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藏小馆:文化产业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2012-04-29明星
明星
老聂认为,孵化企业需要一个集群优势,碰撞出更好的创意,从而成就创业者的梦想。这个平台帮助文化产业的创业者自我成长,尤其是在策划、设计、动画、广告、咨询领域。这些是蓝之象的优势。
清华园旁,品藏小馆偏安一隅。品藏,顾名思义,有品位的收藏;地方不大,又被称为小馆。小馆创建人——广告界“老兵”、纵横职场20余年的蓝之象董事长聂继军,将小馆定位成萌生创业想法的地方,以及创业咨询和交流的平台。
老聂的朋友们、清华的同学经常来小馆里喝茶品茗,偶尔也把酒言欢。他们通常是带着问题而来,就企业咨询方面的问题相互交流,或有投资方向的困惑亟待解疑。这一群体涵盖了企业老板、艺术圈、设计圈、创意圈、媒体人士等。一些艺术经纪人也会过来坐坐,希望获取到有潜力的艺术家的信息。他们对于寻找文化领域的投资项目乐此不疲。
老聂的同学中,有人投资了读书馆项目,本身图书运营商的资质加上政府的支持,在北京周边开了几家读书馆,让读者在优雅舒适的环境下阅读好书。据说,运营收益还不错。
对于文化产业投资,老聂更乐于关注文化创意、影视和艺术等三个领域。
就在不久前,老聂的一位朋友从美国回来,在品藏小馆与其小聚。这位教授带来了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要在国内成立电影制作公司,打开国内市场。而公司一旦成立,老聂将扮演投资人的角色。
“文化产业投资听起来虚无,却也实实在在。由于投资回报周期长,要有三到五年的观望期。所以长线和短线投资相结合,与投资商保持良好沟通就尤为重要。”目前,蓝之象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文化投资公司,在寻找投资项目的同时,还吸收了企业和民间的闲散资金,向社会推荐有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
用聂继军的话来说,品藏小馆是积累能量的地方,大家的思想在这里碰撞,从而激发出新的创意。小馆倡导的是慢环境,仿佛出了这个房间,大家都在忙碌地在流动;只有这里才能让心安静下来。静动有度,心情才会更好,才会创造出好的作品。这是聂继军和他的团队追求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如今,在品藏小馆里,很多文化产业创业项目已经先后成形。
孕育实战型孵化器
近日,品藏小馆里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创意人才孵化器。
自去年7、8月以来,老聂就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蓝之象孵化器项目中。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中关村区域广撒网,寻找合适的办公地点。
作为创意企业,蓝之象每天都在为网罗优秀创意人才而奔波,因此萌发了做人才孵化器的创想;同时,作为YBC创业导师,老聂看到了很多创业青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学校就投入到创业浪潮中,创业前景一片大好。这两点催生了他做人才孵化器的初衷。
老聂给他的孵化器项目命名为“蓝之象创意策划英才孵化器”,与一般意义上的孵化器不同,这是一家以企业为主的实战型孵化器。经过实践证明,园区孵化器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虽有雄厚的物业资源作支撑,但一般的园区对所孵化的企业的了解既不专业也不充分。企业孵化器的优势是依托客户实战资源,为创业者带来直接的资源对接。
“蓝之象在运作过程中,将利用自身的行业资源,定期地给孵化器里的创业者做培训,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创业的轨道。”同时,YBC也给老聂介绍了一些创业青年,今年孵化器的动作会加大,支持一大批年轻人加入到创业的队伍里来。如此看来,蓝之象的人才孵化器既有孵化的作用,也有建立教育培训的特点在里面。
聂继军打算向政府申请一部分资金来支持这个项目。他的计划是,面向文化创意和策划领域,蓝之象投入2600万元,支持50个创业团队在孵化器里生长。即从最初的一个个小工作室,通过孵化,进行项目运作,将规模越做越大。孵化器里有很多平面、建筑和网络设计公司,都是几个人凑起来成立的小工作室,虽然有很好的创意能力,但是“出口”能力不足。孵化器的作用是帮助他们做社会资源的对接,包括上游资源和下游资源的对接。“他们没有资金,我们支持他们;在技术方面或者在創意方面,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些想法,从而把这些想法再变成有形的生产力。”
孵化器将容纳50个团队共同办公。老聂认为,孵化企业需要一个集群优势,碰撞出更好的创意,从而成就创业者的梦想。这个平台帮助文化产业的创业者自我成长,尤其是在策划、设计、动画、广告、咨询领域。这些是蓝之象的优势。
蓝之象将公司的一些项目分给下面的创业团队来共同完成,就像生产流水线一样,又类似于教育实训;同时,公司会将客户资源引荐给创业团队。公司业务将重点部署全球500强等高端客户或年度策划项目,而一些细节性的、简单的项目,如画册、广告片、动漫、网游、网站等业务,就放在孵化器里面来完成。只有这样,创业团队才能真正体验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这也是实战型孵化器的特点。
聂继军要做的是一个鲜活的孵化器,而非孵化工厂。即通过定期与孵化企业沟通和交流,如硬性培训,或以Party的方式,让大家在好的环境下流动起来,全身心地去创业。蓝之象会给孵化器的企业提供放松的环境,找一个可以喝咖啡、喝茶的地方。工作场地按照不同的风格规划,分为西式、中式、酒吧间、艺术区等。企业在舒适的环境里汲取养分,健康成长。”
孵化器导师大多是业内公认的资深的设计人员,包括设计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的设计师肖红。通过公司内部任命和外部聘任等方式,公司对设计精英和专业教师进行资源整合。
蓝之象的目的是在公司业务基础上搭建一个平台或者说搭建一个培训基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通过培训,让他们走到工作岗位上;同时,方便人才培养的同时,在影视、文案、广告等领域找到合适的项目进行合作。
通过实战型孵化,蓝之象收获人才和项目,也为社会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如今都在谈国外的设计,中国设计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工业设计方面与国外仍有很大的距离,国内仅有几家设计公司在做工业设计。只有更多的公司加入到行业的竞争中,设计水平才能更好地提升。另一方面,平面设计公司很多,做得好没几家。相较而言,国内公司更乐于忙业务、赚快钱,拔高设计高度被放在了次要位置。这很容易造成人才的断层。”
老聂很欣赏孵化器中的创业者,这批80、90后的种子选手身上有一股激情,是老聂这一代创意人正在隐退的激情,在他们身上却燃烧得正旺。他们有胆量、有勇气,唯一的不足是创业目标不清晰。他们经常提出一些工作中的问题,让蓝之象来帮着解决。比如企业战略发展问题、战术问题、策略问题。老聂建议他们多去体验,不要怕吃苦受累,从小事上慢慢积累,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启动捡漏艺术节
在品藏小馆里,另一个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今年下半年,捡漏艺术节将重新启动。聂继军希望通过艺术节,让艺术走进百姓的生活;为更多的收藏家关注艺术品,培养出更好的收藏者,提供了一个发掘有潜力艺术家和优秀艺术品的渠道。
捡漏艺术节,顾名思义是捡到艺术家的未来,并非是捡到一个便宜的或者质量差的作品。在国外叫做买得起的艺术节。
与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名家艺术品相比,捡漏艺术品的价位大多在两万元以下,老百姓都能买得起。通过举办捡漏艺术节,一般白领一年可以买一两幅作品,艺术家也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很多年轻艺术家虽然默默无闻,但艺术功力上乘,作品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大多是艺术院校的老师甚至是教授,或者艺术市场上不为人知的职业画家。北京的798、宋庄等艺术园区,这样的艺术家不难觅其宗。他们专心于自己的艺术,有些人甚至千里迢迢从外地赶到这里来,为的只是成就自己的梦想。但是,在当代艺术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迫于生活的压力,让其中的很多人淡出了艺术圈。
捡漏艺术节的举办,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好的推广渠道。“发现这一群体的需求后,为了让他们的作品更好地体现出市场价值,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平台。默默无闻的艺术家往往很难见到大的买家,但是通过捡漏艺术节——大众能消费得起的平台,他们愿意参与其中,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自己的价值。”
采访当天,聂继军的团队已经开始计划着,去一些艺术院校挑选参展作品,招募有潜力的艺术家。他们将通过网络宣传和现场张贴海报的形式,征集优秀的作品,同时将艺术家作品发到网络上请专家甄选,再根据创作者的成长经历和作品质量,与艺术家建立长期的联系。
聂继军将在参展的艺术家中选择占比15-20%的艺术家作为中长期的合作伙伴,给予他们长期的关注和支持,还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平台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好的作品将被划分到艺术节专区进行展示;同时,利用广泛的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览、拍卖作品的机会。
等到当代艺术市场再度繁荣之际,聂继军将按照开始的设想,一年做两期捡漏艺术节,在国内的几个一线城市循环展览。时间分别定在上半年和下半年。“我们也会考虑一些房地产行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毕竟,艺术品具有装饰艺术的功能,与房地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早在2009年,聂继军就策划了首届捡漏艺术节,当时展览选在了郑州市的河南省博物院进行。而在过去的一两年里,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不景气,捡漏艺术节曾一度被搁置。直到去年年底,一次去上海出差的经历,让他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越来越坚挺。捡漏艺术节曾经力捧的一位雕塑艺术家,在仅仅两三年的时间里,其作品价值已翻了十倍之多。这也说明了只要有好的展示平台,优秀的作品早晚会展露它的光芒。
聂继军看好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未来。捡漏艺术节做的正是当代艺术。
“虽然当代艺术的国际地位还比较欠缺,但随着中国的强大,老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将来艺术家也会有更好的出路,在国际上体现出中国艺术的价值。近些年市场的不稳定也仅是些小波动,好的作品、精品的价格仍然在直线上升。随着越来越多的80、90后进入当代艺术收藏这个群体中,当代艺术品收藏的金字塔塔基也越来越厚实。”
当艺术品成为中国文化市场的晴雨表,中国关注文化、关注收藏的人越多,说明文化产业会越繁荣。品藏小馆里,捡漏艺术节的适时推出,是一个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