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死为生,非变即腐朽

2012-04-29

人力资源 2012年4期
关键词:阿尔贝巴克莱加缪

我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刻,常常仰天长叹,或者坐地祈祷,希望化死为生。

也难怪,人之常情嘛。

那个时候,我们后悔当初为何不……?

如果我们是市场营销人员,这种感受更会特别强烈:由于忽略了潜在的危机,漠视了环境的渐变,对已经变化了的风向,麻木、迟钝,直到竞争对手的大旗呼啦啦地飘荡过来,覆盖了自己的领地,将市场份额强行切下一大块。

教训都是流血的。

现在,我们需要蘸着血迹,把先民最初的“化”字端正地描摹一遍,贴在墙上,再铭刻于心——时刻想到:变化。

甲骨文之“化”构想大胆,惊心动魄:两个“人”背对背并列。

这种排列出于何意?

请细看——右边的那“人”是大头朝下脚朝上的——原来此“人”已死。

我们不得不敬佩先民的创意:两人颠倒,一生一死。先民是用“生与死”的参照对比,来警示“化”的深意。

其实,人是一种不喜欢改变的动物,古今中外皆然。

希腊神话中有个美少年叫纳克素斯,有这么一天,他来到水池边,又开始打量清水里自己的影子,自怜自爱。他整天对着那“镜子”看个不休,终于憔悴而死,变成了水仙花(水仙花的英文就读做纳西塞士Nacissus)。

巴克莱博士在《花香满径》里写道:“这个神话启示我们,一个人要是觉得他目前的样子最好,就不愿意改变。对不想改变的人来说,他的灵魂是死的。”

这话,又让人想起阿尔贝·加缪,在他22岁时写的随笔《灵魂中的死亡》的一句:我一直是自我的囚徒。

人,过于自我封闭与囚禁,无异于灵魂的死亡。

今天,我们在职场上,如果不转化思维,改变总是“慢半拍”的作风,以及常常侥幸“对手的匕首下辈子也够不到我们的胸口”……那结果只有一个:“大头朝下脚朝上”。

英国著名赞美诗作者莱特写过一首诗,其中一句这样:眼前所见/全是变幻与腐朽。

还是那个爱尔兰的巴克莱博士——看到这句诗——认为可以改成:眼前所见/非变即腐朽。

所以说,我们要变化在前,不能等船都沉到了河里才想到了去堵窟窿。

否则,就像阿尔贝·加缪在那篇随笔的最后写道的:

在阿尔及尔的郊外,有一座小小的、有着黑铁大门的公墓。如果走到尽头,就会发现一条山谷,远处是海湾。在这个与大海同呼吸的礼物面前,人们可以长时间地陷入冥想。但是当人们往回走的时候,会发现在一座遗弃的坟墓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永远的遗憾”。

我们无须去揣摩坟墓里的逝者为何遗憾,只要我们不学会改变,“永远的遗憾”这块牌子早晚会插在生命的过程中,难以自拔。

猜你喜欢

阿尔贝巴克莱加缪
阿尔贝二世亲王:摩纳哥的招牌
秋是第二个春
秋是第二个春
加缪的眼神、西装和香烟
漫画
女球迷传奇
历史证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