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行凉山”

2012-04-29章爽

社会与公益 2012年4期
关键词:凉山彝族艾滋病

章爽

在我国四川省西南川滇交界处,有一个幅员面积六万余平方公里的地方,那里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污染小、大气浮悬物少、空气透明度高,因月亮格外晶莹明亮获"月城"之雅称。每当夜幕降临,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皓月当空,月光皎洁,分外媚人。尤以每年冬末初春的早晨,日出东山时,大如银盘的圆月还挂在西边山头,缓缓沉下,日月的光辉交相辉映,山川绚丽,其景美不胜收。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美丽的土地上,有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他们的父母有的因选择毒品而患艾滋病去世、有的因为无钱医病而死亡,有的母亲因贫困远嫁他方而留下了一个个无所依靠的孩子,他们和兄弟姐妹相依为命,因此成为了“失依儿童”。

2012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走基层”栏目以“关注大凉山失依儿童”为主题,连续播出新闻采访报道,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也因此开始关注这些大凉山里的孩子。2012年2月29日下午,130多名来自媒体、基金会、民间组织、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代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聚集在北京中协宾馆,共同参与由中华红丝带基金、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善行凉山:救助失依儿童联合行动沟通交流会”。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凉山失依失学儿童救助行动,搭建了政府、企业、媒体与慈善公益组织的沟通交流平台,从而整合资源,协调行动。

凉山失依儿童现状与需求

在过去人们的概念中,有失学儿童、留守儿童,但什么是失依儿童?这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失依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身父母和其他具有亲情关系的成年人正式照顾的16岁以下儿童。他们或是由于父母亡故,或是由于法律原因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抑或是其他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成年人的正式照顾,只能由社会中的他人或是机构支持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对于凉山的失依儿童来讲,他们中有的是父母一方死亡,另外一方改嫁或者在监狱里,不能承担抚养能力;有的是父母感染艾滋病,没有能力抚养自己的孩子,情况很复杂。在凉山很多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抚养,很多孩子父母去世以后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往往年迈体弱多病,同样没有抚养能力。还有一部分孩子跟着叔叔、伯伯一起生活,寄养在亲戚家里面,然而亲戚家本身也很贫困,他家里也有很多孩子,监护人可能也是在吸毒。

凉山彝族传统社会基本上不存在失依儿童的问题。按照彝族传统的婚姻习俗,父亲去世以后,母亲一般要转房给丈夫的兄弟(包括堂兄弟),以保障家庭的完整和儿童有依靠。如果母亲也去世了,爷爷奶奶和叔叔伯伯必须承担起全部的抚养义务。如果父亲没有亲兄弟,父亲的姐妹或堂兄弟就要承担抚养义务。所以,一般情况下,彝族孤儿不会成为流浪儿童。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国家在彝区推行一夫一妻制,转房制度被取消,母亲只能抛弃孩子改嫁异乡。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或寄养在叔伯家里。现在因为整个失依儿童群体陷入了贫困,失依儿童数量的迅速上升,社会原有的救助机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监护人只能保证这些孩子的基本的温饱,但是他的教育和医疗没有办法来解决。让孩子吃土豆、玉米,勉强吃饱不饿死,不成为流浪儿童,彝族社会原有的机制只能做到这一点,彝族乡村社会的自我救助机制只能做到这一点,不能给予他们很好的教育,保证他们的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大凉山的失依儿童面临着以下几点困难。第一,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缺乏食物和营养,发育不良的情况比较多;第二,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第三,失学率、辍学率比较高。虽然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是这些孩子肚子都吃不饱,又如何在学校安心地读书?没有像样书包,没有像样的衣服,孩子们不好意思去上学,这些孩子通常会感到自卑。有些孩子因为要照顾弟弟妹妹,种家里父母留下来的土地;有的为了维持生计要出去打工,失学率很高。为了维持生计,很多孩子从小从事繁重的劳动。被拐卖的儿童,当童工的儿童,在城市拾荒的儿童,比例都很高。

凉山失依儿童的产生原因

这种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大致可分为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两方面。

从直接原因来看,第一,凉山的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缺医少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公社解体,一直到新农合以前,这二十来年,乡村不是患有艾滋病才会导致死亡,很多常见病、结核、肝炎、心脏病都会导致死亡,因为看不起病,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很高;第二,毒品和艾滋病的流行,确实给当地的人口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导致了很多家庭的破碎。在彝族乡村这种不完整的家庭数量占的比例比较高;第三,非正常死亡的比例比较高,社会冲突、青少年犯罪,民族习俗中有“死给”的文化现象,受了别人欺负,会用死来报复对方,因此自杀率比较高;第四,儿童人口比例比较大,根据国家政策,农村可以生两个孩子,如果都是女孩可以生三个,所以每个家庭都生好几个孩子,儿童基数比较大。

从根本原因来看:第一,贫困问题的长期持续,农村整体贫困,贫困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贫困导致人为了摆脱贫困,大量的人口流入城市,在城市找不到发展机会,不能正常就业,就会从事吸毒贩毒等非法行为,导致犯罪率和高危行为的发生率很高;第二,教育的缺失。凉山2011年最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在这之前,大多数农村的彝族孩子只能读到小学。小学毕业生很多人还不会说汉话,不会看书读报。凉山几十年的国民教育,造成了几代的文盲,凉山的彝族乡村大多数都是文盲。没有文化,不懂汉语,如何向城市流通?没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很多人为了谋生,被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第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村里没有卫生所,乡卫生院一般两三个医生,大部分没有行医资格。一个本科毕业的学生都分不过去,医务人员都是当地卫校毕业的,所以医疗状况很差,也是导致问题的原因;第四,民族文化边缘化。彝族乡村的老乡,因为不懂汉语,不能通过主流媒体来接受知识,接收信息,他们和现代的生活是有隔膜的。他们不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字来吸收这些现代文明的知识,吸收这些禁毒的知识。针对少数民族特殊人群的宣传教育不够,也是导致他们缺乏应有的知识的原因。很多人因为无知、无奈导致了他们生活面临绝境,落入社会的最底层,成为最边缘化的人群。融不进主流社会,是导致凉山失依儿童的根本原因。

爱心笼罩下的凉山儿童

随着2005年《慈善法》开始起草,六年的时间已经过去,面对大凉山这样严峻的问题,面对这样一群急需帮助的孩子,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已经行动起来,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着这群孩子。

为了救助彝族山区的致孤儿童,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结合国家“两基攻坚”,与民政局、妇联和教育局共同合作,在失依儿童比较多的乡镇中心小学,开创“爱心班”,把适龄孤儿集中起来,实行全寄宿制免费教育。由爱心班所在学校负责提供教室、宿舍并安排授课教师;县教育局和发展中心一起分担学生的生活费,提供全部生活和学习用品;同时,聘请专门的生活管理员和厨师,负责照顾孩子们的日常饮食起居。自2005年9月,他们在布拖县特木里镇创办凉山第一个爱心班以来,在中美商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莲花爱心基金、中华红丝带基金、深圳壹基金、北京高力国际灯具港、顺丰基金会、天越集团、壳牌(中国)有限公司、赛诺菲安万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凤凰卫视以及全国各地的数百名爱心人士的支持下,陆续在昭觉、美姑、喜德、越西、普格、西昌开办了15个爱心班、1个爱心艺术班、1个女子初中班和1个女子高中班,使870名失去家庭依靠的孩子获得了长期稳定的救助。

FXB机构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八十年代就开始在非洲受艾滋病和毒品影响的地区开展项目。受这些问题影响严重的地区,开展社区重建工作有很成熟的经验。FXB机构在凉山州布拖县开展项目始于2006年。不管在非洲、中国、东南亚其他国家也好,工作目标和宗旨是一样的。他们的宗旨是消除贫困,同时防治艾滋病的蔓延,向弱势儿童提供帮助。不光是孤儿、艾滋病的孤儿,还包括弱势儿童。弱势儿童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相当于失依儿童。FXB是独立性的国际NGO,孩子所在的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抚养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所需,让儿童权益得到保证的最好载体。目前他们在凉山州布拖县实施的项目是FXB村庄模式。通过帮助和指导目标家庭,满足其需求,以使其达到经济独立,更好地抚养下一代,改善下一代的生活状况,以使他们将来能够回报社区。一个家庭经济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这个家庭儿童的福祉。目前他们开展这个模式的特点是低投入,要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模式。如何能做到在他们项目期结束以后还能持之以恒,把孩子从学龄6岁养大到18岁,保持这个过程最重要。同时以社区为基础的扶贫,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只帮助家庭还不行,他们希望通过家庭带动社区的发展,为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综合性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教育和自救。

中华红丝带基金在凉山州开展艾滋病防治项目。近年来受毒品影响,当地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该项目启动后,将通过实施儿童生活资助、建设村级卫生保健室、母婴阻断婴儿的人工喂养等行动,配合当地政府开展艾滋病防治公益活动。其中,“红丝带栋梁班”是中华红丝带基金在四川凉山将当地受毒品艾滋病影响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统一集中安置到学校“栋梁班”生活、学习的公益项目,委托凉山州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共同执行。目前,项目首轮资助了四个班193名学生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费和杂费补助,直到小学毕业。项目除了能够解决孩子们的吃饭、穿衣、日常生活费用问题,也解决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生意外保险等诸多问题。孤儿资助标准是每人每月200元,2400元/人/年,包含餐费、生活用品、服装、学习用品、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意外保险以及厨师和生活老师的工资,可以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进行资助。

去年在民政部倡议的“善行凉山”的框架下,默沙东公司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以及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共同开发建立了默沙东春蕾计划,对青少年进行生活技能培训和工作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探索从根本上解决凉山艾滋病问题,特别是受艾滋病影响的青少年的就业问题。对青少年教育的投入,其实是现阶段比较重要的方面。具体到这个项目有两个目标,一个是针对当地16岁到21岁受毒品和艾滋病影响的青少年,开展生活技能培训、职业训练等活动,帮助他们在城市合法就业和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另外在当地五百名14岁到21岁艾滋病的患者开展同伴教育,倡导创业扶持等活动,帮助他们留在家乡,接受抗病毒治疗,通过行为干预和生产自救,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凉山失依儿童的明天

2010年12月1日世界第二十三个艾滋病日,温家宝总理亲切看望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艾滋病患者,并对大小凉山地区防艾和综合扶贫开发作出了重要指示。2011年春节刚过,回良玉副总理又带国务院联合考察组赴凉山进行综合扶贫考察,亲切慰问当地彝族人民群众,督查温总理指示的落实情况,要求当地党委政府着力做好以防艾、禁毒、扶贫为重点的各项民生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为了配合国务院“治凉兴凉”的整体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民政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善行凉山”全国公益慈善联合行动,以运用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为理念,以民间慈善资源为有效补充,改变大小凉山地区贫困落后面貌。

为此,中央民族大学西部研究中心和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写了一个全面救助凉山失依儿童整个框架的规划草案,其中有以下几点是我们在展开工作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第一,必须充分吸取二十余年来慈善公益组织在凉山开展儿童救助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克服相互排斥、各自为战的局面,加强沟通、交流与协作,建立整合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总结推广最有效的救助模式,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救助,实现公益效益最大化;第二,必须克服慈善救助活动的单一性和短期行为,避免单纯发钱发物救济儿童的简单做法,立足于提供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受教育的机会,推行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救助模式;第三,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快政府职能转移,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民间组织唱戏的新局面;第四,改变过度依赖地方政府部门实施项目的状况,以培育和支持凉山本地民间组织发展为目标,实现儿童救助工作的在地化;第五,立足于少数民族乡村的社会文化特点,实践并推广儿童社工和农村早教的理论与方法,逐步提升儿童救助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化;第六,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搭建企业和个人能够广泛参与凉山失依儿童救助的平台和机制。

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在众多组织、企业的努力以及每一位充满爱心的公益人士的帮助下,大凉山的明天定会绽放夺目的光彩。

猜你喜欢

凉山彝族艾滋病
彝族海菜腔
《 世界艾滋病日》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