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闻的“眼睛”亮起来
2012-04-29郝彧
郝彧
【摘要】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靠“眼睛”传神。一个“目光炯炯”的标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目光炯炯”的标题即是视觉形象鲜明的标题。这些标题应该是声情并茂、神形兼备、雅俗共赏,兼具准确、概括、简约、传神的素质。它们提升了报纸的格调,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作者在文中总结归纳了8种制作出彩标题的技巧,并举例分析鉴赏。
【关键词】新闻标题视觉形象制作技巧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靠“眼睛”传神。一个“目光炯炯”的标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留心我们周围的报纸,会发现许多出新出彩的标题,它们往往声情并茂、神形兼备、雅俗共赏,兼具准确、概括、简约、传神的素质。“顾盼生辉”的标题增加了版面的色彩,提升了报纸的品位。
正如一句在国内外新闻界都流行的话所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们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们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
在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许多读者都是忙里偷闲读报,通过随意性翻阅报纸来了解周围的环境、获取信息。读者阅报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使报纸必须以更加生活化的面孔去面对读者,表现在新闻标题中就是尽量使标题通俗化、大众化,更多地突出标题的亲和力和生活味,使读者一打开报纸就觉得眼前一亮。因此,今天的报纸在新闻标题制作与编排中,必须十分重视版面的视觉形象,加强标题的刺激性和冲击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标题的视觉形象是多角度、多侧面、多视点、全方位地展开的。一是制造“轰动效应”,或言人所未言,或出人意料,引人注意。二是以最感人的新闻事实,塑造标题的视觉艺术形象。三是要简洁精炼,琅琅上口,流畅生动,让人过目不忘。总之,标题制作过程,是一个艰苦的思想劳动过程。从阅读稿件,构思命意,到遣词造句,往往是煞费苦心,几经推敲,力求达到语出惊人、打动人心的效果。
在新闻事实提炼精准的基础上,视觉形象突出、鲜明的报纸标题制作一般有以下的具体技巧:
一、注重修辞手法
拟人、借代、双关、拈连、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应用,可使标题形象生动、通俗传神。如:今年2月22日《新安晚报》A03版《小区“垂暮”,居民跟着受苦》,拟人的手法,将合肥市一些老旧小区的问题提出,“垂暮”一词用得贴切,让不少市民感同身受。《安徽商报》2月19日A04版《水饺刚下锅,突然“断了气”》,报道某市多个小区在午饭时间燃气管道泄露,引发多个不区停气。“断了气”一词双关,贴切而有趣;《江淮晨报》4版的《遇车祸货车“变脸”(主题)原来车牌是假的(副题)》,《合肥晚报》2月18日《世界新闻》版《房贷门“绊倒”武尔夫》,报道德国总统因房贷丑闻被迫辞职,《脚手架太“霸道”》,曝光施工材料占道的问题,“变脸”、 “绊倒”、“霸道”三词拟得形象,用得双关;《铜陵日报 铜都晨刊》曾有个头版头条题为《盲道成“忙”道 畅通打问号》,谐音令人回味。
二、追求对仗、工整
有些新闻标题制作得情趣盎然、韵味十足,既具视觉美,又有听觉美。如:今年1月23日《安徽日报》头版头条《春到燕山千里秀龙舞中华万家福》,报道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市同基层干部群众共迎新春的消息,去年12月21日B3版头条《干部坐班群众方便》,报道五河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坐班为村民办事的新闻。两个标题兼具动感、质感、美感,神采飞扬,寓意深长;《皖西日报》的《就诊“一卡通” 看病更“轻松”》,合辙压韵,琅琅上口;《安徽商报》的《缺德司机 撞伤老人抛荒山 坚强老太 爬行百米终获救》,褒贬对比鲜明,内容一目了然。
三、应用多行题
多行标题具有张力,既可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信息,也便于报纸表述观点和态度。在这个快节奏的读题时代,多行题越来越受欢迎。如:今年2月22日《安徽商报》A02版《车被偷了,武汉受质疑车找到了,警方受质疑(主题)立案帮日本游客找自行车,警方否认“选择性执法”(副题)》,这个标题,将新闻事件和影响交待得清清楚楚。《铜陵日报》一篇《粗心农妇卖棉花 内藏现金五万元(引题)普济圩公安分局民警成功追回(主题)》,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安徽商报》另有一篇《太有心计(引题)明知抢劫犯法 唆使网友出马(主题)19岁男孩躲在幕后仍难逃法网(副题)》,观点评价和新闻事实都有了,让读者对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四、活用古诗词
古诗文的巧妙运用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如:2月20日《新安晚报》头版有一标题导读《乍暖还寒 最难将息》,预报未来三天的天气,直接引用李清照的名句;《江淮晨报》《相约黄昏后共赏银盘月》,脱典于宋词中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安徽商报》头版关于风速的一组照片标题为《大风起兮》,引用了刘邦的《大风歌》, 让标题“吟”了起来;《合肥晚报》一张照片的标题是《满城春色“冻”不住》,来自“满园春色关不住”;《淮南日报》一张大幅照片的标题是《春风又绿淮河岸》,来自“春风又绿江南岸”,情趣盎然,令人神情气爽。
五、巧用歌词、流行语
巧用歌词、流行语的标题通俗时尚,鲜活灵动,往往让人会心一笑。如:今年2月24日《新安晚报》头版的《不抛弃不放弃》,报道合肥一对残疾兄弟60多年相互扶持、情深似海的事,一看便知借用了风靡一时的电视剧里面的名句;《合肥晚报》2月21日A5版《“步步糕”无生日(引题)哦卖糕的!(主题)》,主题让看了忍俊不禁,这是西方表惊叹的常用语谐音,又正与事件本身契合,标题做得实在是高;《合肥晚报》2月21日《“雷人”课间操,合肥“有木有”?》,“雷人”、“有木有”,都是网络热词。《市场星报》的《我的压岁钱我做主》,引导小朋友树立正确理财观;《黄山日报》一篇稿件题为《找找找找找啊找找到一份好工作》,把“找工作”过程的艰难、结果的喜悦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
六、妙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用得好,往往有节约笔墨、画龙点睛的奇效。如:《安徽商报》2月24日《文娱新闻》版《这不是赚钱,是抢钱!》,在说艺人代言费暴涨的话题。叹号表达了强烈的语气、明白的态度;《安徽日报》曾有个标题《10+1:城乡救助“一个不少”》,报道铜陵建立起以城乡低保等10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的“10+1”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尝试;《合肥晚报》《“请买奶粉请买尿片请剃胎毛请……”(主题)——从产妇刚回家,看个人信息泄露之公害(副题)》,省略号省略许多推销的具体项目,破折号又交代了新闻的意义;《江淮晨报》有个标题《干旱预警级别下调(引题))红→橙(主题)》,“+”“→”号醒目耀眼,引人入胜。
七、精用数字
由于数字具体,能说明问题,在新闻标题制作中,让数字说话,是使标题成为读者眼光第一落点的重要手段。如:《安徽商报》2月19日头版头条导读《存准金率将下调0.5个百分点(主题)预计可一次性约4000亿人民币(副题)》,两个数字十分清晰明了。《新安晚报》2月20日头版头条《“一技之长”能顶40分(主题)24所高职院校公布自主招生方案,职业技能受重视(副题)》,信息量很大很丰富;《芜湖日报》在春节后曾有一篇《喜了招工企业 乐了返乡农民(主题)南陵县春季招聘会提供7276个就业岗位(副题)》,清晰明了;《文摘周刊》4版《“最后的公社”发7千万年终奖(主题)人均6000元(副题)》,人均数字的换算让读者感受更真切、直观。
八、善用问句
编辑在制作标题时,用问句抓住读者的好奇心,能够通过形式多样的悬念设置诱使读者化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问句在标题中的运用也可分疑问、设问、反问三种。疑问句如:《文摘周刊》2月24日2版头条《谁在“做空欧洲”?》,标题很是“勾人”;《安徽日报》一个标题《压岁钱:如何花在刀刃上》,问题有现实针对性。设问句如:《合肥晚报》2月21日综合新闻版《小冰河期?不靠谱!》,有问有答,解疑释惑;《黄山日报》一篇《房东家院内丢了车谁负责(主题)除非明确保管义务 否则没辙(副)》,贴近生活。反问句如:《皖西日报》的《6元路程要30元?(主题)这个司机有点狠(副题)》,突出了编者对宰客司机强烈的谴责,态度鲜明。
出色的标题文质并重、张弛有度,提升了报纸的格调,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出色的标题使读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得到审美享受和精神启迪;出色的标题体现了编辑、记者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创新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这种精神和作风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力提倡。
(作者单位:江淮时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