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少先队的仪式教育

2012-04-29洪明

中国德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少先队员少先队仪式

摘要 仪式与教育具有天然联系,通过仪式进行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少先队仪式活动过程中常常存在着轻视仪式、忽视仪式设计基本规律、仪式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广大少先队工作者除了应充分认识到仪式的教育功能之外,更要掌握仪式设计的基本规律,整体设计、优化流程、把握规律、提高科学化水平,同时要利用日常的学习生活培养少先队员的基本礼仪。

关 键 词 仪式;教育;少先队;设计

作者简介洪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少先队是政治性、群众性、教育性很强的儿童组织,其核心功能是推进儿童政治社会化,灌输和培养儿童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感,形成儿童最基本的科学文化、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素质。仪式是少先队活动的重要载体,少先队主要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于仪式,少先队教育具有仪式性。因此,深刻认识到少先队仪式的属性,提升少先队仪式设计的水平,提高仪式的教育功能,是少先队工作者的基本职业能力。

一、少先队仪式教育

仪式不仅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形式,而且承载着少先队核心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一,仪式是少先队组织属性和个人身份的标识。少先队仪式体现着少先队属性,通过仪式化、礼仪、典礼和庆典等四种仪式形式实现少先队功能。仪式化主要是指具有仪式意味的动作、行为,比如入队典礼中的升旗活动,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唱队歌、宣誓、呼号等行为,少先队活动的启动式、开(闭)幕式等活动;礼仪主要指少先队的队礼,是仪式化行为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体现着少先队员的身份和素养,可以用于集体正式活动中,也可以用于日常行为中。典礼是大型政治性、群体性、互动性活动,体现着一种权力关系,如入队仪式、少先队检阅仪式、少代会开(闭)幕式;庆典是表彰性、娱乐性、竞技性集体活动,如“六一”联欢、少先队的庆功庆典、少先队组织的文体比赛等,都属于这类活动。

第二,仪式是传递少先队价值理念的重要渠道。少先队的基本功能与学校教育别无二致,就是养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作为年龄在6-14岁的社会化程度很低的少年儿童,如何才能让他们明白少先队诸如“听党的话”“人们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红领巾是烈士鲜血染成的”等具有深刻意蕴的话语呢?当然,借助于灌输、说理等方式是需要的,但却是远远不够的,而仪式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一个仪式“就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用感性手段作为意义符号的象征体系”[1],仪式的这种性质可以帮助认知水平不高的少先队员突破认知障碍,从而获得有关少先队的“实践性知识”,完成逻辑语言难以完成的任务。仪式作用机制不在于认知,而重在“体知”。

二、少先队仪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少先队在教育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活动、轻仪式,重大型仪式、轻日常仪式。重活动、轻仪式就是指重视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而轻视活动中的象征性环节,认为只要把活动做好了,目的就达到了。其实这是对仪式的误读,没有充分认识到仪式的教育功能,甚至将仪式教育等同于形式主义。轻仪式的第二种表现,就是轻视日常仪式,只重视大型仪式。大型仪式主要指学校开展的庆典、典礼等,如入队仪式、庆祝“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手拉手”活动启动仪式等,这些活动当然需要重视,也应该努力办好,但不少学校领导和少先队工作者只重视大型活动的教育作用或宣传功能,而忽视日常的仪式教育,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日常的少先队仪式,虽然仅限于少先队员的个体行为,或属于小范围的行为,但是它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比如佩戴红领巾、行队礼、唱队歌等,虽然并不是轰轰烈烈,但通过日积月累,少先队理念必然能深入少先队员的内心。

第二,忽视仪式中少先队员的主体性存在。在少先队仪式活动中,一般有两部分主体构成,一部分是作为教育者身份出现的辅导员、领导、嘉宾等,另一部分就是广大少先队员。由于仪式是社会关系的凝缩,通过这种角色关系设计一些程序也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仪式设计和展开过程可以将少先队员置于被动的、次要的地位,更不意味着少先队员的感受和作用可有可无。一些辅导员或领导干部在仪式设计过程中,忽视少先队员主体性存在。学生在整个仪式中处于无所事事的听众或观众地位,整个仪式成为领导讲话和优秀少先队员表演的舞台;有些讲话空话连篇,无视少先队员的接受能力和情绪,距人于千里之外。这些都与少先队仪式的真正目的背道而驰。

第三,违背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基本规律。儿童政治社会化是通过“扩散性支持”而实现的。[2]这也应该成为灌输政治情感的基本规律,这个过程告诉我们:一要注重儿童早期接触的政治人物,比如政治领袖、警察、校长、军人等“当官的”形象,奠定儿童政治情感形成的基础,打好“扩散性支持”的支点;二要利用“理想化”政治情感形成阶段,抓住教育的关键期。在少先队仪式教育中,有些校长或嘉宾不顾自身形象,漠视儿童的理解、辨别能力,端着架子、板着脸孔、高高在上,甚至姗姗来迟。这些都是仪式活动的大忌,背离了仪式培养儿童政治素养的根本目的。

第四,仪式中的虚实关系处理不当。在现实活动中,只重实或只重虚的现象并不少见:许多少先队仪式要么省略,要么草草走过场;或者虚张声势、毫无内涵。只务实不务虚,或者只务虚不务实的少先队仪式设计都是不当的。比如,在少先队列队时,整齐划一的队列,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并给予指导,其本身就是少先队纪律严密、领导得力的象征;嘹亮的队歌、鲜红的队旗、标准的队礼,都显示了少先队团结一致、走向明天的豪迈。相反,少先队活动中,如果看不到迎风飘扬的队旗和雄赳赳的队伍,听不到高昂的队歌和呼号,不仅会降低活动的效果,更失去了少先队的色彩。

三、少先队仪式教育的改进建议

一要明确少先队仪式的目的,突出仪式的整体性,优化仪式的流程。仪式设计要体现少先队基本属性,服务于少先队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要明确仪式的具体目标,分析其内涵与要求,从整体上优化仪式的流程。仪式设计中要注意虚与实的关系,虚,要符合情感规律,具有象征意义,能够让儿童产生联想,符合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发生移情作用;实,要符合认知规律,要让领导讲话、宣传标语、口号符合儿童认知水平。要注意活动的植入、环节的转换;要注重环境的设计、艺术的渲染。

二要把握少先队教育的基本规律,注重仪式教育的科学性。少先队仪式中的民主与集中、个性与社会性、纪律与服从、主体与客体、严肃认真与生动活泼等要素,是设计仪式时必须要把握的基本关系,必须辩证看待与处理。要突出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活动内容要贴近他们,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尤其要注重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基本规律,宣传好领袖形象,借助警察、法官等公正形象,打好儿童政治社会化的情感基础;辅导员、校长、嘉宾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在少先队员心中的形象,真正了解儿童,掌握与儿童沟通的技巧,争做他们的朋友。

三要注重少先队仪式的完备性,加强日常礼仪教育。一般来说,无论是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检阅仪式,还是欢快活泼的庆典仪式、竞赛仪式,都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但是,这种仪式毕竟在少先队活动中处于少数,仪式教育的基础在平时。平日的仪式教育重点有三:一是小型的仪式活动,二是大型仪式前后环节的仪式教育,三是少先队员礼仪教育。小型仪式活动一般是以中队或小队为单位举行,适合班级或小组规模的主题教育、庆典、运动会、文艺活动等。大型仪式由若干个小的仪式构成,需要提前准备,这也是开展仪式教育的一个契机。当一个大型仪式结束后,仪式会久久留存在儿童的记忆里,辅导员要在模仿、复制、消化过程中进一步指导少先队员学习仪式。最重要的是少先队员的礼仪,这是一切仪式教育的基础,要让每一个少先队员知礼仪、懂礼仪、用礼仪,在传唱队歌、佩戴红领巾、高举队旗中渐渐接受少先队组织教育。

参考文献:

[1]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广西民族研究[J].2003(2):26-33.

[2]何芳,马和民.政治社会化的政治理论——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社会化理论述评.外国中小学教育[J].2008(12):6-10.

责任编辑/齐 欣

猜你喜欢

少先队员少先队仪式
认识少先队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少先队员永向前
十岁成长仪式
少先队员永向前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仪式感重要吗?
少先队员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