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抹爱的底色
2012-04-29林卫云陈晋华
林卫云 陈晋华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时,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又一次用自己的爱心演绎了一曲爱之歌:一名五年级学生正在与白血病病魔抗争时,队员们我10元、你20元、他50元,短短几天,全校四千多名师生捐款共计56200元,其中501中队赵欣然同学捐出了自己全部的零花钱435元,捐款超百元的学生有五十多人。爱的主旋律在这个百年老校传唱……
这里是四千多名少年儿童成长的乐园,东台市实验小学通过少先队爱心品牌活动建设带动并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用高尚情操陶冶少年儿童,用有益的活动启迪少年儿童,用真情行动关爱少年儿童,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
一、爱心文化,扬起爱的风帆
为满足队员个性发展的需求,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营造爱心环境,启迪少先队员的心智,学校在全体队员中倡导“五爱七能”,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实载体。“五爱”指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爱社会,引领队员道德精神的成长。“七能”:一是能写好字,毛笔、钢笔、铅笔(三选一);二是能跳一种花样绳、踢一种花样毽、打一种球、下一种棋、练一种武术(五选二);三是能演奏一种乐器或跳一种舞;四是能读一部名著或背100首唐宋诗词;五是能主持一次班队会或独立组织一次队活动;六是能收藏一种物品,或能摄影、绘画;七是能做简单的家务活,如叠被子、洗碗等。
学校非常重视对队员进行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和审美意识的渗透引导,从大事着眼、小处着手,从做人与做事的角度,抓紧、抓实行为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落实《东台市实验小学少先队员行为守则》,努力把基本的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少年儿童的内在品质,培养队员爱自然、爱他人、爱自己。(1)开展少先队员光荣感教育。以小队为单位,以“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我生活在少先队组织中多么幸福”“我为少先队添光彩”等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少先队员加深对少先队组织的理解,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2)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建立以中队辅导员、中队委员、中小队干部为主的少先队组织网络,明确分工和职责,更好地发挥“红领巾文明监督岗”等组织的作用,配合文明中队的评比,促进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提高,努力使少先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3)充分发挥学校百草亭电视台、校园网和校园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的作用,介绍身边优秀队员的事迹。
二、爱心活动,演绎爱的真谛
敬老助老是学校少先队“爱的教育”工作的特色之一。1993年,学校四(2)中队的队员开始自发帮助学校附近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洪荷珍,此后在学校领导和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下,一届届四(2)中队的师生自发帮助洪奶奶,爱心接力了十几年。同时,队员们在辅导员与家长的带动下,主动关心家中的老人、身边的老人、社区里的老人及中队结队老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2007年底,学校放大爱心活动效应,启动“雏鹰助老,情暖夕阳”大接力活动,百位孤困老人成为学校各中队的结队帮扶对象。全校师生加入爱心助老的行列,带老人们游步行街、逛超市,与老人一起吃年夜饭、共度重阳佳节……敬老助老成了少先队员们快乐的假日之行。少先队大队部通过评选爱心队员、爱心家庭、爱心中队,征集爱心优秀日记、爱心感人事例等活动培育典型、激励先进。
“手牵手,心连心”是全校少先队员爱心表达的另一种方式。队员们与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四川绵竹灾区少先队员、青海玉树小伙伴牵手互助:队员们买来钢笔、文具盒、油画棒、书包等学习用品给留守儿童,与他们结对来到东台人民公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尽情玩游戏;开展“汉藏心连心,成长手拉手”活动,捐款、捐帐篷、做爱心卡、寄学习用品、写信……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贫困地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心和责任意识。
三、爱心阵地,搭起爱的桥梁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时刻牵动着实小师生的心。针对这些孩子,少先队大队部专门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彩虹妈妈”“青年志愿号”“小小帮学志愿者”等组织,让那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爱的无处不在,共享爱的温馨。爱心园里,留守儿童给在外打工的爸爸打电话,同学们围在他们身边分享快乐。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看书、打球、打亲情电话、做游戏,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
走进长廊,老人墙上100张灿烂的笑脸向我们诉说着少先队员们的努力,爱心墙上传递的爱心日记是少先队员们的心声。一面记载爱的墙,一本本记录爱的日记,见证了少先队员爱的足迹。
东台市实验小学的队员们秉承“博爱、包容、和谐”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培育了校园文化新风尚。在追梦的路上,我们为爱而努力,将会走得更好、更远!
【林卫云,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陈晋华,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中队辅导员】
责任编辑/闫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