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活课堂 “评”出高效

2012-04-29张斌

语文教学之友 2012年4期
关键词:北平老舍示例

张斌

【设计思想】

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充满智慧、“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与学生对话、交流,让学生去表现,我们常常会获得意外的收获。

【教材分析】

老舍先生的散文,犹如拂面清风,像亲友茶余饭后的谈话,亲切而意味深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需要的是学生与文章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文章的其他读者展开对话。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点评式”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发表看法;

2.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露的强烈的主观情感,锻炼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表达力。

【课前准备】

1.阅读《传记选读》中《老舍自传》和《老舍传记》两篇文章,加强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2.读有关“点评法”的介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谁能说说“老舍先生是怎样的人?”

从评价中看出大家对老舍先生充满了崇敬、爱戴、惋惜等。这种点评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借助对话栏运用点评的方式来学习《想北平》,深刻领悟“月是故乡明”这一独特的人文内涵。

二、那么如何评点呢?我举个例子。

教师读第一段,要求学生圈出这几个词:“捡着”、“躲开”、“廿七”、“牛的一毛”。

点评:用“捡着”而不用“选择”,用“躲开”而不用“回避”,用“廿七”而不用“二十七”,用“牛的一毛”而不用“九牛一毛”,可见作者对口语化追求的苦心孤诣,老舍散文语言的北京味也体现在这里。

三、学生独立阅读点评

1.自读课文,把你觉得好的或值得斟酌的字词句做上记号。 如果你受到了启发或产生了思考,请暂停阅读,务必把你所想到的写在旁边,不管是赞成的、反对的还是引起的联想或评价;尽量把你所想的说清楚,甚至包括原因。不要太爱惜你“白净”的书页,因为它需要你思想的火花!

2.学生自读。在对话栏写点评。

(这是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学生以自己的经验观照文本,提出主张,从而实现主体意识的多元化。先进行个人独立点评,培养学生主体精神,也为后面的交流、合作提供条件,并避免某些学生产生依赖、偷懒的思想。)

四、研习课文4-7段。

1.点。你觉得文中哪几段直接写到北平的特点?哪些特点?

明确:4-7段。

动中有静;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板书)

2.评。你觉得这几个段落什么地方好或者让你有感想的?师生、生生展开对话,交流有关这几个段落的点评结果。

(这是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是发表主张,交流见解;是通过对话,借助集体的智慧,提升对文章的认识。要达到“评”的境界,熟悉文本是基本要求,这样以“评”促“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有力地調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阅读的有效程度。)

学生点评示例:

(1)运用“对比法”。

点评:一个地方的特点,往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得更明白。老舍联系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积累,多处采用对比手法,使北平的特点表现得更突出。

(2)“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点评:描绘了环境氛围,来表现北平生活的安然闲适,既写自然景物,又写了乐在其中的人。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富有生活气息。

(3)“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

点评:“况且”引出“还……呢!”表达出作者作为一个北平人的自豪感,对故乡的深深热爱!

(教师也要尽可能作多角度的详细点评,注意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多元化的视角,对文章写法特色的批评要包括优点和不足。)

3.研。进一步探究老舍先生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的原因。

提问:北平是历史悠久的大都市,标志性建筑物很多,可写的地方很多,老舍为什么只选择那些花草菜果来写呢?

明确:“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老舍和北平的亲密关系,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他只是匆匆过客,他会感叹北平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弘,但不可能有如此细微的生活体验。

五、研读1-3段。

正因为北平的这些好处,所以老舍先生羁居外地时就会时不时地想念起它来。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如何“想”北平的呢?

学生齐读1-3段。

1.评。哪些文字让你有感想,有体会,有联想的,请同学读读自己点评的文字?

示例: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点评:用最朴实真切的语言,将自己对北平的爱类比为对母亲的爱。“看似平常最奇崛”,这不仅恰当地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爱得真切和深沉,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点评:两个“我的”,体现出老舍先生真正融入了北京的生活,自己是北京的一份子。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点评:“真”“浸”“啼”写出作者对北平的那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刻骨铭心的爱。

(文本是话题,也是控制交流这只“风筝”的“线”。当学生的点评流于表面,或者抓不住精彩的词句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提示、提醒学生“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这个句子”,“老师刚才阅读中也有一个问题”等,加强引导,完成教学任务。)

2.点。作者反复说我对北平的爱“说不出”,到底说出来没有?怎样说的?

明确:我说不出是因为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出来,说不出来是为了强调对北平爱之深,诉说很多还是为了表达对北平的爱。

六、研读末段。

1.对于最后一段,我们同学有哪些精彩的点评呢?

示例: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点评:平淡似水馨香如茶,不矫情,不故作姿态,没有激情澎湃的赞美,也没有埋怨苛责,仅仅是沁入骨髓的思念。

2.补充介绍背景。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3.指导朗读,语气应舒缓,句末语调应延长,齐读:“真想念北平呀——!”

七、课堂小结。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对故乡的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同学们的点评尽管不免稚嫩,但只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捕捉感悟,收获感动,就能够体会到作家内心的情思,就能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见下图)

【课后作业】

读《故都的秋》,写一篇周记,比较两文的异同。

(作者单位:江都市丁沟中学)

猜你喜欢

北平老舍示例
大还是小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老舍的求婚
想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