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 Adkins:音乐女王在路上
2012-04-29云海
云海
1988年出生于伦敦托特纳姆的Adele或许天生就应该去做一名音乐人。自小饱受爵士乐熏陶,在爵士名家Ella Fitzgerald和布鲁斯歌姬Etta Jam音乐陪伴中长大的她,早在14岁就已经开始作曲。她毕业于英国著名表演艺术学府BRIT School,和Kate Nash、Amy Winehouse及Katie Melua等大腕都是校友。
和许多少年成名的明星不同,她的面孔平平无奇,身材略显臃肿。但这也许正是她迅速出位的一个原因,因为与一个外形姣好的女歌手相比,我们自然会更愿意相信Adele更加才华横溢、唱功惊人。
“成为歌手并不是我的抱负”
尽管毕业于“大腕的摇篮”,但Adele曾经却对成为一名歌手没有任何兴趣,只有在专业考试可能无法通过的威胁下,她才会被迫乖乖地跑进录音室,也许就像她自己说过的那样:“如果我能通过学校的专业课程,我将会在某个地方从事跟音乐相关的事情,成为歌手并不是我的抱负。”一开始,她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毕业后,她曾跟随Jamie T、Amos Lee和Keren Ann等不少音乐人做巡演乐手。只是一个人如果足够出色和独特,那上天赋予她的生命定然不可能泯然众人。签约XL唱片后,Adele在专辑发行之前受邀在BBC Radio 2热门节目《Later with Jools Holland》中自弹自唱,出乎意料地获得热烈反响。
该节目的制作人Alison在事后接受采访时甚至表示自己在第一次听到Adele的音乐时就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所以才下定决心一定要请这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女歌手来节目表演。
每个成功的千里马背后总会有个成功的伯乐。得到Alison青睐的Adele,在BBC Radio 1和2的热捧下,她的歌不仅成为当期的Weekly Song,她个人也荣升BBC新声音“Sound of 2008”榜首并拿到全英音乐奖“潜力新人奖”,还成为“全英音乐奖评论家特别奖”的首位获得者。
成功对于这个19岁的女生来说似乎太过容易,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Adele在2007年年底发行了两首备受赞誉的单曲《Hometown Glory》和《Chasing Pavements》,她凭借着超龄的成熟唱腔以及在爵士、蓝调和流行乐等多领域曲风中游刃有余的演绎初尝成功滋味。
2008年1月底,她发行了以自己年龄命名的首张个人专辑《19》。无论是Adele出众的创作才华和宛若陈年红酒般香醇的嗓音,还是Jim Abbiss、Eg White以及Mark Ronson这三位金牌制作人的倾力打造,都为这张专辑的高品质和畅销奠定了最好的基础。以轻松唱腔释放简朴之美的《Day Dreamer》、改编自民谣巨匠鲍勃·迪伦的《Make You Feel My Love》以及重新收录的《Chasing Pavements》,迅速成为街头巷尾传唱的热门金曲,专辑《19》更攻占了英国专辑排行榜的冠军位置,并以在英国50余万张、全球超过120万张的销售量获得了白金销量认证,顺便还在美国Billboard乡村榜上荣登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这张专辑帮助Adele斩获了第51届格莱美奖的“最佳新人”和“最佳流行女歌手”,用一场赛事的两座奖杯见证了她从初试歌喉的年轻歌手到流行乐坛小天后的光速般成长。
但即便在那个时刻,Adele也只能算是才华出众、口碑甚佳的女歌星,距离流行一线、地位不可动摇的音乐传奇还有不短的路途。
传奇由《Rolling In The Deep》开启
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音乐才女,Adele的音乐之路粗看起来仿佛驾轻就熟,甫一开始就奔向了顺风顺水的彼岸。但温室里永远养不出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和许多前辈歌手相比,Adele因为学院派的专业训练和规划,反而少了流行乐手成长为传奇巨星最需要的独特生活经历,而无法造就出自然、迷人且个性十足的音乐风格,只能往技术修饰和融合的道路上摸索。
于是,Adele开始了北美巡演。
当然,经纪公司更多的可能是出于维持人气和赚钱的考量,但另一个直接的效果就是一场场“真枪实弹”的现场演出不仅磨炼了Adele的唱功,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Adele的音乐风格的变化。这从她2011年年初发行的第二张个人专辑《21》中可见一斑。
相比她的第一张专辑,《21》在民谣和摩城的基础上,变得更像蓝调,也更有美式乡村音乐的风格,编曲也不再像《19》时那样常常只有简单到甚至有些单调的民谣吉他与钢琴,而是加入了更多弦乐甚至摇滚乐鼓点。
这张充满愤怒、仇恨、自我反省与宽恕情绪的专辑一上市就引发了令人咋舌的大热。《Someone Like You》成为美国Billboard历史上第一首只有钢琴作为伴奏乐器的冠军单曲,同时也是近3年来第一首夺得全美冠军的抒情歌。在美国,这首单曲一共拿下5周冠军,使Adele成为历史上第四位同一年两首单曲都至少拿下5周冠军的女歌手。
另外一首拿下五周以上冠军的单曲是Adele《21》这张专辑的首波主打歌,也是她迄今为止知名度最高的歌曲—《Rolling in the Deep》。这是Adele第一首登顶Billboard热门单曲榜的歌曲,并且连续七周牢牢霸占着第一名的宝座,成为去年蝉联冠军周数最多的单曲,而550多万次的网络下载量也是2011年之最。
更令人热血沸腾的是这张专辑的销量,截至2012年2月24日,《21》已经连续登榜52周,不仅是继Drake的《Take Care》后全美单周销量最高的专辑,还是继1990年M.C. Hammer的《Please Hammer Don't Hurt'Em》拿下21周冠军之后,近年来成绩最好的专辑,更让Adele超越已故天后惠特尼·休斯顿成为历史上专辑夺冠周数最多的女歌手,外加仅发行两张专辑,就连续10周问鼎英国唱片排行榜首位,打破麦当娜、追平The Beatles的记录,可以说,至此Adele才算是真正登上了流行音乐女王的神坛,成为了音乐史上不容回避的那几个名字之一。
她会是下一个谁?
虽然爱写诗的Adele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并不希望自己成为所谓的天后,而且至今仍和母亲生活在伦敦北部,听Soul、Jazz和一点点Indie,并用古典吉他创作自己喜欢的音乐。但娱乐圈就是这样一个无风三尺浪的地方,无论是老佛爷Karl Lagerfeld的无原则推崇、Julia Roberts的惜才力挺,还是著名作家Ewan Barkis Dell的盛赞,既然闯了进来,就要面对各种无端的追捧和指责,Adele必须要习惯这一切。
只是对于各界舆论给她冠上的下一个谁谁谁之类的称谓,她还是有必要认真反思,并且努力尽快消灭掉这个麻烦。当然,如果她并没有想在流行音乐上有更大造诣的话,那自然不必介怀。
出道伊始,Adele就被媒体冠以新“Amy Winehouse”的名号。确实,同为BRIT School的校友,Amy爵士和灵魂经典风格完美融合的复古嗓音、惊人的创作才华,让她不到20岁就一鸣惊人,第二张专辑奠定功成名就的不朽地位,这又怎么能让媒体不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较呢?只不过和特立独行、癫狂乖张的已故“毒后”相比,Adele显然乖很多。但正因为如此,要想形成独一无二、令人无法忽视的音乐风格就更为艰难。
从她的处女作里,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熟悉的影子,Dido、Norah Jones、Kate Nash、Feist,如果不计较性别,你甚至可以将James Morrison也拉进来做类比。事实上,Adele的这种将Soul、R&B、Gospel、Folk、Jazz、Blues甚至是Electric Pop融合的演绎方式也正是近几年欧美主流乐坛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无论是Amy Winehouse还是Joss Stone、James Morrison,无不是依靠这种玩法迅速上位。
而从这些歌手的走红程度来分析,我们亦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场音乐混搭游戏中,谁将Soul、Jazz、Gospel这些风格唱得更复古,谁就越容易招乐迷待见。
从中不难看出,在全球乐坛甚至西方音乐工业重镇的英美两地都已经丧失创新能力和造血功能的时代背景下,Adele如何在借势上位之际找到属于自己并且在音乐风潮中至少稍微领先于当下众多歌手的风格定位,这就成为她能否真正接过众多老牌天后的接力棒、长久屹立于流行乐坛的关键。
毕竟,对于年仅23岁的Adele而言,无论是《Rolling in The Deep》还是《21》都只不过是一个无比璀璨的开端。往事可鉴,流行音乐史上有的是惊才艳羡的可造之材在惊鸿一瞥后转瞬即逝成为流星。
不过,Adele只有23岁,一切皆有可能,《21》中她已经变得愈发成熟,开始寻找音乐中属于她自己的那份无可复制、无法取代的特质。时日尚早,年轻的音乐新女王还在路上,她的未来是奇迹还是欷歔,诸位乐迷还有的是时间拭目以待。
相貌平庸,身材丰腴,浑身上下没有任何发光体,如果她不开口唱歌,那我们的视线似乎不可能在她身上集中超过3秒,但就是这位出生于伦敦北部的23岁英国女孩儿,在第54届格莱美奖中6项提名6项全中,在大牌云集的音乐盛典上一枝独秀。她的音乐还在不断创造着新的历史纪录,她就是Adele Adk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