待学习与其他事务上主次颠倒,未能对学习投入足够的精力。
3、教师管理缺失。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对学生的管理,有的上课从不或极少考勤,有的课后作业缺少探究性或根本没有作业,表面上是给学生轻松,实际上是在糊弄学生,是对教学活动缺少设计和精力投入不足的表现。学生在教师那里得不到关心和信息反馈,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
(三)学习结果激励的弱化
1、奖惩措施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设置了奖学金等各项评优评先奖励措施,但总体而言,现行奖励制度对获得者要求较高,大多数学习基础较差,成绩平平的学生面对低比例的名额,根本无力争取,因此许多人放弃努力,或者即使尝试也不全力以赴,学习上追求“六十分万岁”,表现上追求无过即可。这类奖励措施实际成了少部分学生的专属奖励,奖励的结果只是激励了那些最不需要激励的学生,即已经成功的学生,而那些最需要激励的学生却在竞争中饱受打击。处分作为一种负激励,可以使受罚者“知耻而后勇”,化惩罚为动力。目前的学生日常管理中存在制度建设不力、执行不严的毛病,过分依赖“人管事”的模式,“用制度管人,让规则说话”的管理机制远未形成。
2、就业形势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背景下,就业的情况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权力、经济利益、社会关系等因素都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就业。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一些成绩平平、各方面表现一般的学生却进入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单位。就业和成绩的不匹配,让“学习好可以找到好工作”的这种学习结果激励严重弱化,大大助长了读书无用论思想的蔓延。
3、考试的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考试作为一种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查的方式,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它实际也是作为一种学习激励机制在发挥作用。在目前的考试评价中,注重知识性考查,轻视能力的测试;注重记忆力考查,轻视思维能力测试;注重理论考查,轻视实践运用。据调查,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目前的考试方式不能反映同学的学习效果,上不上课,学不学习,考试成绩一个样。拿这样的考试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必将产生不良的导向,搅乱考风和学风。
三、体育院校学习激励措施之完善
在当前体育院校学习激励弱化的形势下,必须找准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有针对性的完善学习激励措施。
1、针对体育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激发其学习动力。体育专业大学生普通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求知欲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具有独立性,坦诚直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有较强的耐受力,积极进取,在人格特征、自我意识、兴趣品质、意志品质等心理健康因素方面优于普通大学生,这是由体育项目的特点决定的。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引领他们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学习上挑战自己,不断取得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只授课、不教育的观念,与学生多进行课余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所授课程的接受情况,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感觉有难度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课后督查和释疑。定期布置一些具有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作业,引导学生注重课外学习,并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表现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成就感,激发起产生学习动力。学校还可通过开设学习理论与方法课程、开展学习方法与学习心理咨询、建立学习辅导网站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熟悉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和学习习惯。
2、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体育产业的大发展为体育院校培养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对体育人才的高素质提出了要求。体育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从大一开始抓起,科学地引导新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进行认识,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劣势与不足。只有正确的自我评估,才能确定合理的奋斗目标,使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体育人才,因此在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认清形势,打破唯专业论。不仅要学好专项,对附加技能的外语、计算机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文化课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实践能力。
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正面宣传,为学生列举凭借自己努力取得成就的专业领域内成功人士的实例,让学生明白,虽然就业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外在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学生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在不能决定外在因素时,更应该把注意力关注在个人能力和知识结构的提高上,通过学习掌握就业技能,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理想的工作。
3、合理设置奖惩措施,充分发挥激励功效。各种奖惩措施作为激励的一种重要手段,使用得当,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在奖励措施中,不仅要奖励先进,更要注重奖励进步,因为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获得先进的奖励,而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而获得认可,这样的奖励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奖励也不仅限于设置相应的奖项,教师对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表扬,也是一种奖励,同样会起到激励的效果。
在体育院校学风问题中,最突出、最集中的问题是学习纪律问题。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多数人除了本身基础较差的原因外,还有一些共同原因就是长期逃课、旷课,学习完全处于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想学即学,不想学就不学,缺少约束性和自觉性。学校必须通过有关规章制度规制学生在学习纪律的要求,通过严格管理,施加适当的压力,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增强纪律意识,使学生的学习由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形成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
4、改革考试方式,完善课程考核制度。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要一改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增加开卷、口试、讨论、答辩、科技论文写作、实验操作等考试形式,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引导到创造发挥上来。在成绩评定上,要加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成绩的权重,根据学科特点多进行元性考试。在考试管理上,建立重修制。学生对某门课程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重修并随重修班级参加考试。在成绩记载上,对于申请重修的学生,要按其历次取得的最高分记载,使学生更注重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杰,庞岚.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吕星宇.教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J].现代教育科学,2007(4).
[3]冀学锋.正确认识高校学生的学风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7).
[4]杨立军.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教育教学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3(7).
(作者简介:付晓(1976.11-),女,汉族,湖北谷城人,硕士,讲师,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