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2012-04-29张俊雄
当你回忆起少先队时光,耳旁响起的会是什么声音?在浙江省遂昌县大柘小学成长起来的少先队员,一定不会忘记当年校园里的琴声。这所偏远的乡镇小学,二十多年来坚持创建少先队社团文化,拥有35个红领巾艺术社团,在山里娃心中,这里是他们播下艺术种子的地方,是他们的艺术摇篮。
有音乐的地方就有梦想
走进大柘小学,远远就听到校园内传来悠扬的音乐声。下课了,和其他学校一样,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打闹,然而与其他学校不一样的是,这里弥漫着琴声。
在大柘小学,每个少先队员至少会一种乐器,学校还拥有自己的乐队。每天,校园内都飘荡着美妙的音乐声。
1992年,该校组建了“山娃子乐队”,在校园内开展艺术活动,并以“一路笛声一路歌”为口号,打造少先队艺术特色品牌,学校还因此获得了“全国红旗大队”的光荣称号。如今,这个乐队发展到六十多人,装备也大大提升,两个乐队专用教室中,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小提琴、二胡等乐器应有尽有。
这支来自山乡的娃娃乐团已经“闹”出了名堂,他们在各种重要活动中尽情展示。2008年1月,他们参加了全省少先队工作现场会,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还曾多次代表遂昌县参加省、市级的比赛,在全省中小学乐器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为了让队员有展示的平台,学校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十五届“泉湖印象”系列艺术节、器乐节、歌咏会。2009年,学校修建了“泉湖印象”音乐广场、泉湖音乐台等,让孩子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
“音乐让我觉得很快乐,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在舞台上尽情弹奏美妙的乐曲,我好开心。”蓝梦瑶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艺术的种子已经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音乐家。在大柘小学,像蓝梦瑶这样有着远大理想的孩子比比皆是。
一个拥有35个红领巾社团的小学
大柘小学现有18个中队,800多名少先队员,就是这样一所乡镇小学,把求真、尚美当成校训,默默开展艺术教育20年。
如今,该校的红领巾艺术社团结出了硕果,各类艺术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琴、棋、书、画、剪、印、茶……满足队员各种兴趣爱好的艺术项目都在这个小小的校园内生根。如今,该校已经有各类艺术社团35个,“人手一笛,十人一琴,百人一团”的少先队特色活动模式逐步形成。
2008年,学校将各类红领巾社团进行了整合,依托当地的革命遗址——中共遂昌支部旧址“泉湖寺”,在校园内打造了以“泉湖”为主题的少先队特色活动品牌。“泉湖乐队”“泉湖印社”“泉湖古玩社”“泉湖茶社”“泉湖书画社”“泉湖棋社”等泉湖系列红领巾社团成了该校的品牌社团,其中“泉湖琴社”“泉湖印社”曾经获得“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称号。
这些社团分为校级和中队级,老师针对队员的艺术天赋和爱好因材施教,在每周三下午开设社团活动课,由专职辅导员负责指导。
这么多艺术教育项目,辅导员力量能满足吗?
队员学艺术,辅导员也同样在补课,从2003年该校创办“泉湖教师乐队”开始,全校80%的老师都参与了乐队,由浙江省优秀音乐教师黄正林老师担任指挥兼教练,每周定期训练。老师学会了,再向队员传授。这一模式也根据老师们的不同爱好,延伸到书法、美术、茶道等艺术项目中。另外,学校还从社会聘请有特长的校外辅导员来指导孩子们练习。
张灿明是学校中队辅导员兼语文老师,因为爱好刻印章,于是便创办了“泉湖印社”,他把这门绝活传授给了有兴趣的队员。“篆刻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能让我变得专心,一拿起刻刀,我的心就静下来了。”六(3)中队的叶一帆是张老师的得意弟子,学了两年篆刻的他曾在丽水市“绿谷之春”中小学校师生书画比赛中获得书法篆刻一等奖。热衷于篆刻的他,一有空就拿出刻刀练习,叶一帆说,到了中学,自己还要接着学。
大柘小学校门口挂有三四十块各类奖牌,有全国的也有省、市级的。二十年来,富有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让这所山村学校成了农村少先队艺术特色活动的典范,每年都有很多来自全省其他学校的辅导员取经。
“在培养新时期四好少年的目标里,农村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学习资源,大部分农村队员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艺术资源,我们就是想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艺术,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成长。”让大柘小学校长李秀谊欣慰的是,丰富多彩的少先队艺术活动并没有对这所学校的文化课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反而使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有所提升。许多从大柘小学毕业的队员与艺术结缘,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获益良多,这也是学校老师们最感欣慰的事情。
(本文由浙江省丽水市少工委推荐)
【张俊雄,浙江省遂昌县大柘镇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
责任编辑/闫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