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助学:让天更蓝、社会更美好

2012-04-29宁蒗

慈善 2012年4期
关键词:宁蒗慈溪贫困学生

在祖国大西南偏僻的宁蒗彝族自治县,人们传颂着一个名字——龚学明!对于受助儿童及家庭,体味的是温暖,洋溢的是感恩,凝聚的是激励;对于一般民众,引发的是对良心、仁爱、奉献、价值、道德的大讨论;而对于喜欢探讨社会问题的有识之士,慈善的基础、和谐的本质、博爱的力量,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等等,无疑成为了撩拨心扉的话题。

龚学明的事迹是震撼人心的!一个没有太多金钱基础的洗车小老板,在社会还在谈论中国富人“为富不仁”、民众缺少爱心、社会道德沦丧的时候,他却为全国贫困地区孤儿、残疾儿童、特困学子付出金钱和心血,坚持了十五年。十五年里,他花光积蓄、举债助学到了家人都难以理解的地步,尤其难得的是,他在自己全力助学的同时,还能以“蓝天下”助学红娘的身份,为慈溪家乡爱心人士的助学活动牵线搭桥;为了取得捐赠者的信任,他每年到贫困山区了解助学落实情况、实地搜集贫困学子资料,为结对助学建立档案,为社会的爱心行动育苗护花!在宁蒗县,他的足迹遍布小凉山的沟沟坎坎,他的热心与执着令当地的农民和慈善站工作人员都深为感动。凭着满怀热肠、凭着侠肝义胆、凭着胸中不止竭的大爱,九年里,仅在宁蒗县,他自己就结对助学 96人,通过他的牵线结对成功2000多人,让面临失学的莘莘学子能够正常上学,接受做人、技能的教育。如果真能达到龚学明对受捐助学子所期望的“明白社会的关爱,努力进取,踏实做人,锤炼好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回馈社会”,那么,这2000多人就会成为充满仁爱与社会正义的火点水源,他们对世间仁爱的传递延续就是无限的,加上其家庭对社会民众更广泛的爱心示范,慈善助学的确可以让天更蓝,让社会更和谐、更美好!这样的社会不正是人们所孜孜追求的吗?

浩浩长江的两个支点

上游: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

这里,天蓝水秀,山是青的,草木是绿的,有百花争艳,有鸟鸣兽吼,白云在山间和天空缭绕,山风传唱的是人与自然的美妙传说!

这里聚居着全国五十六朵民族之花的十二朵,特别是摩梭人、普米族、傈僳族、苦聪人,以及占主体的彝族都带着神秘的色彩;他们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具有难得的勤劳、朴实与正直,也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新中国建立时,他们从原始的母系制、奴隶制、原始共耕制、封建领主制一同融入了祖国的社会大家庭,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发展阶段,大三线建设时期,从这里运出的木材、矿产、毛皮、药物和粮食,也曾一度让人们认为这里是一块急待开垦的宝地!

但是,当工业文明从沿海呼啸而至的时候,这里的一切变得不再和谐,这里的人们无论怎样做都难以跟上时代的节拍,美丽的大山河流成为经济交流、文明交流的障碍;廉价的农产品由于地理阻隔变不成商品;商人为额外增加的运输成本而退缩;经济信息传递到山里已缺少了剩余价值;而最根本的还是文化,传统的思维方式与工业文明的步伐总是难以协调!越追越赶,与内地相比却越发贫穷;越穷越无助,许多应该做的事就被无经济基础的各级政府简化掉了。一个县,除农业银行还在勉强支撑外,其它银行均撤回了市里;有26万人口的一个县,国民生产总值不足三个亿,县财政收入多年在1000万元以下,农民人均不足800元的纯收入还包括国家的各种政策性补贴,这只是内地一个中型工厂的年产值和利润呀,有谁能想得到?又有谁能体味到,二十多万人一年的奋斗价值竟是这么的卑微!于是,政府提出了“治穷先治愚,智力开发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只是,以教育为重点,却难以增加对教育的实际投入;学校的分散、教室的破烂、学生连书本费都交不出的现状依然;老百姓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都希望儿女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全家节衣缩食供养学生,却总有许多孩子因各种灾变而无力完成学业。与命运的抗争,原来,金钱才是最重要的基础!

下游:浙江省慈溪市;代表人物:龚学明。

也许,是地名“母慈子孝”已溶入当地人的灵魂;也许,是道家的积德行善、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及中华民族的扶弱济困等仁爱精神主导了当地人的良知;慈溪人总是那么的乐善好施!

正在上学的孩子,会把积攒每一分钱的储蓄罐献出,捐助贫困地区孩子上学;拾荒的孤寡老奶奶,也能把所有的存款拿出捐赠灾区;一般的民众,平常省吃俭用,对捐助行善却时刻充满热情;而普通的个体小老板,不与富豪比金钱的多少,却能持之以恒地行善救助。

开了一个洗车场的个体小老板——龚学明,就是这样的人!

从与浙江龙泉的叶萍萍、付丹结成助学对子,从此就开始了他十多年的助学之路。这以后,他十赴龙泉、三赴贵州,足迹还留在了贵州、陕西、山西、四川、云南等省。龚学明助学对象不断增加,每年的助学负担越来越重,经常落得口袋空空。一开始,他年收入仅1.5万元左右,妻子在一家工厂上班,收入不高。而资助100名学生,按照最少每人每年200元计算,也得2万元一年。明知实施这一计划相当艰难,龚学明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周围的朋友个个富裕起来,买了好车,住进了大房子,龚学明却把大部分收入用于助学,自己一直和父母住在25年前盖的老屋里,穿十几元钱一件的T恤衫。为省钱,他把烟也戒了。

2000年开始,龚学明的助学事迹经过新闻媒体报道,逐渐为广大市民所了解,很多爱心人士纷纷联系龚学明,表达参与助学的愿望。这正是龚学明当初定下五年计划所要达到的效果。此后,他成立工作室,开办个人助学网站,专门为愿意助学的各方人士牵线搭桥。龚学明得到越来越多人的信任和认可,也使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追随龚学明加入到助学活动中。在收入并不高的情况下,龚学明无私地把自己大部分收入用于捐助100多名贫困学生,十多年来坚定不移、无怨无悔,他以实际行动影响了一大批人投入爱心助学活动。这种无私大爱是慈溪的又一典型代表,这种高尚情操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忧国忧民的生动体现,这种奉献精神更是值得大力弘扬。

如果,人人学龔学明,社会就没有上不起学的孩子,每一个人都能学有所长,为国家的富强兴盛添砖加瓦!如果,每一个城市都能像慈溪一样行善施助,天下弱者就都会获得爱心人士扶助,人世的温暖、社会的和谐必将成为现实!而受助学子的感恩之心与回报社会的行为,定会让世间回荡爱的旋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一封信联结的爱心传递

2002年9月,龚学明从《慈善》杂志看到了宁蒗县慈善站副站长何兴祥发出的资助孤寡残疾儿童上学的求助信,一贯热心助学的龚学明,当仁不让地将此事当成了自己份内的责任。

他当即写了一封信,联络上宁蒗慈善站后,为了了解贫困儿童的真实情况,龚学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宁蒗之行。

当地老百姓的朴实与盛情让他感动,而当地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的艰难却让他倍感忧心。幼小的学生每天就要翻山越岭走几公里甚至走上十公里的山路来上学;学校教室大多是过往生产队的旧仓库或就地砍伐树木搭建的简陋木樏房,四面通风、光线昏暗并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学生用砖头和木板充当课桌、凳子;学生们破衣灰脸,却热情好学、充满好奇!真实地感受山区民众的贫穷,看到学生们对学习的热情,面对学生们渴望走出大山的灼灼眼神,加重了他捐资助学的坚定决心和使命感!

龚学明原来只想找十多名学生结对助学,但是当地实在是太穷了,好几所学校的校长听说有一位来自浙江的助学人,就把面临辍学的贫困学生资料一齐送来,共有307名!龚学明犹豫了,自己在全国各地结对助学近百名贫困学生,花去了20多万元,还负债6万元,已无力再大量资助。但是,看着校长们期待的表情,翻阅着一个个学生的成绩单与家庭贫困资料,他还是收下了所有307名贫困学生的资料,留下路费后,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当场认捐了25名特困学生当年的学费,并承诺余下的学生一定想办法联系解决。

这一承诺,让龚学明在宁蒗坚持助学了九年,难以罢手!这一承诺,将贫困的宁蒗县与千里之遥的慈溪市联结在一起,传递着世间真诚的爱,谱写了一曲曲捐资助学动人的颂歌!

慈溪掀起助学热

回到慈溪的第二天,龚学明选择了一家商场挂起“爱心助学”的横幅,旁边墙头挂上曾震撼自己的宁蒗县拖拉坪小学的大幅照片。

经过的路人随即被贫困地区的现实所震撼,被贫困学生对学习的渴望所打动,纷纷认助贫困生,一位慈溪企业家在照片前驻足几分钟,一下子就认捐资助了20名贫困生。从宁蒗带回的需要捐助的贫困学生名单,在慈溪这个充满爱心的城市,不长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龚学明放下了悬着的心,也明白爱心助学只要付出真诚,只要有人认真组织推动,贫困的孩子就会有学上。

从此,每逢双休日,龚学明就到慈溪的闹市区设摊推介需要资助的学生,一些资助人也成了他的朋友,一块帮忙推介。家乡人不竭的爱心,支持了龚学明爱心助学的正义行为,也让他有了更好地当好助学红娘的愿望和行动。

他非常清楚,家乡人是相信他的为人,信得过他的人品,捐助人的心愿就是捐出的钱能够用在最需要扶助的贫困学生身上。为此,他每年都要跑一趟宁蒗,到学校和学生家里核实结对款项落实情况。他曾组织33名捐助爱心人士到宁蒗调查,搜集更多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资料。在他的努力下,慈溪人比奉献、比捐助贫困学生的多少,爱心助学蔚然成风!

爱心的延续与扩展

通过不懈的努力,加上龚学明感人事迹的带动,慈溪市在九年里仅对宁蒗县贫困学子结对助学就达2000多人,总金额达800多万元。助学对象主要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孤儿、残疾儿童以及家庭特困学生和民族地区因重男轻女思想而不能继续上学的女学生,范围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目前,已有 21名学生顺利读完大学,走向了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他们说:“是叔叔、阿姨们的爱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也给全家带来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大恩难报,我们一定以感恩的心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需要救助的他人,回报社会!”而正在就读的受助学生,也更加勤奋、更加刻苦,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捐助者。

从结对助学开始,经龚学明与何兴祥牵线,爱心在不断地传递,助学方式也在变化和增多。

2010年西南地区遭遇大旱,宁蒗许多山区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许多学生因旱灾而面临辍学,何兴祥忧心如焚,带着330名贫困学子的资料赶赴慈溪再次求助于龚学明。龚学明组织了包括自己老父亲在内的志愿者队伍,在慈溪、宁波等地设摊推介,通过几天的努力,所有贫困学生均结成了助学对子。也是在这次助学行动中,慈溪利顺集团产生了定向资助一个班级的想法。在宁蒗蒗蕖中学初一年级挑选50名成绩优秀而家庭困难的学生组建“利顺班”,每人每年接受利顺集团600元的生活补助。去年4月26日开班,利顺集团负责人在开班仪式上为同学们上了一堂主题为“在逆境中成长”的人生德育课。

助学参与者黄欣怡,几年前考上杭州外国语学校,现在上高二的她,通过与龚学明的论坛和网络联系,2010年9月就与宁蒗初一男生金胜平结成了助学对子。今年暑假,她在学校组织了一个十七人的志愿服务队,通过龚学明与宁蒗教育局牵线联络后,7月10日从杭州出发前往宁蒗支教。为了不增加贫困学生家庭的负担,龚学明拿出一万元给上课学生作为生活补贴,而支教志愿者黄欣怡一行也掏出一些钱补贴学校。当地老师和学生们深为感动,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志愿者,他们不仅为贫困地区学生尽力付出,而且时时处处在为受助者考虑!”。

2011年7月,龚学明带着33名希望看到结对助学孩子的爱心人士赴宁蒗。在分别看望资助的学生后,他们被当地学校的简陋和孩子们的朴实所感动,与当地政府联系后达成了援建一所投资200万元的希望小学的意向。送走助学访问团后,龚学明和6名慈溪志愿者继续留在宁蒗,花了整整十天时间,深入宁蒗最贫困山区,收集贫困学生资料。先向班主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再到学生家中实地查看,并给每位贫困学子拍照片,共收集了500余份学生资料,龚学明说“我一定要到学生家中看到真实情况,得对将来资助这些孩子的爱心人士负责,要將爱心捐助用到最需要的孩子身上”。

陈建军是慈溪一个普通老板,他夫妻二人随访问团到了宁蒗。他说,最看不惯的是宁蒗一群一堆的人闲着没事做!不能让孩子们再这样继续下去,要让他们有书读,读好书,融入社会。因此,夫妻二人回到慈溪,一下就认捐了107名贫困学生,每年结对助学金达79900元。

慈溪市民许建杰,和家人一道与宁蒗40多名贫困学子结成了帮扶对象。仅今年就有14人考上大学,为了让学生们开一下眼界,也为了激励学子,今年暑假,他特邀从初一资助到考上大学的14名大学生外出游玩。8月6日,何兴祥带着学子们到达杭州,在许建杰的安排下,从杭州玩到上海,参观了杭州宋城、上海世纪大厦、世博园、外滩等。一路上学子们都在真诚地感谢着许叔叔,许建杰说:“你们不必太在意对我的感谢,要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回馈社会”。13日到14日,龚学明、何兴祥与学生们一同参加了宁波书城的贫困学子救助推介会,看到龚学明老父亲也作为志愿者忙前忙后,看到宁波市民对贫困学生的赞助热情,看到老人、孩子都用省吃俭用的钱来结对助学,宁蒗学生们非常感动并暗暗立志:加倍努力,勤奋学习,用今后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恩人回馈社会!

对龚学明助学行为意义的挖掘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己的最基本要求。当今社会,由于国民处于物质匮乏的时间太久了,乍一有钱就只想享受富有的快感,也由于私欲的泛滥、占有欲的贪婪,许多达人越有钱对穷人越漠视,丢失了基本的道义,忘记了社会和谐才是个人发展的根本,忘记了自己的发达是建立在社会资源不合理分配的基础之上,忘记了作为社会人应尽的善行义举,所以,社会评价其“为富不仁”!而龚学明,没有任何发达的迹象,所有的慈善义举都源于中华民族最纯朴的仁慈大义、与人为善的品行和扶危济困的慈爱良心,这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世界安宁的根本保障!从龚学明的行为和所有立善心、行义举的人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社会和谐发展的希望,更认清了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往的高尚本质!社会的文明在于公平、公正、科學与理性,世界的美好在于爱心的传递、延续及营造温馨与和谐的氛围。

对于龚学明来说,他只需力所能及地对弱者表示关爱,能够慷慨解囊捐助弱者,在当今就是难得的善人了;但是,他并未止于此,用自己的行为带动他人,想方设法为其它爱心人士牵线搭桥,甘当助学红娘;为了爱心捐助能够落到实处,无数次的奔波于贫困地区、在家乡激情推介、通过网站热心倡导联结,他花费的何止是金钱?他付出的艰辛和心血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没有仁慈大爱、没有奉献精神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更为难得的是,龚学明把对弱者的无限关爱与社会、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当作自我生命的高尚事业,不计辛劳,真诚付出,力求奉献的完美价值。以天下为己任、愿将慈善遍洒天下的雄心和情操多么的难能可贵!龚学明的行为和情怀,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捐赠爱心——奉献仁爱精神——布施人间大爱的价值升华的意义,在人人为己、金钱为大的当今社会,我们看到了回归世间温暖、焕发精神力量、实现社会和谐的希望。

社会呼唤慈善,因为社会一切的幸福安宁必须由善意与爱心来重建!

社会倡导慈善,因为人类一切的文明和理想价值追求离不了善意爱心!

让慈善遍洒天下,世间才充满温情与和谐,社会才会更美好!

猜你喜欢

宁蒗慈溪贫困学生
丽江宁蒗泸沽湖
走在下雪的路上
慈溪,为它的美食疯狂打call!
丽江市文联组织文艺人士赴宁蒗 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宁蒗县总工会:“两节”慰问暖人心
200余吨危险废物随意堆放 慈溪破获重大“污泥”案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像宁蒗河一样自然流淌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