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红卍字会及其慈善事业

2012-04-29侯亚伟

慈善 2012年4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慈善天津

侯亚伟

天津红卍字会创立于1922年,是世界红卍字会最早成立的分会之一。世界红卍字会是发源于山东济南的一个民间慈善团体,其前身是道院。道院于1915年发起于山东滨县,不久传到济南。济南道院于1921年2月9日正式成立,1922年,作为道院的外围机构,世界红卍字会在济南成立,当年总会迁往北京,称世界红卍字会总会。在济南红卍字会成立不久,天津红卍字会便成立了,下设天津县、杨柳青等分会。地址初在日租界桃山街,约1947年后,迁到一区归绥道20号。会长先后由徐世光、刘炳炎、张锡元、毕毓桂、乔兆鼐担任。

一、历史沿革

天津红卍字会成立之初,成员多系旧官僚和退伍军阀,如徐世光便是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之弟。他们与北洋政府关系密切,据说段祺瑞、曹锟等北洋军阀的头面人物都对世界红卍字会表示过支持,故在北洋政府时代,它的境遇较好。1928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北洋军阀下台,新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及其在天津地方政府的领导,与原来的官僚、军阀的关系相对较淡。又由于南京国民政府从一开始便厉行反对封建迷信,并将道院及天津红卍字会也作为封建迷信组织对待,在这种情况下,其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到了1930年代,日本人积极侵略中国,继“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之后,又积极策划华北事变。此时,天津红卍字会也成为日本人拉拢的对象。《庸报》是民国天津四大报之一,大约1935年前后,有一些天津红卍字会的头面人物主持《庸报》,并办有《道慈专刊》,时已加入日本国籍的吴清源便是因为该报而接触到世界红卍字会的。但该报迅速被日本人收买,成为日本在天津推行侵略计划、殖民统治的喉舌。在日伪时代,凡手戴红卍字的可以不受日人检查问讯,所以当时因此而入会的大有人在。甚至某些领导人还为日本人工作,如李春阳给日本作翻译,王玉生给日本搞外汇,吸收日本会员,并在朝鲜、新加坡设立分会。种种迹象表明,在日伪统治时期,天津红卍字会与之保持较为密切的关系,互动无碍。但这能否算是汉奸、卖国,则值得讨论。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此后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天津红卍字会与天津地方政府关系较为密切。这一时期的救济压力十分艰巨,必须依赖包括天津诸卍字会在内的民间慈善团体,故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这一时期天津红卍字会做了大量的慈善事业。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天津红卍字会进入人民政府领导的新时期,由于人民政府的种种政权设置和民国时代大不相同,故其生存环境并不好,但人民政府并未强令将之解散。不久,由于已经无所作为,在世界红卍字会总会宣布自行解散之后,天津红卍字会也宣布解散,其领导和部分成员远走香港、台湾,继续发展慈善事业。

二、永久慈业

作为一个具有宗教背景的慈善团体,天津红卍字会的日常工作是围绕慈善事业而展开的。一般来说,它的慈善事业可分为永久和临时两大类,前者主要针对常态社会下的弱勢群体,后者更多地关注天灾和人祸。

永久慈业主要指那些可以且有必要长时间坚持下去的慈善事业。和临时慈业相比,永久慈业相对比较固定。天津红卍字会的永久慈业包括开办学校、施诊所、残废院等方面。

天津红卍字会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办有卍慈第一小学校、卍慈第二小学校及其分校、慈佑学校及其分校,以及一些临时性的难民小学。另外,1948年下半年还曾欲创办卍慈中学,但由于时事维艰,经费筹措困难而作罢。在天津红卍字会所创办诸学校中,以卍慈第一小学校创办最早,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该学校创办于1923年,校址设于新唐家口,初名道院国民小学,1940年6月改名卍慈小学校。到了1946年,根据天津教育局的指令:“查卍慈小学有两校,该校应于卍下另加‘第一字样,以资区别。”

天津红卍字会创办有施诊所一处,分中医施诊和西医施诊,其中中医施诊不收号金。有医生两名,每天上午10到12点接待病人。而西医施诊则在下午2至4点,酌量收取号金2分,有医药师及助手共5人。在每周二、五两日上午10点,施种牛痘。同时免费施放成药10余种,其中包括夏天防暑药、安胎药等等。以暑药为例,每到天气转暖,天津红卍字会便会有意识地配购大量暑药,发给贫民,以作防暑之用。

另外,为收容和照顾那些无法自理的伤残人士,天津红卍字会还设立残废院。1931年前后,天津红卍字会残废院每年用于残障人士的经费支出,仅次于贫民救济院和广仁堂,排名第三。其支出额为2929元,占当地相关支出总额的1.27%。

三、临时慈业

临时慈业主要包括粥厂、恤兵,救灾、施材等几种,一般都是针对无法预测的天灾人祸而临时举办的。这里的“临时”,指慈善事业的举办是根据实际需要临时决定的。其具体慈善事业虽然具有临时性,但在民国那个风雨如磐、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天津红卍字会的临时慈业,不仅和永久慈业一样,具有永久性,甚至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每到冬天,鉴于各地贫民饥寒交迫,无衣无食,天津红卍字会往往举办冬赈活动。每次冬赈,放赈粮数至四、五十万斤,棉衣五、六千套。如1936年冬赈,筹备玉米面100000斤,另有棉衣若干,约费洋8000元。开办粥厂是冬赈的重要方式之一。1929年冬,由于天灾人祸,天津周围各地饥民麇集于天津,求食困难。天津红卍字会决定开办粥厂。开放之初,每日就食者约3000余人,多时甚至超过6000人,规模很大。

当天津周围各地发生自然灾害时,天津红卍字会还主动组织赈济队,赴灾区查放赈粮,并借牲口赠送种子,以便农民可以正常耕作。1923年初,直隶南部发生水灾,被灾地区达20余县。当时天津红卍字会刚刚成立不久,在会长徐世光的领导下,发起募捐。这次活动共募集赈银20余万,救活灾民50000余口,是天津红卍字会办理赈济工作的较早尝试。1926年,在总会的指导和配合下,天津红卍字会与济南红卍字会一起,在天津杨柳青、静海、青县、唐官屯等处施放赈粮10000余石,棉衣5000套,救济灾民57500余人,并借给籽种、牛价,每户50元,秋收后无利偿还。不仅帮助当地灾民度过了难关,还为当地的生产生活迅速恢复尽心尽力。1928年,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爆发历史上罕见的旱灾,世界红卍字会总会决定参与救灾,天津红卍字会积极响应。

民国年间,战乱频仍;每有战争,往往导致士兵伤亡枕籍,人民游离失所。天津红卍字会主动担当了对伤兵和流民的救济工作,掩埋尸体,收容妇孺,疗治伤病兵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924年直奉战争,时已68岁高龄的徐世光,与同人组织救济队驰赴战区,并在天津设立临时医院,治疗、收容伤兵、妇孺,掩埋尸体。1928年,北伐战争在天津周围进行。天津红卍字会在天津、杨柳青、静海、沧县组织救济队,收容难民数达100000万人,疗治受伤兵民人数共计11200人。1933年榆关事变,滦东、平北、热河等处均有战事。天津红卍字会和总会一起,先后组织20余支救济队分赴各战区,实施救济。并于北京、天津、察哈尔等地设立后方医院5所,收容所40余所,并设立监察队以巡视各队工作,设立运输队以运送难民、伤兵。

在民国天津,像天津红卍字会这样的民间慈善团体还有很多,如广仁堂、天津蓝卍字会,天津黄卍字会、公善普及施材总社、崇善东社等等。正是这些民间慈善的团体,在民国那个民不聊生、灾难深重的岁月里,拯救了无数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的难民、贫民、灾民们,挽狂澜于即倒,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的过度沉沦。时至今日,这些民间慈善团体虽多已消失,但它们的历史和业绩,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扬。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慈善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慈善之路
天津卷
慈善义卖
《天津之眼》
天津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