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思潮视角下对学前教育的思考
2012-04-29宋梅华,崔国富
宋梅华,崔国富
摘要:教育思潮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直接推进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是二战后相继出现的具有全球意义并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潮,是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影响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育思潮;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前教育;思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2-03
一、当代教育思潮“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提出的背景
“学会生存”是二战后随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急剧变化,逐步发展为内涵丰富的教育思潮。它主要解决二战后教育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当代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飞速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对于由于战争而引起的政治和经济濒于崩溃边缘的国家如何“生存”和学会“生存”是各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在在这个背景下,1972年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为首的国际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其中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强调早期教育,确定终身教育的地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1]的观点是20世纪下半叶教育的纲领性的文件,标志着世界教育发展进入要担负起传授年轻一代适应在当代社会激烈变化的条件下求得生存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的责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进步。
《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是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的主题。其宗旨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环境,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生活的全面发展的人。试图解决20世纪后期国际社会暴露的各种问题:学校过分强调智育的发展而忽视人的素质教育;物质文明发达而道德沦丧精神空虚;社会迅速进步和个人个性发展不相适应;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带来的生态失衡;家庭观念和人际关系的淡漠;性自由下的色情泛滥等。这样一种崭新的教育观思潮出现了:教育应致力的目标是——“学会关心”,这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目标。
这一阶段作为全民教育基石的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在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世界一体化加速发展中迅速发展起来。自艾伦·凯在《儿童的世纪》一书中做出“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这一预言之后,学前教育被各个国家认为是“任何交友政策和文化政策的先决条件”。[2]各国对学前教育逐渐关注并引起国际广泛重视,纷纷立法,加大政府投入。在各种教育思潮影响下为形成为新的儿童观、儿童发展观和儿童教育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其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成为21世纪学前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二、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的影响
用什么教育思想教导孩子才能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全世界的教育家和父母们都非常纠结。纵观世界学前教育的现状其发展有其共同的特点。
(一)重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授
自英国的欧文创办的第一所幼儿园开始经历200年的漫长的发展阶段,到二战前主要受自然成熟理论、自然主义教育和精神分析理论等教育理论的影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按着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自然成熟顺序发展,注重幼儿的本能发展和感官的训练,强调幼儿自然的和自发的活动对幼儿的价值,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二战后至70年代,学前教育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其中有巨大影响的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皮亚杰的认识发展心理学、赞科夫的“教育与发展”论等,这些教育观都成为世界学前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从整体看,世界学前教育主要强调是: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对儿童认知发展将起关键性作用。过分“重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忽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人格的片面发展。”[3]但“学会生存”教育思潮对当时的教育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兴起,使世界学前教育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1)开始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4]和个性的健全发展。(2)重视儿童的整体发展水平。人们对战后强调早期智力开发的做法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1989年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的》也要求“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3)人本主义心理学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对国际教育走出“唯智”误区,倡导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4)“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成为21世纪学前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三)“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起着特殊的宏观指导作用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从对“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两者的关系和作用分析:一是前者虽然自身存在先天的重大缺陷,但是后者不能简单地代替前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和联系的,不能忽视各自在学前教育中的独特性;二是只注重各自的区别和不可替代性而忽视相互之间的促进作用,甚至是对立和割裂开来。在实际运用方面,儿童的发展有不均衡性和顺序性,有时候会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着重强调某个方面的发展,学前教育也会因为儿童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任务不同而有所侧重。因此两种教育思潮对于处于学前教育的儿童来讲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起着特殊的宏观指导作用。
三、对学前教育的指导意义及相应的对策
(一)“学会生存”
生存是指人们最基本的生命需求。在大自然的法则中是“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其中更多是指生存、安全健康和生命的价值。其社会含义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终身教育思想。其对学前教育的指导意义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强健的体魄是生存能力的基础。是指人身体活动的机能、能量和机能体力。生存建立在强健的体魄上,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阶段,一切还显得稚嫩,因此要指导他们进行身体锻炼,初步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2.生命的教育。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爱家人、爱朋友、爱大自然的一切生命。“明白爱不仅存在于任何人之间,而且也应该在人与一切生命之间。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感受生命的奥秘,感受生命从产生、成长、成熟乃至死亡的整个过程,来唤醒他们的生命的意识以及对生命的敬畏”[5]。通过科普等有效的形式感受生命的重要性。
3.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要想做事先学做人。教孩子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德规则、做事的准则,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有原则的。做人的道理知之越深,行之越多,做事就会越成功。教孩子从小如何去尊敬长辈,待人接物,有规矩,有礼貌,守信用。
4.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指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素质。包括独立做事情的能力、自理能力、遵守生活规则的能力和意志品质、儿童之间的交往能力、观察能力等。教师和家长要为儿童创造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鼓励和引导孩子善于去发现和探索周围层出不穷的事物,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不包办代替、不嘲笑、不责怪,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应及时鼓励肯定,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5.劳动教育。从培养儿童的劳动观念出发,树立要生存就要劳动,只有劳动才能生存,如果没有劳动素养就会被社会淘汰的理念。因此要针对儿童重要发展阶段对其进行劳动意识、意志和习惯的培养。年龄较小的儿童从自我服务劳动开始,较大的儿童通过帮助父母做家务活和参加公益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6.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简单了解包括公共安全类事故、公共卫生安全、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小常识,学会保护自己的简单方法,认识周围关于安全的标志,指导儿童学会简单的自救和求助的方法,减少伤害,保障儿童的安全健康的成长。
(二)“学会关心”
“关心”是指在精神层面上所具有的一切关于关心特征的文化成果和心理特性。比如情感、沟通、合作、分享、感恩、人际关系等。其对学前教育的指导意义和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关心”作为一种人格素质需要从小加以培养。[6]关心是一种情感,是以爱为核心的。学前教育首先是一种情感交流,没有心灵的关爱,就没有儿童的成长,关爱既是儿童发展的条件,也是道德教育的无尽资源。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度的物质文明并非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引导孩子感受到只有目标远大,学会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周围的人,从关心亲人到关心教师,从关心朋友到关心同伴,从关心班级到关心学校,从关心生态到关心社会,才能领悟幸福快乐的真谛。缺乏“关心”是人格素质的一种缺陷,在人格上有时会表现出冷漠、自私、自闭、郁闷甚至有自杀的倾向,导致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缓慢延迟。“学会关心”应当成为当代学前教育的主旋律,人格素质应从小加以培养。因此要结合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创设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行为的培养学会关心。
2.“关心”就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其性格豁达开朗,从小有集体荣誉感,有责任心、义务感,克服人人为我的心理定式,培养道德意志、习惯、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促进社会化进程。教会孩子在集体中与同伴相处的技巧:一是接受他人关心,学会感恩。心中充满感恩才有爱,才能把爱迁移到对他人的关心、对集体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和对全球环境和生态的关心。二是学会分享。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分享。不同时期的儿童有不同的特点,不能拿成人的道德水准来评判孩子。教会孩子们分享的方法:通过日常生活和日常游戏活动树立孩子的分享意识;在日常情境中让幼儿体验分享;通过角色扮演等策略让幼儿练习分享;通过展示成果和家园合作等延伸活动让幼儿体验并参悟分享的快乐。三是榜样的作用。(1)教师和家长的言行准则和楷模作用,首先会成为孩子们关心他人、给予他人之爱的模仿的榜样。(2)孩子们最易受到影响的就是他们中间的同辈。比如经常被老师表扬的孩子、学习好表现积极的孩子、小团体中公认的小首领等,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周围的好人好事,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和学习好榜样。
3.“关心”就是培养合作的意识。在充满激烈竞争的21世纪,竞争就能生存,就能赢得发展,合作就能进步。试想幼儿没有学会合作,必将陷入孤立,这势必影响他的一生的发展。合作是幼儿走向未来、适应并立足社会的前提,是幼儿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在学前教育中,合作是指幼儿在游戏活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配合、合理分工、互相协商、共同顺利地完成活动,因此首先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自由平等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气氛。其次采取多种形式教会合作的方法。最后是体验并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效果,培养孩子们学会分享、学会容纳、学会商量等合作能力。
4.“关心”就是培养环保意识和习惯。《学会关心》中提出:“21世纪,人们应该把他们的第一忠诚奉献给地球的生态环境”,“解决人类问题取得的进展不应该以牺牲其他物种为代价”。[7]环保对幼儿看似是个大话题,但又和孩子们关系紧密。如何与地球和睦相处,关心保护我们人类的共同的朋友?关注地球、热爱地球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的共同责任。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有限,对深奥的道理未必理解,但很多意识和习惯都是在幼儿期养成的。对于孩子来说,环保,一切从简单、粗浅开始,教师和家长要捕捉身边的每一个环保教育契机,一张简单的图片和一句简单的语言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孩子参与环保活动,真正做到从小环保,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关掉正在流淌的水龙头、不要乱扔垃圾,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环保教育渗透在幼儿教学和生活中,为了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参考文献: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黄静潇.中国现代化教育研究[J].学前教育发展策略,2010,(12).
[4]燕国材.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教育艺术,1994,(6).
[5]林小丹.关于青少年生存能力培养的探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6]郭学军.让幼儿学会关心[J].学前教育,1999,(2).
[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Z].北京:“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报告,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