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艺苑的奇葩
2012-04-29辛向东
辛向东
“苍山美,洱海蓝,我是大理的小山茶;苍山沃土是爸爸,洱海月亮是妈妈……”
近日,笔者听到一盘由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的原创歌曲专辑《亲亲大理风》,立刻就陶醉于歌曲的优美旋律之中。该专辑曲调清新,民族特色浓郁,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大理的山水人情,风花雪月之中。
初见杨克先觉得他外表朴实,不善言辞,甚至显得有些木讷,但一谈起音乐,杨克先立刻变得健谈起来,两眼闪烁着光芒,周身洋溢着激情。
破茧成蝶 春华秋实
“我最初的启蒙老师其实是我的父母!”杨克先一脸真诚地对我说。
上个世纪70年代,杨克先出生于大理洱海东岸的挖色镇高兴村。纯净的洱海水赋予了他艺术的灵性,挺拔的苍山赋予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杨克先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特别是对白族音乐舞蹈十分热爱,在忙完田里的农活或者不出海打鱼的时候,父母便弹起三弦,唱起白族小调,跳起霸王鞭。杨克先从小就被白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所折服,加之父母亲的耳濡目染,上小学课时,他就能跟着父母或村民哼出一支支白族民歌小调,为今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克先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加之勤奋学习,199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理师专音乐系,开始系统的学习音乐。大学三年里,手风琴、钢琴的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此外他还不断挖掘民间文学,从民间文学吸取民间音乐养料,自己进行词曲创作,到大学毕业时,他成功举办了个人音乐会,使他的音乐才华“初露锋芒”。
2000年,杨克先被分配到下关三中,担任高中特色班的音乐专业教学工作,杨克先并未停止自己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他勤奋钻研教学,教学相长,不仅教学成果显著,而且音乐的创作愈加成熟。杨克先深爱家乡这片热土,在他创作歌曲中,大多吸收了白族音乐的音调韵律,再加以创新,把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歌曲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克先的羽翼渐丰,昔日无闻的丑小鸭渐渐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通过他创作的歌曲了解到他。然而他并没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为了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2001年至2003年,他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杨克先还向省内外许多专家虚心请教,先后师从钱晓雷、廖一瑄等省内外音乐名家学习音乐创作。特别是2010年10月,他有幸到厦门大学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直接聆听了郑小瑛、邱孝胥蜚声国际的音乐指挥大师的教诲,使他的音乐创作水平甚至指挥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
“大师就是大师,他们随便点拨几下,就能让我领悟到很多东西,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克先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杨克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水平,最终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那就是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人才,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他认为作为音乐教师,把抢救民族音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几年来,他收集整理了白族民歌80多首,白族大本曲九板十八调中的十三调,共30多首乐曲,作词8首。他创作的民歌《下关风》、《小普陀》、《洱海鱼》、《采花莫把花采错》等120多首,其中《洱海金花妹》、《洱海鱼》、《我是大理小山茶》等发表在《民族音乐》杂志上。
在课堂上,杨克先经常把民间艺术与现代音乐相融合,教学中进行适当提升,让学生多了解学习一些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知识。2007年,他创作了《白族民间音乐》课堂实况录像,介绍白族民歌、曲艺、戏剧及白族音乐的发展。参加云南省第三届教学课堂实况录像比赛获中学组一等奖。
为了推动彝族打歌的发展,他创作编排的舞蹈《彝寨欢歌》把原生态音乐进行加工升华,使节目更具有艺术性和时代性。在共青团大理州委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文艺晚会上演出,这个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学校经常表演的保留节目,对弘扬优秀民间文化艺术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杨老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他不仅在艺术上毫不保留地教授我们;在经济上还力所能及地帮助我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这是杨克先所教过的学生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的确,十多年来,杨克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杨克先参加工作至今已十一年有余,一直从事艺术特色班音乐专业教学工作,他所任教的班级在高考中都取得好成绩,连续6届上线率均为100%;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都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2006年他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名师,此外还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次,校级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4次。
这,正是他醉心艺术,为教育事业奉献爱心的体现。
杨克先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父母都是农民,他跳出农门后,并没有贪图享受物质生活,而是一心奉献给贫困学生,爱心无疆,默默奉献。他的生活用度相当节俭,但把钱花在学生身上却一点不吝惜,没有任何迟疑。
高六十四班沈光,有较好的艺术天赋,但是由于父亲丧失劳动力,家境十分艰难,杨克先主动承担起帮助这位同学完成学业及成长教育的重任,不仅在思想上不断引导鼓励,而且在经济上给予无私资助,先后资助费用高达24800多元,使这位同学树立了立志成才的信心。在杨克先的帮助下,沈光同学圆满完成高中、大学的学业,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艺术设计师。
高86班的李克秀同学,家住弥渡县密址乡边远山区。2007年(高三上学期)临近专业高考时,她父亲病重,需长期住院,李克秀面临辍学的困境。杨克先得知后先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再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半年多时间共资助她3700多元,帮助她圆满完成了高中学业,顺利考入云南民族大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据粗略统计,10余年来,杨克先先后为多名贫困生资助三万五千多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这对于那些大款来说,三万多元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拿工资吃饭的人来说,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子女?作为一个老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爱学生,把他们当成你的亲姊妹,甚至儿女!”杨克先谈起自己的学生时,脸上更多洋溢的是欣慰。
杨克先接着说:“我现在个人的家庭条件和生活条件虽然不是特别好,但还是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平常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我觉得能帮助别人也是种幸福,自己所做的不算什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而已。”
在班务管理中,杨克先的理念是:“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位同学力所能及的一份关爱。”
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材施教,通过各种文艺汇演、比赛、音乐会等实践活动对专业进行巩固和应用。他把民间艺术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用民间乐器来授课,介绍白族民歌、曲艺、戏剧及白族音乐的发展,让年轻一代了解学习一些白族文化。此外他还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最大的潜能,许多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佳绩,如李婷婷、李程斌等被四川音乐学院、西南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重点音乐院校录取。杨克先的许多学生已经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艺术舞台上,他所指导的学生在全国、省、州、市都获过大奖,其中张国庆同学在第七届洱海歌手大赛中获美声组三等奖,李帅运获CCTV全国青少年七彩阳光艺术人才选拔赛声乐组铜奖,并于2007年教师节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
立足苍洱 绽放奇葩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杨克先谈起他的音乐专辑《亲亲大理风》时如数家珍。这盘专辑堪称是他从事十年音乐教育生涯的结晶,专辑以歌颂云南秀丽风光、唱响大理美好家园为素材,成功地把民族音乐的精髓与现代音乐节奏融合在一起,表现了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格。
专辑由“唱响大理”十二首不同风格的歌曲组成,歌曲都由云南省著名歌唱家黄绍成,著名歌手赵绍波等演唱。其中《洱海金花妹》由于旋律优美、民族味浓郁又有时代气息,在保护洱海启动仪式上作为开场表演,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后由著名歌手杨建英、郭海波演唱,被大理电视台拍摄成MTV,选入《爱在大理》音乐专辑中。现在《洱海金花妹》已是大理州市各种晚会经常运用的歌伴舞节目。
歌曲《我是大理小山茶》是杨克先创作给女儿的礼物,其轻快的语调给人以明朗的享受,被广为传唱,现已成为大理市小学生参加全国各种音乐比赛的经典选唱歌曲。
杨克先虽献身教育,却从未忘记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艺术道路上坚定执着,立志弘扬民族文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几近苛刻,力求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在教学之余,他收集整理白族民间音乐,坚持创作歌曲,创作接近疯狂,有时半夜躺在床上,大脑里还在天马行空地跳动着音符。灵感乍现,他立马起身,弹钢琴,记录灵感的火花,有时兴起还会吟唱几句。他家住的是单元楼,这可苦恼了周围邻居,纷纷称杨克先为“艺术疯子”。
“大理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冲击,民间音乐将面临消亡,随着老艺人的减少,很多民间歌曲就会逐渐失传;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一个专业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些民间宝藏进行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让它们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于大理州的民族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这是杨克先发自肺腑的声音。
杨克先从2004年开始进行对白族说唱艺术大本曲三腔九板十八调的收集整理,曾多次找到民间艺人去收集,去找作邑村北腔代表赵丕鼎老艺人、向阳村海东腔传承艺人李丽老师学习,有些曲调由于演唱者的自由发挥,在曲谱中无法记录,他还作了一些加工整理,在民间音乐整理过程中,尽量保持歌曲的原滋原味。他还专程赶到云龙、剑川、鹤庆、洱源等地收集吹吹腔唱腔资料,收集整理了100多首白族民间歌曲和大本曲选段,创作歌曲近百首,绝大多数歌曲在省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和获奖。
为了方便交流和学习,他尽量把白族话译成汉语,曲谱规范化,并用中文作词进行一些改编。其中由他改编的《新麻雀调》由白剧团国家二级演员董凤琴演唱后,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传唱。杨克先创作编排经典节目十多个,节目《火的恋歌》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歌曲《和谐班级》、《快乐依依》荣获全国校园歌曲创作大赛一、二等奖。
杨克先勇于探索,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大胆吸收了一些民族音乐的精华,将传统与现代创新意识相交融,因此,他的歌曲既是民族的,又具有时代性,让人耳目一新。他创作的《洱海鱼》荣获中国2010群众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快乐的阳芊依》获全国第三届校园歌曲大赛三等奖等等。
杨克先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注重思想学习,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曾获得省级优秀党员的称号。此外他还勤钻精研,提高自身素质,不但在音乐创作上高产,而且笔耕不辍,辛勤耕耘在音乐教育领域,探索教育良方。工作之余他撰写了20多篇论文,其中2004年9月《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论文;2005年1月《科学发声,掌握技巧》获全国音乐论文大赛一等奖。
我们有理由相信,像杨克先这位绽放在苍洱艺苑的奇葩,将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 左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