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给力 员工幸福

2012-04-29肖飒刘华清

企业文明 2012年4期
关键词:文化企业

肖飒 刘华清

只有员工内心处于舒畅、愉悦的幸福状态,才能把这种状态外化成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领企业走向幸福的彼岸。

中航工业西航践行中航工业集团文化,独创西航特色文化实践模式,以和谐惠民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不断提升员工幸福指数,使西航这个国营老企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

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知名讲师泰勒用自己对《道德经》的体悟诠释对幸福的理解,他说,在现代社会,财富、地位、事业的成功被很多人与幸福划上等号,实际上恰恰相反,幸福其实会带来更多成功,就像赛车一样,车好就会跑得快,而不是跑得快车就好。人也一样,先让自己幸福,让自己状态更好,才会成功。因为幸福和心灵相关,内心满足、称心如意,人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奋斗目标。从个人延伸到企业,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幸福与否,是能否持续发展壮大的核心因素。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幸福?企业的幸福源泉在哪里?

寻找企业幸福源泉

有人说,企业幸福的源泉在赢利。不可否认,企业自主经营的目的不可忽略对利益的追求。但赢利了,企业就真的幸福了吗?全国各地接连发生的矿难、三鹿等知名乳品企业的涉“毒”事件、因“富跳跳”而“知名”的富士康,等等,这一个个怀抱着做大做强梦想的企业,在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过程中,最终也掉入以邻为壑、诚信危机、污染环境、危害社会的一个个困境中。由此不难看出,他们的幸福短暂、不久远。

既然赢利不能成为企业幸福的源泉,那么,还有什么能把企业引向幸福的彼岸?大多数人会说管理。作为引领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管理构成了支撑企业幸福的不可或缺因素。然而,仅仅依托管理,就会使管理趋于僵化和教条化,扭曲了管理本身的用意,变成了抽打员工的鞭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就会成为拳击台上的“博弈者”,最终导致管理者追逐于监督、检查和考核的“末”,舍弃了经营这个“本”;迫于“怕挨鞭子”的被管理者,纠葛在管理“雷池”的附近,导致出诸如“富跳跳”现象的发生。这种铁血式、把人当机器式的管理,显然让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中的大部分中国企业偏离了幸福的轨道。

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赢利和管理,一个是目标,一个是手段,都是引领企业幸福的必要因素,但却又是“必要而非充分”的因素,如同试管里的两种化学物质,缺少了催化剂,就难以发生化学反应。

追根溯源,促使赢利和管理两种“必要而非充分”因素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究竟是什么?

在寻找这个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我们通常容易把关注焦点放在客户、供应商、利益相关者等与企业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群体当中,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员工的心理需求,把员工简单地看作受企业雇佣的群体,把员工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这也正是今天众多企业“幸福感”缺失的一个内在原因。

在企业整体运作过程中,员工幸福与否,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绩效。一组数据显示:一个人被动做事时,可能的预期效果与主动做事时的可能预期效果有着天壤之别。据美国一家软件协会调查,各种同类设备之间性能差距最多不超过30%,而一个好的软件工程师和一个差的软件工程师的生产力可相差100倍。充分激发和挖掘企业中变化最快、最有活力的人的潜力,可以形成助推企业发展的马太正效应,而影响员工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不是别的,正是员工内心的状态。

只有员工内心处于舒畅、愉悦的幸福状态,才能把这种状态外化成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领企业走向幸福的彼岸。因此,员工的幸福才是企业幸福的源泉,也是企业矢志不渝应该为之追求的责任和使命。

文化给力员工幸福

企业如何才能让员工幸福?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对企业的三类划分:一类是制造驱动的企业,人会被机器绑架并最终被它们替代;一类是营销驱动的企业,人会被欲望和目标绑架并最终让自己迷失;还有一类是价值观和创新驱动的企业,在那里人会被梦想激励和愉悦。

被价值观和创新驱动的企业,其实就是企业文化驱动的企业。也就是说,员工由衷的幸福感来自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说资本等硬件以解决企业“物”的问题为出发点、生产有形的产品的话,那么企业文化这一“软件”则是以解决“人”的问题为核心,从改造人的心智入手,“生产”无形的价值观,从而达到激励人、愉悦人的效果。

企业文化“生产”无形的价值观的过程,就是把优秀的同一文化根植于员工脑海中,内化员工心智模式的过程,使员工将企业文化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适宜于企业发展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所说:“影响一群人的行为模式,进而凝聚共识……让人们心甘情愿为企业效命,使大家永远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做才对。”

三年前,中航工业确立“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宗旨和理念,就是要将统一的宗旨和理念根植于中航工业40万航空人的脑海中,让中国航空人被“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梦想激励、愉悦,激发前进动力,用“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行动,实践40万航空人的共同追求。

2008年,重组整合后的中航工业发出了“再造魂魄是中航工业决定性使命”的呐喊,勾画了“再造魂魄”的宏伟战略蓝图:“两融、三新、五化、万亿。”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明确指出“魂”就是企业家精神,“魄”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中航工业要向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塑造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新时代航空人。在中航工业旗帜引领下,近年来,西航探索出中航工业集团文化在西航科学落地的实践模式,确立并持续实施耕心工程,即坚持以人为本,在人格上尊重人,在政治上关怀人,在文化上关注人,在生活上关爱人,在发展中培育人;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合理的需求,充分发挥人的内在创造力,使人在工作中有成就感、价值感。耕心的种子就是先进文化,用它陶冶员工深沉情思、高尚情操、优美情趣,滋养员工心灵土壤,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员工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员工“阳光心态,魅力人格,责任人生”,实现“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目标。公司确立了西航文化理念体系“十个三”,其实质是按照集团改革发展和西航转型升级的要求,将创新品格、风险意识、进取体征等符合中航工业及西航转型发展需要的价值要求融入西航文化建设之中,重塑西航人的“魂”与“魄”。

公司确立了西航文化建设“430”推进模式,出台了《西航文化建设发展纲要》《西航文化建设职责条例》《西航文化建设考评标准》《西航文化员工手册》等文化建设纲领性、规范性文件,编辑出版了《创新西航动力无限》《文化西航动力蓝天》《西航文化》《企业文化落地实战指南》等指导性文化建设书籍,形成了一批西航文化在基层特色实践的试点、亮点单位,打通了文化建设的执行通道,拓宽了文化建设的落地路径,将中航工业集团文化及西航特色实践“十个三”与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与科研生产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融入员工意识形态之中,培育员工适宜企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将文化力熔铸成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文化耕心,文化铸魂,文化再造魂魄!先进的文化改变着员工的心智模式,影响着员工内心,给力员工幸福。

文化给力具体方式

西航给力员工幸福的文化实践着力耕耘员工心灵的土壤,开启员工心智模式之窗,将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与以“事”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有机结合,重塑员工价值观。

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推行闪烁人性光芒的管理

在中航工业发展战略驱动下,西航构建了个性鲜明的西航文化理念体系“十个三”,旨在从核心价值、战略方针、发展动力、指导思想、工作原则、职业操守、执行法典、系统思考、心智模式、道德规范等十个方面,引导员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树立全员“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发展机遇”的主动进取精神,通过文化耕心,突出“爱自己爱集体爱产品”的人本管理思想,促进全员从观点认同、情感认同到价值认同递进发展,加速全员对文化理念由“知”到“行”、向“知行合一”的文化自觉迈进。

在“爱”中确立道德素养。2006年初,在“爬坡上坎”中的西航,用“爱自己、爱集体、爱产品”提升全员道德素养,以多彩活动载体强化,以科研生产实践升华,用“三爱”摆正员工的道德立场。

用阳光驱走心灵的阴霾。对于七支完成任务但过去曾经拖公司后腿的“瓶颈”单位,因为“瓶颈”变“尖刀”,西航授予他们“尖刀连”光荣称号,好似阳光驱走他们心灵的阴霾,使他们由负担向责任、被动向主动、自卑向自信、无为向作为、拖累向先锋转变。

先开枪,后瞄准——求快、求变、求新。面对中航工业迅速发展的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西航发出了求快、求变、求新的诉求。公司率先实行激活“休克鱼”的岗位“PK”,推行3 000余人参加的“精编”优化、全员竞聘上岗,由此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岗位动态管理。

变“教授”为“教练”——文化管理重实践、重实效。西航注重培育和打造“教练型”管理者,领导班子率先垂范,结合生产实践、员工心理、精神需求,量身定做了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通过开设“大小课堂”,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化解各类矛盾,陶冶员工精神情操,激发内在动力,引导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树典型,解心结,提心劲。西航树立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吴大观、为西航奉献毕生精力的绿化工马景章、“退休未敢忘厂忧”的老党员曹乔成、凭借高超的技术、严谨的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杜绝质量问题的毛红军、赵小林、毕宏图、呼金东等一批员工身边的典型,使他们像旗帜一样飘扬在员工心中。

破解能力危机,化解本领恐慌。西航将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与以“事”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有机结合,用文化引领变革创新,用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改变员工心灵“生态”环境,在员工内心植入幸福的根脉,培育幸福的土壤,使每个西航人都能“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用内心真实的幸福,诠释“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的管理箴言。西航推行308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基层553个班组“结对子”制度,推行干部培训学分制,全力打造“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绩能服其众、体能担其责”的“六能”型干部,促使干部树立忧患意识,化压力为动力,自觉对照公司的发展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带动广大职工投入大干热潮,共同为西航发展献计献力。

落实“大人才观”——人人皆可成才

不拘一格创新人才成长机制。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上实现“十二大新突破”,建立人才成长新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模式,建立技能人才储备库;推进“128工程”、“幼狮计划”;构建“长、家、匠、特”人才成长通道;将员工收入与岗位责任、素质、能力和业绩水平挂钩,充分激励人、鼓舞人、发展人、展示人。

把岗位打造成施展才华的舞台。武装保卫部员工赵卫平,自幼爱好武术,最擅长的是戚继光为抗倭创编的“指东拳”。部领导注重发挥他的特长,让他带领队友每天“练兵习武”,为他外出比赛创造条件。赵卫平说,西航提供舞台使我干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参加在香港举行的世界传统武术大赛,获得两块金牌,并代表中航工业向大赛组委会赠送“歼十”飞机模型;二是2008年奥运会代表西航参加了火炬传递,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奥运火炬手;三是在中航工业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关怀下组建了中航工业武术协会,并任副主席,在西航领导关怀下组建了西航武术协会并担任主席。赵卫平这位享誉行业内外的世界武术比赛冠军,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使员工看到了立足岗位成才的希望。

让员工人人皆可成为“明星”。西航冲焊厂为在普通岗位上作出贡献的员工建立“明星档案”,设计了90多块印有“光辉形象”图文并茂的展板陈列在厂房走廊,让普通员工成为明星走上“星光大道”,潜移默化地使员工把完成本职工作作为养家糊口手段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抱负的舞台转变。

以和谐惠民为落脚点——企业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

西航把和谐惠民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职工福利资金累计投入超过2.5亿元,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愉悦员工身心,四大民生工程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文化惠民工程愉悦员工身心。西航投资4 700万元新建了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体育馆,改扩建足球场、游泳池等场馆;每年投入110余万元用于更新补充图书、订阅期刊和报纸,形成了两馆、四室、100个职工书屋、400个班组读书角,藏书36 000余册、期刊120余种、报纸60余种,方便快捷的图书阅读和借阅网络,满足员工多方面需求;发挥公司文联作用,开展文化下基层、电影进社区活动,为基层举办“心连心”文艺演出50余场,在社区放映电影60余场,每月一次的广场红歌会成为西安北城一抹靓丽的风景线;生产区、家属区安装的“健身路径”,为员工和家属强身健体创造了条件;运动会、球类、棋类等体育活动,提高了职工的健康水平;工会文体部创编的中航工业西航首套工间操,为西航员工强身健体贡献出力量。公司出台《西航特殊人才工作方案》《西航特殊人才管理评审办法》《西航特殊人才动态考核管理细则》,将特殊人才与“长、家、匠”并列,形成全新的高端人才体系,极大地调动了具有棋、琴、书、画文艺和体育特长员工的积极性,特殊人才成为西航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中坚力量。

四大民生工程提升幸福指数。公司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四大民生工程,关爱员工、温暖员工,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幸福工程:公司员工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21 200元增长到2011年的50 000元,年均收入增幅达到15.2%,形成“收入增长——素质提高——价值提升——利润更高”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企业与广大员工同心同德、共同成长、共赢发展。

——安居工程:建设住房面积37万余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十五”末21.5平方米增加到“十一五”末的29.2平方米;采用扩大住房面积和廉租房的形式,解决了116名特困员工和特困大学生技术骨干的住房问题,员工和家属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宜居工程:投资700余万元将黑河水引入生活区,投资1 500余万元完成家属区换热站建设,投资1 000余万元提升医院软硬件建设,投资1 900万元建成了“省级示范幼儿园”;投资2 800余万元新建“青春园”单身公寓,让1 000余名单身员工感受到西航温暖。

——帮扶工程:五年来发放救助金924.2万元,使58名困难员工子女跨入大学校门,20名特困家庭子女沿着“绿色通道”走进西航,18批260人次困难员工家庭渡过了生活的难关,近万名退休员工每人领到了1 100元节日礼包,公司资助福利工厂残疾人组团喜游北京。

幸福是员工内心舒畅、愉悦的一种状态,员工内心幸福,并把内心幸福外化成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引领企业走向幸福的彼岸。这,正是西航矢志不渝坚守的使命与责任。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文化企业
企业
文化与人
企业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