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特征解析
2012-04-29邓丽敏
邓丽敏
摘 要:“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在生活方式上存在发展滞后的生活能力,标新立异的生活态度,贪恋当下的享受快乐;在行为方式上存在自我中心的行为取向,我行我素的行为特征,理性务实的行为作风;在思想理念上存在浓厚的民主理念,率性的自由精神,剧烈的价值冲突。对此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人文关怀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挫折教育与激励教育相结合,以帮助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2)04-0073-04
近年来,随着“90后”学生步入高校,使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经过两年来对“90后”群体的重点观察,详细了解,深入接触与反思总结,笔者认为,较好地认识和把握“90后”大学生的鲜明时代特点和突出个性特点,才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地实施教育、管理与培养,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学育人功能,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独具个性的生活方式
“90后”生长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的年代。日益富足的生活水平与优越的环境条件对其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说:“实践充分证明,广大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90后”大学生整体是努力上进,奮发有为的青年,但也具有以下行为特征:
(一)发展滞后的生活能力。源于传统文化重教的习惯,许多有条件的家庭对“90后”从小就倾注了大量的教育投入,使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这不仅表现在文化知识的早期教育,许多家庭还根据其特点对其综合素质不断开发。在“90后”中许多同学拥有多种技能,诸如音乐、体育方面的各种特长,英语、奥数、电脑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这使得他们较之前辈们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突出的个体特性。独具特色的个体素养使得高校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与这些能力不同的生活能力却严重滞后。“90后”从小就没有过多地独立处理问题的经历与经验,多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做决定的,他们习惯于旁人的指导与帮助,对父母、老师、网络的依赖也更强,表现为依赖于父母的物质与精神支持,依赖于父母的日常生活照顾,依赖于父母帮助解决处理难题,依赖于老师的灌输与指导,依赖于网络的充实与慰藉。大多数“90后”生活能力较弱,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也不愿洗,全部依靠服务中心的洗衣房;在家中基本不会也没有机会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更别说买菜、做饭、购物了;不会协调日常生活,生活习惯懒散,身体素质欠佳;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减弱。这些都给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二)标新立异的生活态度。伴随科技的创新与网络的发展,加之优越的家庭条件,都为“90后”提供了满眼的新奇和快速的视觉更迭,激发着他们极强的好奇心、探索心和想象力;他们灵敏聪慧,学习能力强,有着极强的创造欲,喜欢追求和接受新事物、新潮流,他们有敢想、敢做、敢闯的特点,喜欢标新立异、彰显自我[1]。这些特点也是超越以往大学生的可贵之处,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希望所在。但过度的标新使得一些同学走向片面,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总表现出追求服饰、发型、言行等的另类。同时丰富的物质条件与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使得“90后”在穿衣、吃饭、语言、爱好、音乐、特长等方面无处不凸显个性、洒脱和无拘无束,追求名牌,紧随新潮,乃至攀比,也司空见惯。
(三)贪恋物质享受。经济的发展,社会水平的改善与增长,使“90后”有着优越的惯性和期望,他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着向往和希冀,但往往是有长远、模糊的生活目标但不具体,对眼前的事却显得无从下手,他们心理上认为自己将来可以也应该得到美好的生活,期望能发展到一个高的水平和层次,但至于怎么去做,却有些渺茫,不知所措,缺乏吃苦拼搏精神,缺乏韧劲和毅力,他们会常常反驳家长的训导,为什么要吃苦?为什么要让自己那么累?为什么不在年轻的时候就去享受生活的多彩与美好?因而,往往眼高手低,期望高行动慢,说的多做得少,还普遍存在有睡懒觉嗜好者增多、坚持锻炼身体者减少、宿舍卫生状况较差、个人卫生习惯较讲究、学习计划的实施总会延期或不能落实、学习风气欠佳或下滑等现象。一些学校再三奉劝新生家长暂时不要为孩子配电脑,但一学期之后新生基本达到95%配置笔记本电脑,而拥有ipod、高档手机、MP4、掌上电脑、摄影机、录像机等先进装备的比例明显提高。进入大学,情窦初开的他们从不考虑今后怎样、结果怎样,单凭喜好就开始交异性朋友、谈恋爱,注重的是当下的感觉与享受,由此也引发了不少问题,这也给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
二、自我独行的行为特征
缘于长期养成的生活方式,“90后”大学生在行为上经常突出地表现出三个特征。
(一)自我中心的行为取向。“90后”大多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核心家庭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他们自我封闭、个性突出。他们是家庭的宠儿,从小到大基本是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有父辈拼尽全力创造条件实现心愿,多数父母也难免有惯着、顺着乃至放任的做法与习惯,因此,“90后”就自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强、争强好胜,渴望尊重、任性等特点。与自我意识、自我中心相伴而生的就是集体观念、社会责任、群体意识较弱,似乎习惯于老师、家长、他人为自己着想为自己服务,甚至感觉理所应当,习惯于个体需要优先,对集体利益有点冷漠;为他人着想、为社会、国家服务似乎仅停留在课堂教育和老师的说教上,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一般缺乏给予与付出,缺乏整体观念与协同精神,也造成人际关系不适、社交不良、个体心灵闭锁、忽视父母等。正是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较先进、较优越,大多数家庭太娇惯、太宠爱,他们的成长太顺利、太如意,就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点挫折和波澜、承受不了一点点委屈和压力,其受挫能力、抗压能力较弱,因此心理问题的比例在逐渐增大,心理问题的表现方式也愈加多样化。不仅常见的抑郁、焦虑、失眠、狂躁等现象的人数增加,而且让人难以理解的习惯性偷窃、偷窥、露阴癖、过度恋母、过度空虚失落等多样化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长,个别高校的自杀率也有所增加。这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新课题。
(二)我行我素的行为特征。由于“90后”中学与高考升学、择校的压力与竞争,学校交流和课外活动的时间明显减少,同时他们基本是在学校、家庭及各种课外班之间奔忙,同学之间乃至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时间都非常有限,再加之网络的新颖、便利与快捷将他们仅有的剩余时间占满,因此,大多数“90后”习惯于独来独往,也喜欢独立、自由的个人空间,不希望老师、家长过多管束和干扰、询问和侦察,喜欢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成为典型的“宅男、宅女”。他们的交往方式也明显不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自然习惯于AA制、习惯于QQ、飞信、MSN等网聊、群聊,热衷于同学网和博客中的热点与话题,这种无声的交往方式已成为主流。
(三)理性务实的行为作风。“90后”学生群体往往能更早地了解、感知社会生活的各种样态、规则和‘潜规则,加上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发展压力逐渐增大,催生了他们更加清晰、理性、务实的个人发展意识和生涯规划设计。”[2]加之注重实效的教育理念诸如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普及,使其更加理性务实地看待与处理生活。这一变化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使他们少了一份理想与清纯、多了一些世俗与功利。表现在行为上不注重学业而计较分数、不注重友谊而在乎相互关照、过度看重集体活动的加分而忽视其对自身发展的锻炼与提高、过分在意评奖、排名的细节与环节、热衷于过级考证、实习锻炼和竞赛获奖,而对基础性知识缺乏系统和扎实的把握。这对其后续发展将造成一定影响。
三、价值冲突的思想理念
“90后”大学生虽然在行为与生活中有诸多问题,但在思想理念上却颇为现代,这集中体现在其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中。
(一)浓厚的民主理念。伴随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加速,民主教育及实践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使其更富民主理念。“90后”所接受的中学课堂教育的开放性、探讨性程度已大大提高。同时,开放的媒体、环境,公开、自由的国际交流与网络评论,以及许多中学和高校实行的各种岗位的自由平等竞选,无不强化着平等的民主观念,使其养成了根深蒂固的民主理念。他们乐于质疑、挑战权威,希望有与父母老师一样的平等发言权,喜欢在重大事件中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希望在可能的选举、管理、决策中表达个人意愿,从而形成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参与意识较强,民主意识浓厚。
(二)率性的自由精神。开放无疑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特点,经过思想的大解放,开放的中国不再拒斥任何优秀的东西。从制度到技艺、从思想到文化,我们都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对于没有任何文化负担的“90后”来讲更是如此。在自我中心意识的协助下,他们往往目空一切、自由率性,不服从任何不合乎自我兴趣和观念的条条框框。“他们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独立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强,评判事物的标准更多元,尊重利益多样化,反对不加思考接受强加的说教,渴望话语权平等。”[3]与其他群体比较更具一份率真。这一特点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增加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
(三)剧烈的价值冲突。在价值转型的当代中国,“90后”所遭遇的价值冲突不亚于其他任何群体。虽然他们没有固有的文化负担,但他们却从不同的渠道获得着迥异的理念,古与今、新与旧、东与西、善与恶、理想与现实等不同的理念与价值冲撞在他们身上都有所表现,这也是他们行为不定的一个主要根源。“90后”大学生正处于年龄、生理及感情的特殊敏感期,思想、情感复杂、丰富且不稳定,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善确立,在开放但不够洁净的复杂社会环境与诱惑中,一些偏激、片面、消极的自由言论以新奇为掩饰,对青年学生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导致许多“90后”价值观受到极大的干扰,价值选择存在许多困惑、矛盾、冲突,价值目标取向实用化、短期化、直观表面化,缺乏一定的社会是非辨别能力和社会现象客观认识能力,缺乏真实与虚假、正义与虚伪的辨别能力,缺乏对物质诱惑、网络游戏、影视、评论、聊天以及网络色情的抵御能力,这也给大学教育提出了挑战。
四、“90后”大学生的教育应对
“90后”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虽不必惊慌失措,但的确必须认真应对。总结“90后”普遍存在的思想行为特点与问题,就是为了有的放矢,实施更加可行、更加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实现育人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无形的、内在的、长远的教育管理方式,制度管理是有形的、直观的、快速的教育管理手段,因此,二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首先,规范、完善并严格执行现有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制度,是纠正不良习惯与恶劣行为的最佳途径。如:学籍管理、考纪考风管理、公寓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对于警示过度自由、旷课懒散、沉迷游戏、弄虚作假、违纪违规者有着立竿见影的警示作用,对于杜绝作弊、改善学风、促进和谐、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启发、互动、典型、自主、幽默、案例等新颖灵活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第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要下大力气培训提高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及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工作能力。尤其是目前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大多数都是“80后”的一代。作为“90后”的导航者、引路人,同样缺乏社会阅历,他们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不足。这就需要加强对其培训与指导,使他们掌握专业化、系统化、专家化的工作技能、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性、具体性与灵活性,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既解疑释惑,以理服人,又排忧解难,教育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第四,充分发挥名师、名人的影响力、感染力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名师、名人的学术影响力、个人品质与成就、所有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敬业精神是最具说服力与吸引力的影响与教育,如,教师渊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热情乐观的态度、博大的胸怀、真诚善良的品行、幽默诙谐的语言等无不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近其道”。这也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是课堂上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第五,开展网络教育,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如今,很多辅导员已经开通了个人博客、QQ空间、校内网,通过网络增进与学生的交流,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消除了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自然能起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人文关怀与心理教育相结合。“90后”大学生脆弱的心理与娇惯的环境,更加需要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细致化。首先,将关心学生摆在首位,以情动人。“90后”非常反感生硬的说教与居高临下的命令、要求、管教,要让他们接受教育管理者的思想、理念,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必须要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交友,关心他们的困难与问题,参与他们的活动,服务他们的生活,与他们做朋友,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通过关心、体贴、感动和深入的交流、沟通、引导来达到教育启发的目的。有效的心理沟通可以缩短师生心理上的差距,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氛围。一个大学的文化标志性建设,如校训、校风、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与习惯传统,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良好品性与价值理念的必要条件。同时,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大学生扩大视野、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锻炼自我、增强协作的有效途径。第三,要运用正确的方式,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既要教育管理,又要关心帮助;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给予机会;既要保护隐私,又要解决问题;既要一针见血又要预防意外;既要纠正错误又要恰到好处,因此,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语言、方式、手段的艺术性、巧妙性与贴切性值得思想政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及管理者去研究、探索、总结。第四,加强心理教育和引导。针对“90后”的心理特点和日渐增多的心理问题,要及早观察、发现心理问题,及时建立心理档案,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健全心理辅导与咨询制度,健全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早进行有效干预和帮助,并主动借助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将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帮助大学生把握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危机,矫正行为偏差,逐渐认可心理咨询与调节的作用,学会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和坚韧的心理品格,以开阔的心胸与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人生,培养良好的个性。
(三)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高等教育既是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过程。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时俱进地做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综合素质锻炼与提高的机会与环境,使素质与能力共同提高,才能扬长避短,实现育人的目标。第一,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情商。情商对于人的成功起着比智商更加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因此应该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友情、亲情、爱情,学会珍惜时间、珍惜生活、珍视生命;学会感悟尊重、奉献、给予的价值与乐趣,树立责任感与使命感。第二,培养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让大学生尽快实现以老师教为主转化为以自己学为主,学会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懂得学习综合知识的必要性,学会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借鉴经验。培养自觉学习、锻炼、劳动、参与、服务和自我约束的好习惯。第三,加强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鼓励并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挖掘内在潜力,激发科研兴趣,形成内在优势。第四,提高表达交流能力与交往能力。第五,提高竞争能力与发展能力。第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分辨能力和抵御能力。
(四)挫折教育与激励教育相结合。一方面,严格管理,实施必要的处罚,让大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在提倡人性化管理的同时,不能放松管理的尺度,不能降低标准和要求,不能触碰制度的底线,要让大学生从严格的管理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会承担错误行为的后果,学会提前预防和调整,学会在挫折中醒悟和纠正。如:严格执行考试、补考、留级与退学管理制度,让那些自我放弃、沉迷网络、无所事事、屡教不改的学生得到警示和适当的处罚,这不仅是对他们负责、对家长负责,也是警示和挽救他们的有效手段。否则不仅自身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而且还会影响他人、影响整体学风,进而影响其人生观的正确培养。另一方面,应及时肯定、表扬、鼓励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增强其信心与勇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中,及时搜集、表扬、肯定和鼓励学生的闪光点和取得成绩,是实现正确导向、鼓舞动力的有效激励措施,如,奖学金、个人、集体评优活动、竞赛奖励、特殊奖励、口头表扬、网上宣传等。“90后”大学生在国家、社会需要的关键时刻,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体现他们的团结、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如,在汶川地震后大家踊跃为灾区捐款;奥运会优秀志愿者的组成者参与者;建国60周年庆典活动中群众游行队伍方阵的主体力量等,这些可贵的表现与参与、精神与意志,也是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赞扬、鼓励的最佳契机。
正确的人生观是逐步养成的,在“90后”步入大学之际,开展对“90后”大学生的研究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及时总结及时应对是高校的责任,只要耐心应对,他们一定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完成民族复兴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 易.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222-224.
[2]于家明.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1):57.
[3]余 梦.调查分析:90后到底是怎样的一代人[N].东方早报,2009-09-24.
责任编辑 任浩明
Analysis on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Deng Lim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shows that they are not capable of living in current situation, they has unique life attitudes and they are self-satisfied and enjoy themselves a lot. Also, it shows that they tend to be self-centered and do their own way, and behave rationally. Moreover, they have strong democratic sense, candid spirit of freedom and intensive value conflicts that can be reflected ideologically.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with system management, human solicitude with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with capability cultivation, frustration education with encouragement education which can be helpful for them.
Key Words: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