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高分作文与学生日记关系解密
2012-04-29王晓波
王晓波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在写作方面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尤其是考场作文,“有自己的真实体验”几乎成了所有考场作文不可或缺的具体要求。而众所周知日记本身就是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因此学生日记与考场高分作文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地基与万丈高楼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写好日记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基础。实实在在的学生日记写作训练实际上会对学生考场作文在卷面、题材、形式、人生感悟等方面起着“实弹演习”的练兵作用。也就是说,一篇成功的考场高分作文一定离不开学生写日记时在卷面、题材、形式、人生感悟等方面的积累。
第一,卷面的积累
一个清晰工整甚至美观的卷面,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第一个法宝,是每个阅卷老师都青睞的。因此,我们每个学生都必须高度关注这一点。虽然有人做过专门的研究,称每个考生由于考场心理的作用,在考场上写出的卷面比平时进步不少。但是如果我们教师不在学生平时写日记时督促学生时时注意卷面整洁,形成工整美观的卷面习惯,仅靠考试时的考场心理来调节卷面,这是不切实际的。很难想象一个日记书写得马虎潦草,卷面邋遢的学生会在考试时写出一个清晰工整美观的卷面。我们平常所说的“功夫在平时”,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题材的积累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作文题,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无一不涉及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的方方面面,而所有这些都可以从学生的叙事性日记中找到题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应该指导学生写好叙事性日记,教会学生叙事的本领。初中生写日记常认为生活中没有内容可写。如果有机会,他们会在老师布置好日记要求后,悄悄地翻开作文书对里面的内容进行模仿和复制,并不愿意真的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并不知道现实生活对于考场作文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一定要指导他们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生活经历,除了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外,还要表达出作为一名初中生的真实感受,也就是要做到“叙真事,抒真情”。对于写到日记中的每一件事的感受,我们学生自己都必须进行认真细致地思考而绝不能“人云亦云”。为此,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在日记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大胆地说出自己感受,哪怕这种情感和感受有些偏激甚至错误。学生的日记见证着学生的成长。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学生在日记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或者感受也会一步步最终回到“真、善、美”的正确轨道上来。学生的考场作文,一旦运用了这样的题材,一定会因为题材真实、感情真挚而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得到理想的分数。
第三,形式的积累
“文似看山不喜平”,考场作文最忌讳的就是平铺直叙,一叙到底。因此,我们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平时写日记时就尝试着运用各种各样的作文形式。诸如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运用除了顺叙以外的倒叙、插叙、补叙等各种顺序来充实文章的叙事顺序;穿插运用书信、日记、留言条等应用文,以拓展文章的表现形式;开头运用题记、结尾加后记来提示文章的主旨;采用演讲稿、课本剧、访谈录、网络论坛、寓言童话等文学样式来丰富考场作文的形式等等。一句话,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写日记时便把各种形式训练到位,势必会养成学生“形式创新”的能力,从而使常常处于审美疲劳的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最终得到理想的分数。
第四,人生感悟的积累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的感受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一件事的感受也会有所差异。考场作文要求学生在短短的90分钟左右写出一份有自己真实体验的作文。这种真实体验当然不是每一个考生在考场上立马就能够一气呵成地写出来的,或者说立马能够写出来的体验即使是真实的也会因为缺少了个性的光辉或者智慧的沉淀而很难打动阅卷老师。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一定要学生留心并且记录下生活中发生的那些令自己很有感触的事。我曾经问一个刚刚参加高考的考生,有学生写了这样一篇日记,说在自己做作业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低沉而悲伤的哀乐声,原来是邻居家的某某亲人去世了,就此你会想到什么。他马上说,这肯定是写死了的人葬礼是如何隆重而生前是多么简朴和贫穷。我说这就是少了个性或者智慧体验的具体表现。最后,经过深思,那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我知道了,心里非常难过,他辛苦了一辈子,就这样走了,一个人一辈子就那么匆匆几十年,所以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要倍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看,多么富有智慧和个性的人生体验!这样的体验一定会让阅卷老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篇成功的考场高分作文实际上不能够出现日记以外的卷面,不能够出现日记以外的题材,不能够出现日记以外的表现形式,不能够出现日记以外人的生感悟。
(作者单位:海安县雅周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