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依恋研究综述
2012-04-29李超
李超
摘要依恋行为形成于个体的婴幼时期,并一直持续到人的整个人生。它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对日常生活的处理态度以及人格特质的形成。本文以成人依恋为立足点,从产生、测量方法、类型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依恋成人依恋亲密关系
1成人依恋的产生
依恋(attachment)一词最早是由JohnBowlby提出的,又称“母婴依恋”,是指婴儿和照顾者(通常指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感情的关系。1969年,JohnBowlby创立了依恋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依恋产生的生物基础﹑阶段性发展以及它的内部机制,并分析了依恋的特征。而后他提出依恋行为在婴幼儿期表现最显著,并且一直伴随着人的发展。于是,学术界对依恋行为的研究由最初的母婴依恋逐渐将研究对象扩大到了青少年以及成年人。
成人依恋最早是1987年由Hazan和Shaver提出的,他们认为成人依恋是个体与身边同伴之间形成的较为持久的情感联系。我国学者吴薇莉等(2004)将成人依恋定义为成人对童年经历的回忆和再现,以及现今对此依恋的评价。鲁晓静等人(2007)综合已有文献,把成人依恋定义为是建立在当前对童年依恋关系的记忆及评价的基础上,与他人形成稳定的情感关系,以满足个体安全的需要。可见,成人依恋的对象不同于婴儿时的依恋对象,他可以是父母、老师、恋人、朋友、团队等等。
2成人依恋的测量和类型
对于依恋行为的测量,较早的属Ainsworth创建的“陌生情境法”,通过婴儿与母亲的分离、重聚以及对陌生人态度的表现,来测量儿童的依恋类型,并根据婴儿的不同反应,把母婴依恋的类型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
1987年,Hazan和Shaver比较了亲子关系和恋爱关系,他们认为在恋爱及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同样存在着类似于母婴之间的依恋关系,表现在:(1)有肢体上的亲密接触。(2)另一方关注自己时有安全感。(3)不能接近另一方时感到不安。(4)对方能够分享自己的新发现。(5)显示出对对方的迷恋。他们采用自我报告法将成人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和回避型。
1990年,Collins和NancyL.在Hazan等人提出的理论的基础上,对成人依恋的测量提出了三个维度: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舒适度、可以依赖对方的感受程度以及被冷落时体验到的不安和焦虑。
1991年,Bartholomew同样采用自我报告问卷对成人依恋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两维度-四类型模型。根据自我内部模型(低焦虑和高焦虑)和他人内部模型(低回避和高回避)将成人依恋类型分为4种:安全型、迷恋型、回避型和恐惧型。对于这两种维度的评估,Bartholomew分别采用了自我报告、朋友报告、恋人报告、同辈关系依恋判断和家庭关系依恋判断五种方法(Griffin,DaleW,Bartholomew,Kim.1994)。
在我国,李菲茗、傅根耀(2000)对成人依恋问卷(AAQ3.1)进行了试用编制。北京大学学者李同归、加藤和生(2003)对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进行了修订。结果显示,修订后的量表信效度较高,可广泛使用。在我国,对成人依恋行为的研究,多选用李同归等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依恋模型从婴幼儿12个月开始能够被测量,随着环境的变换,依恋行为持续到成年,测量工具也从临床访谈到简要提问,从回顾童年经历到分析当前恋爱关系(Stein,1998)。在对依恋行为研究的方法中,“陌生情境”实验法主要用于母婴依恋的研究,对于成人依恋的研究多采用成人依恋访谈和自我报告问卷。成人依恋访谈多用于父母与子女之向于对恋爱关系男女双方之间依恋行为的测量。其中,因为在自我报告中涉及到关系问题,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很容易提高被试焦虑、加强防御,从而降低报告的准确性(DeborahJacobvitz,2002)。
3成人依恋的研究现状
3.1国外的发展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对于成人依恋的研究日渐增多,其相应领域也日益完善。概括说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研究者将成人依恋与生理病理学联系起来。研究发现,安全型依恋与焦虑、郁闷情绪呈负相关,非安全型依恋类型的人自我评价较低,更容易出现悲观等消极情绪,更容易出现抑郁倾向(Pielage,2005)。也有研究发现非安全型成人依恋与机能障碍存在相关,非安全型依恋会导致压抑症状(Roberts,1996)。
其次,关于成人依恋与情感关系的联系较多被研究。如对恋人的依恋与对父母的依恋具有相似性,尤其是对性别相异的父母(Collins,1990)。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更能够觉察到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回避型的人在有压力的时候会寻找社会支持,但仍采用回避策略;而恐惧和迷恋型的人很少寻找社会支持,更多的与人保持距离。
第三,关于成人依恋测量的研究。不同的测量工具对应不同的依恋类型和维度。有学者研究表示,采用自我报告问卷容易得出一些重要的理论错误,如安全依恋的持续程度等,研究者通过项目反映理论证明自我报告的缺点可通过ZRT技术改进(Fraley,2000)。
3.2国内的发展现状
目前,成人依恋的研究在我国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成人依恋的实证研究大都集中在人际交往和情绪情感方面。王力等人(2007)的研究显示,依恋回避直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成人依恋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途径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魏征新等人(2009)对高校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的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是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恐惧型对社交焦虑的情绪、认知影响最大。
成人依恋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多做本土化研究,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生活、文化背景,进行跨文化研究也将具有很高的价值。国内的成人依恋研究还应继续得到发展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